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15日 -
:
藝旅文化
山東,中國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片偉大的土地不僅有名山大川、碧波萬頃,而且在漫長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了非常燦爛的文明。
名勝古跡、山水風光舉不勝舉:“萬世師表”的孔孟故裏,譽滿天下的泰山,“泉城”濟南,還有“齊都”淄博,那深沉厚重的文化積澱,使遊人如同走進了東方文明的歷史宮殿;“濱海明珠”青島、煙台和威海的旖旎風光,亦會使中外遊客不舍得離開這一方寶地。
厚重的歷史底蘊,與壯麗的山海交相輝映,構成了多面多樣的山東。
在此,小藝為大家整理一份山東的國保名單,希望能幫助大家不斷擴展視野,步履不停。
一、濟寧市
重點推薦:
1、曲阜魯國故城
周王朝各諸侯國中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之一
國內唯一一個兩周始終的國都
魯國故城是周代魯國的都城,建都時間達873年。城市布局嚴格遵循《周禮·考工記》有關城市形制規定所建,體現了當時的禮制秩序,是研究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設的典型實例。魯國故城的發展史,是一部貫穿西周至今的完整的、不間斷的城市發展史,這在國內也是不多見的。
2、孔林
中國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群
圖源:曲水亭街
孔子及其後代的墓地,埋葬孔子長孫已至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孫已至七十八代,從周至今,全無間斷。延續時間之久,墓葬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做為一個家族墓地,在世界上是沒有先例的。
3、曲阜孔廟及孔府
中國四大文廟之一
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
圖源:王劍波
孔廟又稱“闕裏至聖廟”,與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和吉林文廟並稱為中國四大文廟。現存建築群大部分在明清完成,被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孤例”,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孔府,又稱衍聖公府,孔子的世襲衍聖公的後代居住的府第。收藏了大批歷史文物,其中“商周十器”,形制古雅,紋飾精美;還收藏有金石、陶瓷、瑪瑙以及元、明、清各代各式衣冠劍履、袍笏器皿,其中元代七梁冠為中國國內僅有。
4、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石獅鼻祖
漢畫像石的代名詞
最早的黃帝像、大禹像都出於此地
中國漢代歷史的百科全書
圖源:龍山文化博物館
中國學者發現並且發掘得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其中蛋殼黑陶是山東龍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陶器,反映當時高度發展的制陶業水平。也是龍山文化命名地,也是中國史前城址的首次發現,其發掘在中國考古學史上具有開創性意義。
2、四門塔
中國現存唯一的隋代石塔
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單層庭閣式石塔
圖源:武智沖
由灰青色石料砌成,每邊面寬7.4米,高度略同面寬,四面各開一圓券門。最上須彌座四角置“蕉葉”,正中置覆缽和五重相輪及寶珠組成的塔刹,也全是石刻。四門塔很重視輪廓和比例的推敲及繁簡對比,藝術價值較高。
3、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中國現存的最早的石築石刻房屋建築
