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感情

孔子父母親的愛情、婚姻與家庭


字體大小:
2021年3月12日 -
:       
 

輔仁新語

事實情況是,叔梁紇是先去顏家求親、顏家三女兒顏徵在願嫁之後才有“野合”之事的。而且,“野合”之事,似乎更像是一種禱子行為。

我們看《孔子家語·本姓解》可知:

……叔梁紇,曰雖有九女,是無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於是乃求婚於顏氏.顏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顏父問三女曰:“陬大夫雖父祖為士,然其先聖王之裔,今其人身長十尺,武力絕倫,吾甚貪之,雖年長性嚴,不足為疑,三子孰能為之妻?”二女莫對,徵在進曰:“從父所制,將何問焉?”父曰:“即爾能矣。”遂以妻之。徵在既往,廟見,以夫之年大,懼不時有勇,而私禱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這一段的意思是:

叔梁紇有九個女兒而無兒子。叔梁紇的妾生孟皮,孟皮字伯尼,腳有毛病。於是叔梁紇向顏氏求婚。顏氏有三個女兒,小女兒叫徵在。顏父問他的三個女兒:“陬邑孔氏的父輩和祖輩雖是士,但他們的祖先是聖王的後裔。現在求婚的叔梁紇身高十尺,武力絕倫,我很看中他。雖然年齡大了些,性子又急,但不必擔心。你們三人誰願意做他的妻子?”大女兒二女兒都不說話。徵在走上前說:“聽從父親的安排,還有什麼可問的呢?”她父親說:“就是你能做他的妻子。”就把徵在許給叔梁紇做妻子。徵在去叔梁紇家時,先在宗廟見面。因為丈夫的年齡大,擔心不能及時生下兒子,便私下到尼丘山去祈禱。後來生下孔子,所以 名丘字仲尼。

從這裏可以看出,禱於尼丘而生孔子,是顏徵在自己個人去的。很多書上講是兩人一起禱於尼丘得子,故有“野合”之說。

這一段還提供了一個信息:叔梁紇是經過了正式的求婚的。因而,也就再一次說明,叔梁紇與顏徵在的“野合”,恰恰是一種“受命結合”。

有些書上講孔子是私生子,且認為,一些所謂合理的解釋只是為聖者諱而已。但據現在的有關資料看,顯然非是。且錢穆先生的《孔子傳》中也明言孔子非私生子。

至於孔子父親出妻,實乃出施氏。施氏生九女而無子,這是叔梁紇出妻的理由。可能後來的人,誤解成顏徵在被出。所以,有的書上寫孔子出世之後便被叔梁紇趕出孔家,帶著繈褓中的孔子離開了孔家,二三年後,叔梁紇去世。(此種記述詳見張秉楠《孔子傳》,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12月。)張秉楠也因此認為顏徵在的身份是妾,是被施氏趕出孔家的。

實際情形應該是叔梁紇去世後,顏徵在無法在孔家立足,於是帶著兒子離開了孔家,去到了曲阜闕裏。至闕裏是一個什麼所在,我們後面再與大家詳述。

而這一段中,最為重要的信息,肯定是來自孔子外公的一句話:陬大夫雖父祖為士,然其先聖王之裔。

從這一句可以看出,顏襄是認定叔梁紇為聖王之後的,他也因此認定,女兒如果嫁給叔梁紇,如果真能遂願得子,其子嗣也必定是聖人之後。

事實正是如此,孔子在十七歲時便已得到“聖人之後”的名號,而且,這一名號來自於三桓之一的魯大夫孟釐子。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

孔子年十七,魯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誡其嗣懿子曰:“孔丘,聖人之後,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讓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茲益恭,故鼎銘雲:‘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敢餘侮。饘於是,粥於是,以糊餘口。’其恭如是。吾聞聖人之後,雖不當世,必有達者。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吾即沒,若必師之。”及釐子卒,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往學禮焉。是歲,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我們也把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

