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歐美

醫美產業鏈全景梳理


字體大小:
2021年2月16日 -
:     
 

樂晴智庫

財經達人,優質創作者

醫療美容產業鏈

醫療美容產業鏈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上遊-原料生產商、產品/設備制造商、中遊-醫美機構、下遊醫療美容營銷平台。

上遊:盈利能力最強,壁壘較為穩固

上遊醫療美容用品及原材料的供應商和制造商,負責研發並生產醫美用品,按生產產品類別可進一步細分為醫療器械和藥物供應與制造商。嚴格的審批流程導致上遊競爭格局較好,上遊廠商投資價值凸顯。代表性企業有華熙生物、愛美客、三友醫療等。

縱觀整個醫美產業鏈,上遊原料生產、耗材和器械商企業相對集中,單個企業反而處於醫美產業鏈利潤高地,是整個產業鏈中最具投資價值的環節。

一方面,上遊環節盈利能力最強,尤其是藥品耗材廠商的毛利率高達70%-90%。以注射用玻尿酸針劑為例,以愛美客為代表的終端產品生產商加價倍率最高,毛利率較其他環節更高。

醫美產品生產廠商擁有核心技術,且能夠實現大規模標准化生產,通過規模效應降低單位成本,從而實現更高的毛利率。

在整個產業鏈中,醫美產品生產廠商擁有核心技術,且能夠實現大規模標准化生產,通過規模效應降低單位成本,從而實現更高的毛利率。

另一方面,上遊環節由於醫藥行業的特殊監管政策且研發投入較大,進入門檻相對較高,壁壘較為穩固。

醫美產品上遊生產商需由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查批准,其中三類器械從立項准備到審批結束需大約5年的時間,因此上遊的參與者相對較少,高昂的時間成本讓後來者望而卻步。

同時,由於下遊醫院/醫美機構由於高度分散,無法聯合起來與產品/器械生產商議價,因此生產商擁有較為強勢的議價權。

上遊產業同免稅行業類似-具備一定“牌照”屬性,過硬的拿證能力是致勝的基礎,同時兼具需求洞察力+強研發力+完善的渠道力+豐富產品矩陣的企業可獲行業紅利外的成功。

圖表來源:新氧App, 開源證券

近年來,玻尿酸和肉毒素主導的非手術類輕醫美更受青睞,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2008至今,NMPA(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共批准了6個國家、17家廠商的48款III級醫療器械玻尿酸注射產品。其中,已批准9家中國廠商的29款產品,批准8家國外廠商的19款產品,近五年年均准入玻尿酸注射產品數量在5個左右。

近五年玻尿酸注射產品年均審批數量在5個左右。

目前,進口玻尿酸產品占據了近65%的市場份額,其中韓國LG、美國Allergan兩家公司在2019年合計占比達到42.3%。

國產品牌中,排名前三的本土企業近年來市場份額逐漸擴大,從2016年的20.5%擴大至2019年的28.10%,其中愛美客2016年至2019年占比分別為5.7%/7.00%/8.60%/14.00%,在國產品牌中排名第一。

愛美客的國內競品主要是華熙生物與昊海生科的玻尿酸產品。華熙生物建立了從原料到醫療終端產品、功能性護膚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全產業鏈業務體系,覆蓋產業鏈上中遊。而昊海生科依托醫用透明質酸鈉和醫用幾丁糖等可吸收生物醫用材料,在眼科、整形美容與創面護理、骨科和防粘連及止血四個領域均有布局。

數據來源:愛美客、華熙生物、昊海生科

根據沙利文報告分析,玻尿酸2015-2019年CAGR達26.2%,2019年規模已達到47.6億元,預計未來5年有1.5倍以上增長空間;肉毒素2015-2019年CAGR33.39%, 2019年規模為38億/+27%,預計2024年中國醫美玻尿酸終端產品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0億元。

從市場發展空間來看,玻尿酸、肉毒素均有翻倍以上的空間。

隨著國貨品質的不斷改善,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認可度將不斷提高,未來國貨高性價比的優勢將更加凸顯,市場份額有望逐步提高。

數據來源:Frost&Sullivan

肉毒素注射主要用於瘦臉和除皺,是一種可逆的、反複消費的“快餐美容”產品。

國內獲批肉毒毒素產品僅有艾爾建的Botox、蘭生所的衡力、益普生的Dysport獲批。

國際上肉毒素品種繁多,但是我國監管較嚴格,長期以來國內獲批的肉毒素只有2款,分別是1997年獲批的國產蘭州所的衡力、1998年獲批的英國艾爾建的Botox,肉毒素審批偏緊,直到2020年6月才有第三款肉毒素上市,為英國Ipsen的Dysport,其在歐洲地區銷售量位居第一,在韓國市場占有率位居第四,有望改變國內肉毒素市場競爭格局。