圖源: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約建於東漢初年(1世紀左右)。用青石仿漢代民居並縮小比例砌成,屋頂為單簷懸山式;由石板接成,石板上雕有屋脊、瓦壟、連簷等構件的形象。石壁和石梁上遍布精美的線刻圖畫,是漢畫像石中的精品之作,是研究中國漢代歷史、社會生活的重要參考。
4、靈岩寺
“海內四大名刹”之一
圖源:鼓樓君
內有40尊宋明時期的羅漢彩塑,真人大小,極度真實,為“天下羅漢兩堂半”中的一堂;內有一片墓塔林,堪稱古塔博物館,為全國最大的石質塔林(少林寺為磚塔林);內有一座辟支塔,為靈岩寺的標志,極其精美。
5、千佛崖造像(含龍虎塔、九頂塔)
主要位於山東最早建立的佛寺——神通寺
山東省內唐代佛教石刻造像的主要遺存
圖源:無盡藏影像基地
千佛崖位於神通寺西北方向,造像區高數十米,長60多米。現有大小造像214尊,造像主有唐皇室成員,如南平長公主、趙王李福,也有一般官僚、僧尼和民眾。為典型的唐代造像風格,大多面相半圓適宜,眉清目秀。
龍虎塔位於神通寺塔林的南側,因塔身雕有龍虎而得名。下面石砌部分建於唐,上面磚砌部分建於宋。整體氣勢恢宏、造型優美、刻工精細,盡顯大唐盛世之氣象,為我國稀有古建築。
九頂塔位於靈鷲山陽九塔寺內,因其塔身一塔起而九頂出得名。其始建於唐朝,為單層磚塔,高13.3米,基呈八角形;造型華美,國內罕見,日本出版《世界美術全集》稱該塔:“匠意縱橫,構築奇異,其它無能及”。
6、漢濟北王墓
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1949年來山東考古發掘中唯一未遭盜掘的漢代王墓
圖源:濟南日報
為西漢諸侯王墓,1995年底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出土了銅器、玉器、車馬器具等2400餘件,規模巨大。整體未遭盜掘,棺槨未經擾亂,位置跡象清晰,為深入了解棺槨制度提供豐富准確的依據,在中國已發掘的曆代岩石墓中也相當罕見。
7、洪家樓天主教堂
濟南市也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
中國三大著名天主教堂之一
圖源:山東大學
濟南的標志性建築物之一,位於濟南市區東部,東鄰山東大學老校。典型的哥德式建築,整體結構合理,給人氣勢如虹、精雕細刻、富麗堂皇之感。充分說明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傳統工藝技術可以建造任何結構複雜、細節精美的建築。
8、原膠濟鐵路濟南站近現代建築群
濟南最早的西式住宅群
圖源:竹香榭士
建於1904-1915年間,主要包括原膠濟鐵路濟南站、辦公用房、車站郵局和站長室等,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在新型材料應用、建築立面藝術處理手段等各個方面都代表了當時的建築水平,見證了濟南乃至全國鐵路的發展曆程。
9、老莊大佛寺石刻造像
山東地區現存最大的石窟造像
圖源:愛浮屠
鑿於隋末唐初,窟高9.25米,寬5.4米,深5.1米,主佛通高9.05米。大佛結跏趺坐,身著U型通肩袈裟,面部豐滿且上寬下收,軀幹雄偉,法相莊嚴,雙目炯炯有神。佛像左側還有菩薩和比丘雕像,雕刻技法細膩傳神。
三、煙台市
圖源:蓬萊文化和旅遊局
宋、明以來,蓬萊水城一直成為膠東沿海停泊戰船,駐托水師,屯兵練武之地。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曾在這訓練水師,抗擊倭寇入侵。蓬萊閣自古便名揚海內外,名列四大名樓之一。
2、雲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
魏碑書法的代表作品
圖源:愛當背包客只愛陌生人
共三十餘處,是北魏書法家鄭道昭、鄭祖述父子手書;與洛陽龍門石窟“二十品”同樣顯赫。居山中諸刻之冠的“滎陽鄭文公之碑”,高2.8米,寬3.6米。碑文一千三百餘字,雖屬魏體,但近於楷書,被康有為譽為“圓筆之極軌”,草情、分韻、篆勢具備。
3、煙台山近代建築群
亞洲現存最大的近代領事館建築群
