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兒童
字體大小:
2021年5月19日 -
:
楊清語語言
在育兒領域,被提及最多的一個問題便是“如何讓孩子的各項發育領先一步?”。換句話來說,父母最低的要求大概就是不能讓孩子落後於他人。但是,是否落後的標准是如何界定的呢?
對於專業人士來說,可以用數據和各種測試結果來和發育標准對比,由此判斷嬰幼兒的發育是否正常。但對於普通人家來說,這些數據和結果就顯得太過專業了,我們習慣於將孩子和其他同齡人比較,只要某個方面不如人家,就會說孩子發育得太慢。
這種比較是比較不科學且帶有感性認知的,並不符合專業領域的標准。可是,在孩子問題發生的初期,早期發現就是靠著這種方法實現的。雖然標准有所缺陷,卻也不失為問題判斷的一種依據。
就拿語言發育遲緩來說,孩子說話稍微晚一些,有些人認為是正常現象,因為這種情況時有發生。有些父母則坐不住了,可勁兒給孩子“補習”,希望寶寶趕緊張嘴說話。那麼,面對這種疑似是語言發育遲緩的現象,我們怎麼早點進行家庭的初步診斷呢?
幾大特征不能忽視
語言發育遲緩比較讓人討厭,這種如同薛定諤的貓的語言障礙正好和嬰幼兒的語言發育階段重疊在一起,讓家長難以判斷是正常情況還是早已發生病變。所以,掌握較為科學的判定依據是重點。
幼兒開口說話的時間晚於18月齡(±1~2個月)
孩子坐、站及獨立行走的年齡晚於正常兒童
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
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差,不會系扣子、疊積木、用勺子等
家庭中存在兩種或以上的不同方言
孩子在各年齡段掌握的詞匯量、構句能力均有落後
孩子對家長的指令、問題、呼叫反應緩慢或沒有回應
兒童的語言發育主要是在出生後早期,直至4歲
。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不僅開口說話晚,而且普遍是在2歲後才開始說單字,許多患兒在3、4歲時只能說兩三個字的短語,有些早期未干預的個體在5、6歲時才會說簡短、內容貧乏、不合語法的句子
。另外,發音不准、口齒不清也是語言發育遲緩的重要表現,有30%以上的語遲兒童有此問題。
此外,語言發育遲緩一般不止體現在言語能的落後上,應物能、應人能、精細動作和大動作都有不同程度的落後。也就是說,孩子可能不止說話表達有欠缺,認知能力落後帶來的各種身體上的發育不良也值得關注。
為何不會說話如此受到重視
孩子會不會說話真的那麼重要嗎?當孩子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苗頭時,有的父母為什麼會感覺只是個小問題,不值一提呢?其實,我們對孩子的很多發育性問題都是站在成人的立場上看待的。
成家立業、事業有成的成年人並不會把會說話當成一件多麼值得自豪的事情,誰還不會說話呢?這不是張口就來的能力嗎?語言習得並不如我們想得那樣簡單,就像我們小時候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時,也是要通過理解和反複訓練才能掌握的。
但是,對於出生不久的孩子來說,語言表達是一項極其陌生的能力
。語言不像學齡期時學習文字、閱讀、計算那樣,在家中和幼兒園裏時早有涉及,而更像是白紙一張,環境和教育是怎樣的,白紙上都能得到體現。
別忘了,嬰幼兒的語言發育期只有短短的三年時間。在這三年裏,孩子要初步掌握語言的基本能力,為以後的學習、社交打下基礎。就像一些外語一樣,漢字的入門是非常困難的,孩子的語言習得一旦跟不上年齡增長,對身體各方面的發育都會有負面影響。
然而,對語言發育遲緩並不是越早干預越好。一方面,單純性語言發育遲緩一般要到2.5歲之後才能確診;另一方面,過早地干預孩子疑似的語言發育遲緩,對孩子的語言發育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所以,爸爸媽媽的擔子就比較重了。父母不僅要秉持早發現早干預的政策,還要對孩子的語言發育遲緩有較好的理解,這樣才能最為科學、理性地看待和對待寶寶的語言問題,爭取早日解決,還孩子一個健康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