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科學

高伯龍:搞上億研究,讓技術超越美國的院士,卻穿著5元背心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19日 -
:       
 

珺瑤婉史

提到中國現代傑出的科學家,大家往往會想到錢學森,袁隆平,李政道等這些膾炙人口、廣為人知的名字。不得不說,中國的科技水平就是在這些人的夜以繼日的伏案工作下才能突飛猛進。

但是,還有那麼一群人,因為其工作性質的保密性,他們只能像幕後工作者般在後台嘔心瀝血,只希望有一天祖國的科技實力能在世界的舞台發光發亮。高伯龍--這位被大家調侃為“背心院士”的科學家,便是中國現代科學史上一顆低調卻關鍵的螺絲。

2013年,一張高伯龍穿著背心埋頭工作的畫面流傳到網上。這位搞著上億研究,傾心幾十年載,讓中國的技術超越美國,而自己卻穿著5塊一件的背心的院士正式進入大眾的視野。

在這僅幾秒的畫面中,人們可以看見,這位早已是耄耋之年的老爺子因為工作需求,正在電腦旁不斷編程而他的這一舉動也被人們親切地把他稱為“86歲的碼農“。

2017年12月6日,這位臨走前還在病床上惦念著自己的科研進度的國防巨星隕落了,享年89歲。他走得很安靜,甚至很多人在看見新聞的時候甚至不知道這個人的名字,不知道他帶領團隊花費近20年才攻破的激光陀螺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不知道他幾十年如一日為之努力的本不是他的理想,而是對國家和人民的一份責任。

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走在國科大的校園裏,再也看不見那個大夏天還裹著軍大衣只因怕哮喘發作耽誤實驗進度的“怪人”了。但是,他的過往卻不禁讓人想要細細品味一番。

1928年,高伯龍出生於廣西南寧。高伯龍的家庭算得上是真正的書香門第了,其父母都是上海交通大學的高材生,從小就給高伯龍灌輸正確的教育理念。在這樣的熏陶下,本就聰慧過人的高伯龍早早就具備了自我探索的能力。

因為當時中國的局勢動蕩加上父母的工作調動,高伯龍的學業也一再受阻,求學之路斷斷續續的。但是,在父母孜孜不倦地引導下加上高伯龍自身超強的自學能力,高伯龍僅用5年的時間就修完了6年的課程。1940年,高伯龍進入漢民中學就讀。

每每問起是什麼契機讓高伯龍對物理如癡如醉,以至於在後面考入清華大學的時候義無反顧地選擇物理專業的時候,高伯龍總會笑著說只不過是興趣使然罷了。

的確,或許是因為父母的影響與輔導,高伯龍早早就接觸到了物理學科。不同於其他小孩的玩樂方式,高伯龍從小就愛閱讀書籍,從天文地理到文學戲曲。日日沉醉在“金屋藏嬌”的高伯龍在思想上已然有了質的飛躍,冥冥中他建立了與物理扯不斷的緣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每次看見書本上的實驗,高伯龍總是忍不住動手實踐一番。有一次,看見生物書上的一個鴿子實驗,他甚至買來一籠鴿子親自做實驗。這也為他後面的動手實踐能力焊下堅實的基礎,而這些經曆更讓他堅定了唯有從實驗中才能出真理的信仰。

1947年,高伯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的物理系,成為了“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葉企孫的學生。所謂嚴師出高徒,在老師的悉心栽培加上高伯龍自身的勤奮努力,很快,高伯龍在物理學上的造詣就出凡入勝。

在高伯龍同學的評價中可以看出,高伯龍在物理學上不僅頗有天賦,而且自身也十分勤奮。

每次老師出了什麼難題,同學們都一籌莫展的時候,,高伯龍總是能以精妙的方法解出來。當同學們還在為國內基礎物理理論知識禿頭的時候,高伯龍已經在閱讀國外雜志和期刊,自學了國外的專業理論。

1951年,癡心於近代物理學的高伯龍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卻並沒有如常所願進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而是被派到了到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實習。或許在外人看來,在這個年代進入這個研究所工作算得上是一個好差事了,但是志不在此的高伯龍卻不是這麼認為的。

於是,高伯龍在這個研究所渾渾噩噩地呆了三年。由於業績平平,也沒什麼建樹,1954年高伯龍被降職到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擔任教員。大家以為這麼一番折騰高伯龍應該會更加鬱鬱寡歡了,但是高伯龍一接到這個調令立馬樂了。對於他來說,能夠與這群年輕充滿活力的學生一起探索物理是件多麼值得高興的事情啊!