圖源:二葉舞鶴草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為防倭寇,把狼煙墩台(烽火台)置於山巔,故名煙台山,城市名亦源於此。鴉片戰爭後,英、美、法、德、日等16個國家在此建領事館建築群,建築風格各不相同,是研究中國近代建築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珍貴實物資料。
4、張裕公司酒窖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海灘下酒窖
圖源:清源文化遺產
建於1894年,1903年完工,曆時十一年,為當時亞洲唯一的地下酒窖。酒窖深7米,占地面積2666平方米。窖內冬暖夏涼,拱洞交錯,貯藏環境恒溫恒濕,包括亞洲桶王在內的上千只橡木桶整齊排列,蔚為大觀。
四、濰坊市
圖源:濰坊潮生活
原為明朝嘉靖年間刑部郎中胡邦佐故宅,後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被濰坊首富丁善寶興建成一整座園林。因占地較小,喻若十個板笏之大而得其名。而濰坊處於南方和北方的交界地,故園林風格吸納了南北園林建築精髓,有“魯東明珠”美譽。
2、駝山石窟
山東省內最大的摩崖石窟造像群
中國東部保存最為完整的石窟造像群之一
圖源:石刻迷
開鑿於北周末年至唐長安三年(703),共有大小石窟6處,摩崖造像群1處,葬窟1座,638尊造像。最大者高約6米,最小者不足30厘米,匯集了南北朝時期的北周、隋、唐三個時代的石窟造像,展現了各個時代的風格、藝術特點和追求,造型神態各異,種類繁多,雕鑿技藝極為精湛。
3、青州龍興寺遺址
已知中國唯一一處平面布局清楚、保存較好的唐代以前的大型寺院遺址
圖源:賞古尋珍
遺址東西150米,南北200米,總面積約30000平方米。佛教造像為出土的主要遺物,時代從北魏、北齊,曆隋唐直至宋代,年代跨度超過500年。出土佛造像數量之大,雕刻之精,貼金彩繪保留之完整,時間跨度之長,前所未有,先後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20世紀百大考古新發現,並被牛津大學副校長、英國學術院院士羅森女爵士譽為是“改寫東方美術史的重大發現”。
4、程家溝古墓
戰國時代,精彩的帝王陵寢級別墓葬
圖源:田氏網
墓葬現存封土呈方台形,三級梯田狀,高約30米,邊長約50米。黃土夯築,夯層厚10米左右。1965年曾在封土中發現石門。據《益都縣圖志》記載,此墓為戰國七雄之一田齊的開國之君田和之陵。其西南約300米處有一座小型封土墓,當地人稱之為“皇塚”,可能為該墓的陪葬墓。
5、安丘董家莊漢畫像石墓
體現了漢代高超的石刻技藝
圖源:濰河長
墓內石材全部經過了藝術加工,在224塊石材中,有103塊刻有畫像。這些畫像分布在甬道封口石、墓門、墓室四壁及室頂、立柱、地栿等處,畫像面積達146平方米。畫像根據題材需要和所處的部位采用了不同的雕刻技法,其中絕大多數是鑿紋減地淺浮雕,少數為減地凹面陰線刻,個別畫像采用了高浮雕和透雕技法,有時同一幅畫像也使用了多種雕刻技法。雕刻設計規範,手法嫻熟,表現了漢代高超的石刻藝術水平。
6、衡王府石坊
衡王府的“午朝門”
圖源:礫華之閑情偶記
俗稱“午朝門”,是文武百官員叩拜衡王時出入的大門。坊為石灰石,四柱三門,牌坊式結構。坐北朝南,采用浮雕、透雕等多種手法,刻有牡丹、荷花、獅子、麒麟、纏枝牡丹、覆蓮、鑽獅、立式龍、鬥拱……雕刻極為精美。
五、淄博市
圖源:月芳齋
為周代至漢代的臨淄城所在地,更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都城。因東臨淄河,故名臨淄。包括大城和小城2部分,總周長約21.3千米,總面積達16平方千米。保存完整,地上地下文物古跡十分豐富,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
2、西天寺造像
華東地區現存最大、最完整、可移動的單體石佛造像
圖源:齊文化
西天寺造像,為北魏時期遺物,又稱無量壽佛,是全國現存為數不多的時代較早、體量巨大、完整度高、仍在原址的單體石佛造像。
3、四世宮保坊
迄今國內尚存、且為數極少的古代磚牌坊之一
圖源:桓台旅遊
