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歐美

歐債漲瘋歐洲央行火上澆油加大馬力買債!美國押注32萬億拜登還要加碼


字體大小:
2021年3月12日 -
:     
 

東方財富快訊

相比較而言,美債比較淡定。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小幅跳水之後,有所反彈。現收在1.5上方。

美國押注5萬億,拜登還有大計劃

北京時間3月11日淩晨,拜登的1.9萬億美元刺激計劃正式通過。這樣一來,華盛頓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花費超過5萬億美元,遠遠超過過去危機中的花費。

參議院多數党領袖舒默在本周二晚給同事的一封信中寫道,據稅收政策中心的分析,估計最貧窮的20%美國人的拜登賬單收入將增加約20%。85%的家庭將獲得1400美元的激勵支票;在秋天之前,失業者將每周獲得300美元的額外補貼;育有17歲以下兒童的家庭將獲得每個孩子3,000美元的獎勵。

除此之外,還增加了租金援助,食品援助和健康保險補貼。《華盛頓郵報》最近的一項分析發現,拜登一攬子計劃中有54%為個人提供直接援助,而以前的計劃中只有40%或更少。

美國人似乎不在乎支出,而民主党人則押注這項立法的普及,能幫助他們渡過中期選舉。過去一年的輿論表明,在危機期間,雙方的美國人都支持政府的大量援助。昆尼皮亞克上個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該國超過三分之二的人支持拜登的救援方案。

經濟學家預測美國經濟將在超過6%,在2021年第二和第三季度都在拜登的刺激計劃中高速增長。當然,該計劃的規模如此之大,以至於一些專家擔心經濟增長可能太快,從而導致通貨膨脹。

問題是,這個還不是終點。在競選期間,拜登曾承諾在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上花費2萬億美元,但白宮並未排除更高價格的可能性。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美國政府及其民主党盟友正為下一個重大立法重點做准備:數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配套。

一些民主党人希望,全面的基礎設施法案將獲得兩党支持,這與刺激計劃不同,後者可能無需國會共和党投票就可以通過。最近幾天,拜登與雙方的立法者以及工會領袖和政府官員進行了會晤,討論了該方案的內容。國會民主党人表示,他們希望他在刺激方案簽署後盡快推進這一方案。

龐大的基礎設施法案將適用於更新高速公路,橋梁以及自來水和汙水管道,同時還將寬帶網絡擴展到農村地區。上周,美國民間工程師協會對美國基礎設施給予了“ C減”評級,並表示該國在未來十年內需要花費2.8萬億美元來更新其道路和鐵路線。雖然有些項目可能會獲得共和党的支持,但拜登希望也能利用該法案幫助實現2035年消除電力部門碳排放的目標。

拜登曾表示擔心在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方面落後於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拜登在上個月談到中國時說:“如果我們不動,他們將吃午餐。” “他們在鐵路方面有重大的重大新舉措。他們已經具備了輕松達到225 mph的時速。”

同時,最近得克薩斯州發生的廣泛停電事件增強了拜登政府的論點,即必須升級基礎設施以應對氣候變化。

不怕通脹了?

這麼多錢砸向市場,難道通脹不值得擔心?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OE PERRY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近期,中美的實際通脹數據都有所提升。機構也普遍提升了年度通脹數據。

美國方面,摩根士丹利最新預測,美國核心PCE在5月達到2.6%的近期峰值,之後回落至2.3%。渣打預計核心PCE在第二季度達到2.5%的峰值,但從二季度逐漸減少,並穩定在2%以上;中國方面,2月中國CPI和PPI同比漲幅分別從1月的-0.3%和0.3%上升至-0.2%和1.7%,高於市場預期(-0.3%和1.5%)。野村預計3月CPI和PPI同比增速將進一步上升至0.9%和3%。近期,高盛進一步調升油價、銅價等大宗商品預測,將二、三季度WTI油價調升至72美元/桶和75美元/桶(此前為65美元/桶),將銅價的12個月目標價從1萬美元/噸上調至10500美元/噸。大宗商品漲價也推動CPI攀升。

不過,通脹是今年下半年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因為歐美經濟還有很多行業沒有重啟,尤其是服務業。制造業影響的是PPI,但服務業主要影響CPI,所以等到下半年歐美服務業都重啟了,通脹壓力就會逐漸起來,但下半年會不會持續向上突破,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嘉盛集團認為,長期風險是通縮而不是通脹。從中長期來看,觀察過去25年左右的美國通脹數據可知,美國通脹一直處於較低水平。這背後,有著深層次的結構性原因,目前也是如此。

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表示,其中有兩個重要的因素:

第一,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國產業外移,使得許多美國工人,或者說相對低層次的勞動力,失去了就業機會;

第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在制造業,甚至在服務業,也替代了很多的勞動力需求。美國大量中低端的勞動力很難找到工作,只能在服務業尋找就業機會,但實際上美國服務業提供不了這麼多的崗位和機會。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其實就是美國勞動力的工資上漲比較乏力。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