作為一名傳道受業解惑的老師,高伯龍與同學的關系亦師亦友卻又不失嚴厲。每當同學們遇到不懂的問題,高伯龍總是很耐心地一一解答,傾盡全力只為國家輸送品學兼優的人才。

據後來高伯龍的學生龍興武回憶,有次他拿著問題去請教老師的時候,正巧趕上午飯的時段。沒想到高伯龍看見問題後卻連忙說不著急吃飯,不要打斷了思路。後來高伯龍甚至拉著學生頂著夏天的大太陽騎車去拜訪學校裏一位顯微鏡檢測方面的教授,只為將問題剖析地更加嚴謹。而這一耽擱,吃上午飯就是幾個小時之後的事情了。

作為老師,高伯龍可謂是真正做到了言傳身教,他的嚴謹律己也讓學生們受益匪淺。

正值畢業季的學生,畢業論文無疑最讓他們感到頭疼的東西。但是,倘若你是高伯龍手下的研究生,論文答辯想要糊弄過去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1984年,高伯龍開始擔任博士研究生的指導的工作。但是在他33年的導師歲月中,僅有14個博士成功畢業。每當被學生調侃他的“辣手摧花”的時候,這位院士總是嚴肅地說:“想要畢業可不是簡簡單單寫篇文章出來就行的,能否做出實用的東西才是關鍵!”

正是因為高伯龍對待學生的嚴格,他的學生最終也成為了中國科研道路上的佼佼者。

因為高伯龍在教學上的出色表現,在這六年的教學生涯中,他從主任教員,成功升為了高級講師,最後晉升到了副教授一職。

1970年,高伯龍任教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遷往長沙,後來這個學校改名為國防科技大學。同年,高伯龍也從教師的崗位上退休了,開始進入了工學院物理教研室以及激光教研室工作。

原本以為晚年能在教研室安穩地做個教授,誰想到一則全國高校撤銷基礎課程部的命令下來了,高伯龍的想法終究破滅。這一次命運卻再一次給高伯龍指向了另一條道路,一條同時也改變了中國國防工程的道路。

1971年,錢學森把兩張寫有“激光陀螺”簡單原理的小紙片秘密交給了中國剛剛成立的激光研究小組。激光陀螺是什麼?

其實激光陀螺的研究在中國還是一個十分陌生的領域,然後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卻已經將它玩弄地十分順溜。

“激光陀螺”又叫做慣性導航系統的“心髒”。無論是飛機還是導彈,只要涉及到精確定位的軍事武器,都離不開這項技術。而早在十年前,作為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激光陀螺實驗裝置的美國就把這“激光陀螺”這一技術運用於武器設計,為軍事科技添磚添瓦。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想要真正做到科技興國,掌握前沿新型技術是十分重要的。拿到了錢學森紙片的研究小組嘗試破解密碼,試圖效仿美國研制二頻差動激光陀螺。

奈何當時美國對該項技術的高度保密性以及國家研究經費與條件的不足,研究進度一度停滯不前。正當大家都一籌莫展的時候,組內有人舉薦了高伯龍—這個在學校參加了不少學校科研項目的“物理瘋子”。

因為研究幾年都沒什麼進展,本著姑且讓他來試一試的想法,高伯龍開始正式地接觸到了這個項目。原本只醉心於近代物理的高伯龍,在接到這任務後,在國家需求和自身理想的選擇中,他最終選擇了獻身於國家的事業。

沒想到這一獻身便是20幾年直至去世。通過夜以繼日的研究加上自身在物理學科的天賦異稟,大夥花了幾年都沒弄懂的錢學森密碼,高伯龍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成功破解了。

1975年,已經47歲的高伯龍加入激光研究小組,開啟了他的“激光生涯”。在研究小組中,高伯龍為激光陀螺的研究做出了很多不可超越的貢獻。

當時讓眾人一臉迷糊地“離子噪音跟陀螺信號差異”問題,高伯龍僅僅花費一周的時間就參透得明明白白的。1976年,一本傾費了高伯龍心血的《環形激光講義》問世,而也正是這本書奠定了我國的激光研究。

中國對“激光陀螺”的研究真可謂是白手起家。在這個百廢俱興的年代,連做實驗將用什麼器材工具的不知道,高伯龍卻靠著那幾本早就翻爛了科研書籍,靠著一次次的野外考察,靠著在實驗室裏的沒日沒夜的研究和實驗,硬生生地為中國的“激光陀螺”技術開辟出一條陽關大道。

奠定了高伯龍在“激光陀螺”研究領域的崇高地位的事件來自一次爭吵。

在1978年的時候,高伯龍就發揮獨立創新的能力,根據我國自身的工業情況,研制出來了我國的第一代激光陀螺實驗樣機。不同於美國的二頻差動激光陀螺,我國的這台試驗樣機更加貼合軍事需求。

正當實驗進展地如火如荼的時候,美國放出了放棄同種類型的陀螺的消息。這個消息一出,其他專家頓時就打起了退堂鼓,認為中國的這項研究得趕緊刹車。甚至有的專家直接說道:“國外有的你們不幹,國外幹不成的你們反而幹?!””