該坊南北向,跨街而立,除底座是石結構外,其餘皆為青磚結構。不僅整體造型精美,雄渾莊嚴,幽雅秀麗,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而且融建築、雕塑、書法、繪畫等藝術於一體,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4、淄博礦業集團德日建築群
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特征與簡化的傳統地域風格特征的混合體
圖源:竹香榭士
從建築風格上講,受西方影響的近代建築群,是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特征與簡化的傳統地域風格特征的混合體,其中大部分為德式建築,部分為日式建築。
六、青島市
圖源:論建築
包含德國青年派、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以及拜占廷、折中主義等建築風格,建築特點是建築本身多為磚木結構,所用石料為采自嶗山的花崗岩,鋼材則由德國本土運來。大型建築多配以花崗石嵌角或采用厚重的蘑菇石作牆裙。是青島近代殖民統治歷史與建築藝術發展的縮影。
2、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
被譽為“萬國建築博物館”
圖源:淺草戶外
是青島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特有產物,建築布局以南北向為主,別墅大都追求較大的花園面積,建築體量控制的適中或小巧。其住宅平面大都是集中式布局,各房間布置緊湊。匯聚了俄、英、法、德、美、丹麥、希臘、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各式建築風格。舉凡希臘式、羅馬式、哥特式、文藝複興式、拜占廷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田園風式、新藝術風格式、折衷主義式、國際式等建築風格,在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中皆有所見。
3、青島啤酒廠早期建築
青島保存最完整的德國工業建築
圖源:中國石化江蘇淮安石油
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為英德啤酒釀酒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由德國漢堡F.H.施密特公司施工興建。廠址早期建築尚大部保存,具西式建築風格。廠內建築為德國青年派風格,三段式建築,共兩幢樓房,為當時綜合辦公和釀造生產所用。
4、嶗山道教建築群
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
北方道教建築的典範之作
圖源:聞道嶗山
始於西漢時期,金元達到鼎盛。現存建築群的布局和風格主要體現明清時期道教建築特色。一般以三清、老君、玉皇為主殿,多位於建築中心,四周配殿環繞拱衛。建築多為硬山頂,但又在建築高度、吻獸、裝飾等細節進行不同的處理,來區分不同的等級。在布局上依照自然地形靈活地布置建築,有效地利用了自然形成的高差,烘托出莊嚴凝重的宗教朝聖氛圍。
七、泰安市
圖源:泰山研學
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遺址,有墓葬、房址等遺存,內涵極其豐富。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觀的背壺、缽型鼎、鏤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精細的石斧、石锛、石鏟、石鑿、骨器等。它的發現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時期當地居民的埋葬形態,也為研究黃淮流域及山東、浙江沿海地區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2、岱廟
