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政治

古代四大發明,舉足輕重的世界貢獻,影響綿延的時代成就!


字體大小:
2021年5月17日 -
:       
 

無價講歷史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其著稱於世的古代四大發明,更是閃耀著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發明,是中國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傑出貢獻,更為世界科學文化成果的傳播和交流有著不可磨滅的突出成就。

圖1

偉人曾說過:“在很早的時候,中國就有了指南針的發明。還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經發明了造紙法。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經發明了刻板印刷。在八百年前,更發明了活字印刷。火藥的應用,也在歐洲人之前。所以,中國是世界文明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已有了將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

造紙術——化腐朽為神奇

“茭白猶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記事,寧同魚網時。”——南朝梁元帝蕭繹

造紙術作為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從古至今,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上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造紙術最早起源於西漢時期,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改造,逐漸達到鼎盛時期。

造紙術的每一段發展曆程,都為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造紙技術自誕生後,在經曆了不斷的成長和發展,而達到了輝煌至鼎盛的時期。

圖2

西漢元年時期,中國就已經出現了造紙技術,但由於當時造紙技術的“技術含量”較高,所以社會上所流行的書寫材料呈現出竹,帛,紙並行的局面。

到了東漢元興元年,蔡倫在原有的造紙技術上加以改進。
《蔡倫轉》中有言“倫典尚方作紙,用故麻名麻紙,木皮名轂紙,魚網名網紙。”經蔡倫改進而成的造紙術,就是將廢棄的麻頭、破布、樹皮、舊魚網等用水浸泡後,切碎,再加草木灰蒸煮,舂搗打漿,最後將紙張撈出,然後“苫”或“簣”來抄造,以保證紙張成型。這種造紙技術極大的提高了紙張的質量,因其原料廉價,且極易尋得,再加上蔡倫造紙術經的不斷推廣和改進,紙張慢慢進入到日常生活用品。後人也將這種紙稱為“蔡侯紙”,以紀念蔡倫造紙技術的偉大功績。

古代造紙術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才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人們逐漸開始使用紙質檔案來記錄人類實踐活動的內容,紙張得以全面取代了簡牘、綿帛成為了社會普遍的書寫用具,甚至在國外都有著顯著的影響。

圖3

中國古代造紙術最先傳入與我國毗鄰的朝鮮和越南,東漢末年期間,又經由朝鮮傳入日本。唐朝時期,造紙術傳入阿拉伯,直到十二世紀中葉,阿拉伯人才將造紙技術傳入歐洲。公元1276年,意大利建造了第一家造紙廠;公元1348年,法國相繼建立多家造紙廠。因為法國紙張的出口,德國也隨之在14世紀建立自己的造紙廠。而英國在15世紀才傳入造紙技術。總體來說,歐洲的造紙業在17世紀才全面發展開了,比中國要落後很久。

中國古代造紙術的出現,為世界科學、文化和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途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其實用價值不可估量,更具有著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印刷術——踏“印”尋源

印刷術的發明同樣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印刷術和造紙術都是中國對世界科學文化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在公元前4世紀,也就是戰國時期,私人印章可謂是最早的印刷術了。那時稱之為“璽”,但秦時雙滅六國後,將楚國的和氏璧鑿為國璽,“璽”字自此成為封建帝王的專屬,一般人的璽只得稱為印章。最初的印章都多是凹入的陰文,用封泥之上。

圖4

由此可知戰國和秦漢時期出現的印章、拓碑等用以複制文字、圖畫的方法,為活字印刷的誕生提供了技術儲備條件。而隨著紙和墨的誕生,也逐漸為活字印刷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到了唐代,將印章和拓碑這兩種方法逐漸結合在了一起,從而形成了雕版印刷術。其操作方法非常的簡單,就是在木質比較堅硬的棗木或梨木上面刻寫用以印版,印版前先在版面上刷上一層墨汁,然後將柔軟的紙張附在上面,用鬃刷來回壓幾遍,最後揭下,就完成了一張印制。雕版印刷的出現代替原始的人工抄寫,印制出來的印品也更為准確、規範、整齊。