目前在研的有愛美客和韓國Huons合作的Hutox在臨床申請中。

數據來源:《中國肉毒素白皮書》、NMPA

醫美設備制造

醫美設備制造以外資為主,並以光電類設備為主流。

目前,第一梯隊優勢企業占據約80%的市場份額,定位中高端,主要目標客戶包括公立醫院、大型民營醫療美容機構。

約8萬家的非法醫美機構難以通過正規渠道買入設備,根據艾瑞咨詢調研,非法醫美機構中“假貨設備”占比達到90%,另外“水貨設備”占比10%。

國內醫美設備制造、代理的廠家不下百家。國內醫美設備制造起步較晚,治療技術相對落後,中國醫美設備企業正在通過參購並購(複星醫藥、華東醫藥)及自主研發進軍醫美設備市場。

隨著醫美消費下沉,自主品牌替代進口是大勢所趨。

數據來源:NMPA、招商證券

中遊:醫美機構高度分散,行業標准化待整合

醫美產業鏈中遊為醫療美容服務的提供方,即醫療美容服務機構,包括公立醫院整形科、專科醫療美容醫院、診所等。

醫美服務機構監管較為混亂,正規醫療機構和非正規醫療機構數量眾多,超過13000家,致使實際上企業能夠分得“一杯羹”的體量較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公立醫院為北京八大處整形醫院,專科醫美服務機構有美萊整形、華韓整形、朗姿醫美等。

高終端價形勢下,中遊服務機構利潤空間處於整個產業鏈高位,但由於中遊服務市場分散,單體獲利能力層次不齊。

傳統醫美機構獲客營銷成本為30%-50%,藥品器械成本占20%-30%,人力成本(主要為醫生成本)15-25%,咨詢服務成本3-7%,除以上成本外,還包含運營管理成本等。

成本構成中營銷獲客成本居高難下,極大地壓縮了醫美機構的利潤空間,小型醫美機構入不敷出,面臨倒閉的困境。據統計,2019年有30%左右的醫美機構因虧損嚴重倒閉。

傳統醫美機構成本結構:

數據來源:國元證券

醫美產業鏈中遊美容專科醫院和醫美機構對醫生依賴度較高,難以實現標准化。而且醫美機構高度分散,營銷成本高,行業仍存在大量違法違規經營的機構,資質缺乏保證,很多醫生僅學習數月就上崗操作,給行業發展帶來隱患。

根據艾瑞咨詢報告顯示,當前,醫美行業內合規合法的醫療機構、醫生缺口巨大,合法合規醫生(指取得國家認可醫師資格證,且在實際操作中未違規進行專業以外操作的醫生)占比僅24%,合法合規醫美機構(指取得醫美資質且未違規開展經營範圍以外業務的機構)占比僅12%。

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醫美行業的安全性、規範性,醫美機構資質及醫生素質有望得到明顯改善,消費者的信任度將提高,醫美產品使用頻次將提升。

中遊雖格局分散,但隨著行業規範化提升,消費者將逐漸流向合規醫美機構。從長期來看,具有核心競爭力(強醫生資源+運營團隊)的機構將持續受益。

圖表來源: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

下遊:醫療美容營銷平台

下遊為醫療美容營銷平台,主要為線上信息服務與營銷平台。

醫美線上廣告規模2019年約230億,其中醫美O2O平台市場規模為20億,占比線上廣告規模不足10%。其中醫美O2O平台具有投放精准度高、地域覆蓋廣泛、投入產出比高等優勢,有望持續保持高增長。

醫美平台的崛起將線下醫美服務與線上信息服務融為一體,能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商家提供了精准有效的獲客渠道,垂直類醫美平台已經成為中小型醫美機構廣告投放的重點。

醫美APP等線上平台,能降低醫美機構獲客成本,形成機構和消費者之間的紐帶。新氧、更美等線上服務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信息透明度,給予消費者更大信心和自主選擇權,構成了行業發展重要推動力。

從需求端來看,顏值經濟盛行,市場需求提升。我國人均GDP已達7.09萬元,醫美對於部分人群不再是高昂的費用;從供給端來看:醫美產品技術革新、手術方式的改進,使得項目安全性提高、恢複期逐漸縮短,患者可接受度提升;此外,醫美平台的興起,構築了機構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提升信息透明度,促進醫美市場的良性發展。

從城市分布來看,我國醫美消費在各線城市滲透率相差較大,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醫美消費滲透率甚至接近韓國、美國等發達地區水平,而在低線城市滲透率相對較低。

從人群分布看:我國醫療美容消費仍處於導入期,消費人群總體較為年輕,預計出生於90年及以後的新時代醫美消費者,將逐漸為醫美消費注入長期驅動力。

在消費升級背景下,我國醫美市場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隨著行業監管趨嚴以及消費者對產品安全和品質要求提升,具備品牌知名度與規模效應的企業有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