中國四大古建築群之一
唐宋以來最高修建標准的祠祀建築
古樹名木之最
圖源:古建中國
壇廟建築是漢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築,與北京故宮、山東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莊的外八廟,並稱“中國四大古建築群”。
有150餘間各類古建築。總體布局上按照唐宋以來祠祀建築中最高標准修建,采用了以三條縱軸線為主,兩條橫軸線為輔,均衡對稱。
碑刻林立,古木參天。今存曆代碑碣石刻300餘通,素有“岱廟碑林”之稱。有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秦李斯小篆碑;有充分體現漢代隸書風格的“張遷碑”、“衡方碑”;有晉代三大豐碑之一“孫夫人”碑;有形制特異的唐“雙束碑”,以及宋至清曆代重修岱廟的禦制碑等。
曆經幾千年風雨滄桑的“漢柏”“唐槐”,則為岱廟古樹名木之最。
3、泰山石刻
碑刻題名數量冠中國名山之首
圖源:攝影部落
泰山石刻源遠流長,現存碑刻500餘座、摩崖題刻800餘處,涵括整個中國的書法史,展示中國書法藝術形變神異、一脈相承的發展脈絡。碑刻題名之多冠中國名山之首,成為一處天然的書法展覽,具有很高的藝術和史料價值。
4、白佛山石窟造像
中國境內已知的唯一一處以十六王子為專一題材並有可靠記銘的造像窟
圖源:Acot一杯茶
初鑿於隋朝開皇七年(587年),唐代和五代至宋初均有增刻,現存138尊。其中一號窟內的十六王子像是研究十六王子佛像的重要實物資料。與造像共存的有隋代以來的造像記銘110條,重修碑刻14方,提供了佛教造像進入魯西以及向周邊地區蔓延的大量文字資料。
5、泰山古建築群
中國山嶽信仰建築的最早起源及最具代表性的名山範例
圖源:中關村在線
有大型古建群30座以上,涉及文物、建築、碑刻歷史兩千多年,從秦漢唐宋元明清均有呈現。主要為元明清三朝建築,整體呈現了古代自然崇拜的信仰形式,涉及儒家文化建築形式、皇家祠廟建築形式、道家文化建築形式,道家延伸的民間民俗信仰及地獄神魔文化建築。
6、洪頂山摩崖
中國文字從隸到楷的重要斷代
圖源:王樂洲
崖上有刻經、佛名、銘贊、題名、題記共22處。其中,書法家“僧安道一”的“文殊若”刻經,全文98字,闡釋佛家“性空”思想,在佛經中占重要地位。書寫風格是隸中帶楷,楷中帶隸,這是我國文字進化從隸到楷的重要特征,起斷代作用。還有部分草書、行書、飛白書的韻味,在北齊時期的刻經中出現幾種書體,在中國是最早的,絕對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珍品。
7、山石刻
“三教合一”中國北方年代最早、規模最大、內容最全的造像群
圖源:山東旅遊
石刻造像主要集中於山頂兩塊巨石上,稱“千佛崖”。保留了自南北朝到明曆代造像共480尊,大者10米,小者10多公分。其中“三教合一”是此山造像在中國北方乃至全國年代最早、內容最全、規模最大的造像群,最大者為釋迦牟尼造像,高7.50米,左為老子像,右為孔子像,旁有僧徒侍立像,蔚為壯觀。
八、臨沂市
圖源:中國漢畫學會
俗稱“將軍塚”,
是一個典型的東漢家族墓群。畫像石主要集中在1號墓中。其占地面積88.2平方米,用280塊預制石材築成。當中的畫像石有42塊,畫像73幅。涉獵題材相當廣泛:車馬出行、豐收宴樂、月舞百戲、歷史神話……構圖清晰,刻畫細膩,生動展現東漢社會生活場景。
2、洗硯池墓群
山東已發掘漢晉大型磚室墓中保存最完整
圖源:屾淼
位於王羲之故居公園東北部,為兩座晉代大型墓葬。其中一號墓為雙室墓葬,是山東已發掘漢晉大型磚室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山東已發掘大中型磚室墓葬中惟一一座未被盜掘的墓葬。兩座墓葬規模較大、構築方式考究、出土文物豐富精美,墓主應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或一定的政治,應與當時的名門望族或達官貴族有一定關系。
3、皇聖卿闕、功曹闕
南武陽“活化石”
圖源:平邑信息港