孔子十七歲那年,魯國大夫孟釐子病危,臨終前告誡兒子懿子說:“孔丘這個人,是聖人的後代,他的祖先在宋國滅敗。他的先祖弗父何本來繼位做宋國國君,卻讓位於他的弟弟厲公。到他的另一個先祖正考父時,曆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正考父鼎的銘文說:‘第一次任命鞠躬而受,第二次任命時彎腰而受,第三次任命時俯首而受。走路時順牆根快走,也沒人敢欺侮我;我就在這個鼎中做些面糊粥以糊口度日。’他就是這般恭謹節儉。我聽說聖人的後代,雖不一定做國君執政,但必定會有才德顯達的人出現。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禮,他不就是才德顯達的人嗎?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為師。”等到孟釐子死後,孟懿子和魯國人南宮敬叔便前往孔子處學禮。這一年,季武子死了,由平子繼承了卿位。

《史記》中所提到的孟釐子,就是孟僖子(?—前518年),姬姓,孟氏,名貜,諡僖。春秋後期魯國司空,三桓之一,孟孝伯之子。隨同魯昭公出訪楚國,途徑鄭國,到達楚國皆不能以禮處理外交事務,孟僖子深以為恥,遂發奮學習周禮。前518年,孟僖子將死,囑咐二子(孟懿子與南宮敬叔)師侍孔子。

我們認為,既然孟釐子在孔子十七歲時囑咐其子師侍孔子,是因為孔子乃聖人之後,那麼,十七年前,顏家家長顏襄,也一定知道叔梁紇同樣是聖人之後,也因此而知顏家女子嫁於叔梁紇乃是因為叔梁紇是要生一個健康而優秀的兒郎以承其家業與聲名的。

那麼,孟釐子認定“聖人”的根據是什麼呢?

我們從文獻中可知:

孟釐子認為,孔子的先祖中弗父何和正考父有明德,是聖人。

弗父何是孔子的十世祖,也是孔子先祖中第一個從宋國公室中分立出來、由公子轉變為卿大夫的人。弗父何是宋湣公的長子,按照當時的繼承傳統,長子應該繼宋湣公之後而成為宋國的國君的。可是,宋湣公死後,沒有把君位傳給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煬公。弗父何沉默不爭,可是,弟弟鮒祀不幹了,他殺掉了叔父煬公,欲立哥哥弗父何,弗父何讓而不受,鮒祀便自立為君了,這就是歷史上的宋厲公。

在這次事件中,弗父何有兩次不凡的表現:一次是不與叔父爭位,一次是讓位給弟弟。

在古代,讓位即讓國,這是一直受人稱頌的至德,被認為是聖人之事。

讓國之事,首稱堯舜禪讓。其後,還有泰伯讓國之事。泰伯是周人先王古公亶父的長子,次子曰仲雍,三子曰季曆。季曆的兒子即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自幼秉賦異常,很討古公亶父的喜歡,認為他能光大周人的事業,於是想傳位給他。泰伯為了成全父親的心意,約二弟仲雍一起出走,到了南方吳越之地,斷發文身,不再回來。孔子對此稱贊不已,說: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正考父是孔子的七世祖。他以謙恭、儉樸和熟悉古文獻而著稱於世。正考父曾連續輔佐宋國三君 戴公、武公、宣公,都是位在上卿,權高勢重,地位顯赫,然而,他不但不驕傲自滿,反而愈加謙恭儉樸。《左傳》昭公七年記正考父在一只鼎上自制銘文曰:“一命而僂,二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餘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糊餘口。”

此外,正考父還是一位熟悉禮樂、愛好歷史,具有很高文化水平和藝術才能的人。據說,《詩經》中的《商頌》部分就是由他校訂整理的。今存《商頌》五篇,是宋國祭祀祖先的樂歌,內容是對祖先功業的贊頌。如《玄鳥》篇中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詩句,《殷武》篇中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的詩句,歌頌了祖先承天有命、威武建國的歷史功業。

