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歐美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10日 -
:
海外網
海外網官方帳號
來源:海外網
資料圖:此前舉行的七國集團外長會
就在美國總統拜登即將前往歐洲,開啟所謂“團結世界民主國家”行程之際,歐洲人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6月7日,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和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兩家智庫聯合發布的一份對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典等11國民眾的民調顯示,拜登執政前3個月,歐洲人對美國的看法與美國前政府時期相比並沒有太大改善,“拜登上台並未改變歐洲人對美國的看法”。
據路透社報道,這份民調顯示,抗疫無能造成60多萬美國人死亡後,美國作為“國際領導者”的聲望在法國和德國繼續受挫,並沒有因為拜登上台而反彈。例如,僅有51%的德國人視美國為可靠夥伴。
顯然,在經曆了被美國視作“敵人”的4年之後,歐洲並不准備全情擁抱高調宣傳“回來了”的美國。
在歐洲人眼裏,拜登領導下的美國依然是傲慢的。盡管拜登將外交政策定義為“中產階級外交”,但歐洲目前似乎沒有看到這一外交政策與“美國優先”外交政策有多大區別。盡管拜登一再表示美國需要與歐洲合作,但是白宮至今仍未任命駐歐盟大使和常駐北約代表,拜登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中也沒有負責歐洲事務的“協調員”;拜登政府也沒有著手取消前政府對歐洲實施的關稅,保留了對歐盟的旅行禁令;無論是突然宣布美國支持豁免新冠疫苗專利、還是宣布啟動從阿富汗撤軍,華盛頓都讓歐洲措手不及。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認為,拜登團隊建立了一種與歐洲合作的模式——在表面的禮貌之下,對歐洲的關切毫不在意。
在歐洲人看來,美國這種“禮貌的傲慢”令人失望,因為歐洲的訴求是以合作方式向美國要價、以主動姿態爭平等關系”。
一段時間以來,華盛頓頻頻拉攏盟友對抗中國,但收效甚微。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8日曾發表涉華言論,表示他近期穿梭亞洲、歐洲,就是為了與盟友商議共同應對中國。不過,他自己都承認,在中國問題上,美國與盟友並非“鐵板一塊”。5月29日至31日,波蘭、塞爾維亞、匈牙利及愛爾蘭四個歐洲國家外長密集訪華,就表達了力挺中國—中東歐合作、中歐合作的積極意願。美國想要以所謂“價值觀”“民主”等旗號搞小圈子和偽多邊主義,很難獲得一些歐洲國家支持。
在歐洲看來,多邊主義是歐洲提升全球影響力和實現經濟政治利益的重要依仗。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稱,雖然歐盟在中國議題上變得強硬,但它的經濟和戰略重點與美國不同,而這些分歧公開化的風險一直存在。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專家湯姆·賴特表示,“華盛頓不太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歐洲。如果拜登想要一個與中國競爭的歐洲,他將不得不改變在許多問題上的看法。”
更重要的是,歐洲現在並不確定美國究竟是不是“真的回來了”。在經曆了過去四年“現實的毒打”之後,歐洲對美國政治和外交政策的穩定性已經不再抱有太高預期。在美國國內政治極化、社會撕裂持續加劇的背景下,盡管拜登一再宣稱要“團結”美國人,但党派政治、否決政治的陰影仍籠罩著華盛頓,“特朗普主義”所代表的極端價值觀在美國國內仍有巨大市場。《紐約時報》稱,盡管歐洲人非常欣賞拜登的承諾,但他們剛剛見證了美國75年的外交政策是如何隨著總統的更換而在一夜之間消失的。馬歇爾基金會副主席托馬斯·克萊恩-布洛克霍夫則認為,由於美國政治和社會已經發生改變,歐洲擔憂拜登只是美國“更多民粹主義、民族主義總統之間的‘插曲’。”
不久前曝出的美國利用丹麥監聽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盟友的醜聞,更是戳破了跨大西洋兩岸重溫舊夢的泡沫。7日的民調報告明確表示,“美國國內認為,美國在海外的影響力正在提高。但民調結果與這一看法相反。”(聶舒翼)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