這是3座漢闕,皇聖卿東西兩闕建於元和三年(86),功曹西闕建於章和元年(87);它們的主人分別為南武陽平邑皇聖卿、南武陽功曹;均由四層灰青石構成,分闕基、闕身、鬥拱、闕頂四部分,造型奇特;闕身,皆由一塊整石雕刻而成,四面的內框裏皆有畫像,刻有歷史人物故事、車馬出行、宴饗樂舞、庖廚、狩獵、胡漢交兵等圖案。
九、聊城市
圖源:聊城旅遊
始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由樓基和主樓兩部分組成,總高33米。主樓為木結構,4層5間,歇山十字脊頂,四面鬥拱飛簷,且有回廊相通。全樓有112個台階、192根金柱、200餘鬥拱。樓內匾、聯、題、刻琳琅滿目,塊塊題詠刻石精工鑲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禦筆“神光鐘瑛”碑,乾隆帝詩刻,清狀元傅以漸、鄧鐘嶽手跡,郭沫若、豐子愷匾額、楹聯至為珍貴。光嶽樓為中國既古老又雄偉的木構樓閣,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2、隆興寺鐵塔
聊城市現存最早的古代建築
圖源:河朔訪古
鐵塔為八角形仿木結構鑄鐵式佛塔,由地宮、塔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組成,塔座高3米,塔身高15.5米,通高18.5米。是我國為數極少的金屬古建築,其鑄造工藝精細,須彌座石刻內容豐富,形象生動,具有鮮明的宋代風格特征,是研究宋代佛塔建築珍貴的實物資料。
3、興國寺塔
“宋塔唐槐”
圖源:河朔訪古
興國寺塔為磚塔樓閣式,坐北朝南,八角共十一級,塔身高38米,邊長2.85米,第一層為重簷,其餘各層均為單簷,磚砌仿木簷口鬥拱,簷角置石雕龍頭螭首。在塔身北面約十米的地方,有一株老槐樹。相傳,此槐位於原興國寺大殿前,為唐代僧人所植,故稱為“唐槐”。“宋塔唐槐”現已為高唐縣的一處名勝古跡。
十、日照市
圖源:誠意侯
始建於唐開元年間,塔呈樓閣式,平面呈方形,由塔刹、塔身、基座三部分組成,全石結構,造型古樸端莊。方形的塔身顯示其為中國早期造塔形制,石雕的簷口鬥拱體現出唐塔的精致和優美。
2、鄆城觀音寺塔
魯西南地區已知最早的磚結構佛塔
圖源:鄆城在線
又稱觀音寺塔,為八棱四門樓閣式磚塔,現存四層,由磚雕鬥拱組成塔簷。東、西、南、北四面各設一券頂門,其餘四面為磚雕景窗,塔簷部分均由磚雕鬥拱組成,是1000多年以來區域社會、宗教演變及環境變遷的縮影。
十二、棗莊市
圖源:微遊棗莊
在20世紀30年代,與當時的開灤、撫順齊名為中國三大煤礦,而且是唯一完全由中國人自辦的“民族股份制企業”。
十三、濱州市
圖源:吃喝玩樂大德州
雕造於東魏天平元年(534),系青石、單體立體圓雕,通高7.1米,佛像高5.6米,比人們常說的一丈八尺高出0.2米。因古時以“一丈八”為雄偉、高大,故名“丈八佛”。佛像坐北面南,面善和顏悅色,左手向上右手向下,身披袈裟,內穿僧祗波紋似水,細膩清晰,赤足矗立蓮花座上,完全體現了東魏時期能工巧匠的雕造風格。
十四、東營市
圖源:若愚
始建於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又稱“南宋大殿”。該殿飛簷翹角,歇山頂式,全木結構。殿面闊三間,坐北面南,長12.63米,進深10.75米,台基高1.12米,殿高10.39米,其構架方式為六架椽屋,與宋《營造法式·廳堂建築》所載相同。這座大殿保持了宋代建築特有的風格,系研究我國中古時期木構建築的珍貴資料。
十五、威海市
圖源:二葉舞鶴草
以北洋海軍和甲午戰爭為主題,是威海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的專門保護管理機構,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即清北洋海軍的屯泊基地及中日甲午戰爭戰場遺址,分布在劉公島、日島及威海灣南北兩岸。
十六、德州市
圖源:尹帥
蘇祿國東王墓肅穆壯觀,周圍護陵松柏常青,神道入口為新制漢白玉石牌樓一座,神道兩側有六方石望柱一對,石像生六對。永樂帝朱棣禦筆撰寫的神道碑在神道南端東側。蘇祿王墓是中菲兩國傳統友誼的見證,也是明朝初年國王陵墓中保存較為完好的一座。
十七、跨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