但是,胸中自有溝壑,帶有高度民族氣節的高伯龍卻說:“外國有的,先進的,我們要跟蹤,將來也要有。但是,並沒有說外國沒有的,我們不許有!”

而這一番話不正是對“外國的月亮”最好的反擊嗎?好的東西不是只有國外才有,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中國的月亮才是我們真正的月亮。即使需要學習和采納的東西還有很多,但是民族自信永遠是每一個國人不能丟的東西!

於是,盡管一旦實驗失敗就得背上罵名,損失掉國家寶貴的實驗經費,高伯龍還是選擇相信自己的判斷,繼續帶領團隊開辟屬於我國的“激光陀螺”的研究。

其實高伯龍的這番自信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在這之前,他翻閱了眾多國內外關於“激光陀螺“的學術期刊,通過仔細考量再結合我國的國情,這才更加確定現在的研究方向的正確性。

好的方向就是成功的一半。皇天不負苦心人,在高伯龍以及團隊的不斷努力下,1993年,我國的激光陀螺樣機馬上就要大功告成了。然而,這個時候意外又發生了。

考核專家指出激光陀螺樣機後,責備高伯龍誤導了中國“激光陀螺”的研究方向。他們認為既然當初國外發表了該項研究失敗的聲明,就應該趁早放棄,不至於白白浪費了這麼多的人力財力。

但是,作為將理論和實踐貫徹到底的科學工作者,高伯龍的信念哪有那麼容易被動搖。他耐心地解釋道這個並非是原理的問題,是鍍膜工藝的問題。同時,他承諾必將在一年內解決這個問題。

面對眾人的質疑毫不退縮的高伯龍,開始了閉關的日子。為了節省去食堂排隊打飯的時間,他直接在實驗室搭起了小灶。架上鍋爐,撒點油鹽,放點青菜和面條,就是一頓午飯了。

來到高伯龍探望送飯的夫人每每看見這番情景都心疼不已,而這時高伯龍卻只會說:“下次不要來給我送飯了,你一來就影響了我的思路了!”

就是在這樣簡陋的環境下,高伯龍帶領團隊僅花費了11個月就如期修複了激光陀螺樣機的問題。1994年,在通過層層鑒定之後,該激光陀螺工程樣機獲得了專家的一致認可好評。而這一樣機的誕生也標志著我國成為第四個擁有國防科技制高點的國家。

有了前面高伯龍的完美打樣,後面的全內腔He-Ne綠光激光器、四頻差動陀螺等儀器仿佛如雨後春筍般一一冒出,無一不讓業界人士贊歎不已。

“激光陀螺”系列的不斷興起讓我國的國防工程如虎添翼。潛艇、驅逐艦、護衛艦,在每一次航行途中,這個小小的儀器仿佛就像是迷霧中的“鷹眼”,每次都能精確地給人們指引出一條光明的道路。

高潔的品格加上超凡的科研能力,高院士無疑是德藝雙馨。而生活的高伯龍卻更彰顯其人格魅力。

走進高伯龍的實驗室,映入眼簾的是那個整日穿著白背心,埋頭做研究老爺子。形容他向來不需要過多華麗的辭藻,他一張口就是對後輩的鼓勵和關愛,讓人不禁肅然起敬卻又略顯心酸。

是的,因為工作的極度保密,在這密不透風的實驗室,高伯龍一待就是20年。而除了他的學生和親人,在他去世的時候,又會有多少人知道這個穿著5塊錢的白背心的老頭便是搞著上億的研究的“激光陀螺”第一人呢?

對於這些已經逝世的國士,我們能做到的便是帶著最崇高的敬意去緬懷故人,學習他們無私閃光的精神,珍惜他們傾盡一生創造出來的資源。同時,我們更應該學會反省,審視這個社會的風氣。

或許有人會反駁,因為院士工作性質的保密,很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和他類似的國士很正常。但是,當那個讓我們吃上米飯,辛勞了一輩子的袁隆平院士因為買了華為手機卻被羞辱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社會有的角落是腐爛的。

某些流量在熒幕上隨便搔首弄姿卻得到天價片酬,某些小鮮肉的粉絲買來大批飲品卻雇人倒入水溝只為給自家偶像投票,某些明星吸毒、逃稅、肇事後卻還能繼續在“大染缸”裏怡然自得,繼續撈錢。

或許我們應該斥責的不僅僅是傳播不良風氣的媒體,更應該反省每日對娛樂八卦津津樂道,給這些人帶來流量的我們自身。的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追求偶像的自由,但是,我們更應該擁有健全的人格與獨立的判斷能力。因為我們是怎麼樣,我們身後的國家便是什麼樣子!

國家的英雄從來不擔心寂寂無名,也不在乎自己是否一生清貧。他們在國家需要的時候願意挺身而出,負重前行,只為將這個祖國建設地更加強盛,只為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他們真正需要的從來不是豪車豪房,而是背後懂得愛戴他們擁護他們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