弗父何和正考父有聖明之德,在當時人看來,祖宗積德,子孫其昌,所以孟僖子認定孔子是聖人之後,將來必成大氣候。

因而,我們說,這樣的事跡,顏氏父女一定知曉,否則,也斷然不肯成就這樁婚事。

《孔子家語》中叔梁紇求婚的情節,在曹堯德、楊佐仁、宋均平的《孔子傳》(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年8月)和畢寶魁的《孔子傳》(中國出版集團現代出版社2020年9月)裏都有現代小說版的描述。
我們這裏便不作贅述與展開。

叔梁紇和顏徵在一定度過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愛情時光,老夫少妻,美女英雄,他們必然有一段令人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從顏徵在堅毅地選擇叔梁紇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在曹堯德、楊佐仁、宋均平的《孔子傳》(以下簡稱曹著《孔子傳》)和畢寶魁的《孔子傳》(以下簡稱畢著《孔子傳》)中,這一對老夫少妻的愛情生活都有文學性的描寫。但在曹著《孔子傳》中,顏徵在以妻子身份立身叔梁紇身旁時,施氏也同時在室。這一點可能不太准確。當然,如果是這樣的情形,也就意味著張秉楠《孔子傳》(以下簡稱張著《孔子傳》)中所認為的顏徵在剛生下孔子不久便與叔梁紇家決裂,而“叔梁紇負有重要責任。這一點深深傷害了徵在的感情”。

而畢著《孔子傳》則描述了叔梁紇和顏徵在一起度過了三年美好的愛情時光。在叔梁紇去世後,顏徵在才帶著兒子(曹著《孔子傳》則認為還帶著孟皮)去到了曲阜闕裏居住。

曹著《孔子傳》顯然文學性色彩過濃,該書中稱叔梁紇的小妾(即孟皮的母親)是被施氏毒死的,而且叔梁紇本人也有被施氏毒死的可能。叔梁紇死後,主要就是施氏對顏徵在施壓與打擊,迫使顏徵在不得不帶著兩個孩子離開叔梁紇的家。

曹著《孔子傳》可能有很多失實,譬如,顏徵在自始至終都沒有告訴兒子其父的墓葬所在,在兒子面前,也絕口不提丈夫的一個字。但是,該書中關於孟釐子所講述的聖人之後的原因,孔子先祖的故事,都是通過顏徵在的嘴說出來的。這顯然與史不合。因為顏徵在對兒子一直諱其父之墓,離開叔梁紇的家以後,顏徵在似乎絕口不提叔梁紇家事。

這可以看出顏徵在性格的倔強與堅忍。

但顯然,孔子父母的婚姻與家庭是有問題的。老夫少妻,即便在現在,也會受人詬病。顏徵在是被趕出孔家的,其後,我們看到,顏家也沒有接納她。她一直不肯對兒子說出其父的墓葬所在,一方面,可能是真不知道其墓葬所在,另一方面,也多少對自己當初貿然選擇叔梁紇有一些後悔,對其丈夫沒有能在生前將他們母子的生活作出合理的安排與安頓多少有些心存懊悔與決絕。

孔子父母得以合葬,是孔子自己打聽並努力的結果。孔子也以這樣的方式,修複了他們母子與孔家的關系。後來,他還做主將孟皮的女兒嫁給了南宮括。

關於這一點,白平所著的《孔子傳》(求真出版社2012年8月,以後簡稱白著《孔子傳》)中多少作出了一些合理的描寫與推測。

另據曹著《孔子傳》所描述的,孔子是一個醜男孩子,從小命運不濟,生下來後,據說叔梁紇嫌其醜陋,已經扔掉了,是顏徵在呼天搶地地回到尼山上找到了被棄的嬰兒孔丘。但我總覺得這樣的描述,文學性似乎太強了點,因為,其他《孔子傳》中,似乎都沒有提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