在敦煌千佛洞所發現的長達488厘米、寬約0.3厘米,高24.2厘米的《金剛經》,就是王玠在唐懿宗鹹通九年,使用雕本印刷技術刻印而成的佛教經書,足以看出當時雕本印刷技術的成熟。

圖5

但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刻書的範圍不斷增加,所需書籍的數量急劇增多,雕版印刷術的不足逐漸顯現出來。於是,人們就開始尋求一種更為便捷,更為經濟的印刷技術,活字印刷術應運而生。

其中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曾有記載“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一字為一印,火燒令堅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可謂是極為准確的概括了活字印刷術的特點。

畢昇所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大致可分為三個步驟:以膠泥刻字,燒制成陶;依據稿本撿陶字排列於鐵板之上,在字下放置脂蠟、紙灰,烘烤壓平,最後施墨印刷。印刷完成後,可以在將脂蠟融化,其活字可以多次使用。

圖6

中國古代印刷術在中國土地上發展傳承了數千年之久,直到19世紀,機械化印刷術才逐漸取代古老的活字印刷術。但古代的活字印刷術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不可磨滅的。

指南針——古代的GPS

指南針的原理是由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組成,磁針在天然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旋轉,並始終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其辨別方向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航海和大地測量等方面。

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經掌握了用勺形的天然磁石來辨別方向的方法,古人稱之為“司南”。
但由於制作比較困難,且使用不方便,並未得到廣泛的使用。

圖7

到了北宋時期,人們開始用天然磁石技術來制作指南針,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就記載了多種指南針的裝置方法。一種是將磁針橫貫燈蕊浮在水面上,另一種是將磁針架在碗沿,還有將磁針放在指甲上,以及用縷絲綴住磁針腰部懸於空中。後來,人們在此基礎上基本確定了羅盤的構造,並制作出了羅盤針,就是將磁針固定在刻有刻度的方盤中。

到了南宋時期,因對外貿易的往來,指南針在阿拉伯、波斯商人中廣泛流傳;大約在12世紀下半葉傳入歐洲,為之後哥倫布的航海流行奠定了技術基礎,並開創了世界航海史上的新紀元。

火藥——改變世界的發明

火藥的出現純屬偶然,而火藥的發明和中國古代的煉丹家有著某種內在的淵源。
古代著名的煉丹家莫過於葛洪和孫思邈了。“藥王”孫思邈在醫學上的舉世成就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然而,火藥的發明和傳播也與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在總結前人的而基礎上,加以改進和發展,最後得出了硫磺伏火的配方。

火藥和戰爭從古至今都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最初火藥的使用並不是在軍事上,而是在宋代的馬戲雜技上,用來制造神秘的表演氛圍。早在1000多年前出現的黑火藥,是把硝石、木炭、硫磺三種粉末的混合物,同時在漢代的《神農百草經》中就硝石、硫磺等還被列為了重要的藥品。

圖8

到了公元970年至1000年,火藥逐漸開始用在兵器上,到了南宋時期,戰爭的頻繁更是極大的促使了火藥的發展,此後火藥兵器的發展是突飛猛進。同時,中國的火藥相繼流入歐洲國家,對開創新時代有著重要的作用,可謂是改變了中世紀戰爭的模式。而火藥的廣泛使用,也帶來了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采,可以說火藥在某種意義上,推動了近代工業的長足發展。

結語:

在19世紀以前的漫長歲月中,中國文明一直領世界之先,中國古代文明是中國人的驕傲,更是世界所矚目和贊歎的偉大成就。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曾說:“我們若要觀察新發明的力量、效能和結果,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了。”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不僅僅影響了歐洲的文藝複興,在整個資本主義的發展史上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人類的發展史上都有著深刻的意義。

參考文獻:

《中國紙和印刷文化史》

《中國古代雕版印刷術起源新論》

《中國科學技術史》

《世界的中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