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明

沙塵暴:人與地球的關系反思 | 地球脈動及人類破壞


字體大小:
2021年3月17日 - 文明小編  
   

  

雲智熵

序 | 源頭幸事

北京久違的沙塵暴又引起關注,冷靜下來發現源頭不在國內,慶幸的是我國環境治理的有效性。人類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沙塵暴,是一個好問題。

靈魂之問:人與地球該是什麼關系?

人與地球 | 從未平等

人與地球該是什麼關系,作為人類之一員容易產生自我偏差效應。“人類是萬物之靈,人類是地球的主宰”。但這些都不是正確的。

從生命進化的歷史看,人類是在地球的環境中僥幸生存下來的物種。甚至如果說人類是地球的兒子,人類也不是長子,之前還有恐龍,鱷魚。

人類本是地球的附屬品,卻反過來認為地球應為自己服務,而地球是有自己的需求的。

沙塵之益 | 舒暢的噴嚏

不是新事物:
提起沙塵暴,對東亞似乎是2012年左右的新事物,但北非撒哈拉沙漠也是全球最大的沙塵源之一。科學家們估計,每年從撒哈拉吹出的沙塵超過1.8億噸,沙塵隨著強烈的季節性風從撒哈拉沙漠中噴湧而出,形成太空可見的巨大羽流。衛星都能夠觀察到了大西洋上空大量灰黃色的塵埃。在撒哈拉沙塵暴非常活躍的時期,大部分沙塵都從非洲西部吹向熱帶大西洋,但也有一小部分塵埃吹向歐洲。

沙塵的作用:
沙塵在地球的氣候和生物系統中仍然起著重要作用,比如它能吸收和反射太陽能,給植物和海洋上的浮遊植物補充生長所需要鐵和其他礦物質,可以說是沙塵和風給海洋生態系統施肥。

對人類是暫時的影響生活,對地球來說是舒暢的噴嚏。

物質輸運 | 地球脈動

人類是細胞組成的生命,地球則是由物質和生態系統組成的廣義生命體。地球的運動顯示著生命的強勁。

地震&海嘯&火山:
這些地球運動對人類是談之色變,但對地球是正常的生命跡象,如果什麼時候這些全部消失,反倒是最可怕的。板塊運動的停止,基本上預示著地核的沉寂,地磁的消失,也將表示地球不再適宜人類居住。

能源&礦產:
這些人類依賴的地球饋贈,很多是通過板塊運動等地質活動暴露給人類。石油和煤炭,需要生物質通過地質運動的埋藏來生成。

地球需要運動的,對沙塵暴的治理之餘,不應忽視其正面作用。

人類反思 | 建設or破壞?

人類的文明不停地消耗能源,提煉礦石,建造城市,開拓農田。這個過程中大部分是在幹涉自然本來的進程。

例子之路面硬化:
為了更好地通行和城市的整潔,人類把路面硬化,沙塵沒有了,土壤吸收水的能力被減弱了,城市地下水入不敷出。這裏文明扮演了危害大自然的角色。

可以說人類的文明本來就是逆自然而行,在破壞自然中建設自己。

上帝:你說人類文明就是破壞自然?

雲智熵:文明就是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