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職場

董明珠:不該把賺錢放在找工作首位,遭網友反懟,為了大餅?


字體大小:
2021年5月20日 -
:     
 

物之觀

最近董明珠在采訪中說:現在的年輕人應該要思考能為社會做什麼,找好自己未來的定位,而不應該把“賺錢”放在找工作的首位。

這個觀念對麼?非常正確,因為只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將來發展有了方向,收入才能持續提高,就像大海中的船必須找到方向,才能遠航。

但是這樣一句大實話,卻引來網友們的駁斥:工作就是為了掙錢,不掙錢難道是為了大餅?

如果現在你正在應聘,有兩份工作擺在面前,一份是工資8000但是將來頂天了12000,一份工資是4000但是幾年後有機會能拿2萬,能在行業內有自己的位置,能夠更有價值。你如何選?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會選擇8000工資的那一份。

之所以如此,不是不想思考未來,而是現在的生活將我們束縛在當下。

那麼,是哪些原因讓我們現在如此“功利”?

一、

現在的人,出生的家庭條件大部分不說優厚,也可以說是衣食無憂。

所以從小就有更高物質條件要求,衣食住行樣樣都要更好的。

不再像70、80後那樣,早餐幾毛錢,南方人一周吃10頓掛面也並不罕見,一件衣服哥哥穿了弟弟穿,弟弟穿了改褲衩大人穿,大人穿了當抹布。

來看看2021年大學生生活費,平均超過2000元的全國有9個省。這在80後讀大學時,是難以想象的。

(圖片僅部分內容)

所以步入社會後,稍微算一下就知道了,工資一個月4000算是正常的,生活消費比照大學時的中間值1500,房租水電氣600,和朋友維持關系500,釋放工作壓力預留500,這就3100了,剩900塊。

然後男的想想交女友,女的想想化妝品保養。最後再想想將來結婚買車買房,好家夥,到退休時都實現不了。

所以,新時代需要花錢的地方多了, 這些需求壓力迫使找工作時更加關注薪酬。

二、社會教會我們生存

隨著大學生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

2020 年應屆畢業生正式入職比例不足 13%。大量的年輕人進入社會,參加到了社招的競爭中。

經濟常識告訴我們,供大於求的時候,買方說了算。

周圍好多公司都在說,招不到人,是真的招不到人麼?看看外賣大軍就知道了,招不到的是符合自己要求的人,而不是招不到人。

翻開招聘網,招聘信息如汪洋大海一般多,但是待遇好一些的崗位很多都有一條要求:2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好吧,這個崗位不要新人,那新人就只能等著別的公司培訓了。

而為了工作經驗進入了公司,年輕人要忍耐低薪水,忍耐高工作時長,最終可能結果並不理想。

因為很多公司,對於新人持有的態度,就是盡量留,但是也要使勁用,能省的錢盡量省。指不定哪天這人就走了,剛培訓出來就跑了——太虧。

於是久而久之,這些公司的職場人,就學會了生存為先,理想靠後。

三、擔心隨時被淘汰

看看現在炒的最火的科技,人工智能、5G、物聯網。科技發展對於人類當然是好的,但是也不是沒有副作用。

想想人工智能對崗位的擠壓,物聯網對於人力的釋放,5g的發展讓工作模式高速變化,年輕人會有一種深刻的擔憂,一覺醒可能就被下崗了。

以前是和人競爭崗位,現在連崗位都沒有了還怎麼競爭。

所以抓住現有的,就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不要和我談理想、談未來,10年後有沒有這個崗位都不知道,實際點談錢吧,至少我現在能看到真金白銀,否則還不如去送外賣。

綜上所述

物質的豐富,社會環境惡劣,科技的高速發展。導致現在的年輕人,花費多收入少,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憂慮未來,這些讓年輕人更追求現實。

所以我們需要采用一些方法,減輕社會給與的壓力,讓我們回到正軌上,不僅顧及現在,還要把握未來。我們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入手

花費多收入少,那就縮減一下支出,砍掉無關緊要的部分,讓可掌握的餘額變多,心理的恐慌就會有所緩解。社會環境惡劣,學的都是一些現實功利的東西,那麼我們可以系統學習一下職場的知識,了解如何才能對自己更有利,為未來選擇工作打好基礎。恐慌失業,我們可以試試開啟第二收入通道,比如:做兼職,做副業。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裏,哪怕一個籃子被打碎了也不會走投無路。

希望每一個打工人,都能夠正視自己的未來,有充足的物質基礎,最終實現自己的價值。

董明珠的話並沒有錯,年輕人也沒有錯,是誰錯了呢?如果你想到了,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歡迎您關注我,我是物之觀,觀職場之物,聊職場之事。

#董明珠稱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