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自然

卓越之光照亮奮進之路——走近河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立新教授


字體大小:
2021年7月05日 -
:     
 

河南大學招生辦公室

河南大學招生辦公室官方百家號

(《河南日報》2021年07月02日 第18版)

張立新(前排左一)參加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

張立新指導課題組實驗

科研成果豐碩,教書育人有方,學界鼎鼎有名。在別人眼裏,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立新教授
絕對是個牛人。

可訪問時一談到他自己,就好像有點“冷場”。“都是正常工作,真不知道說點啥。”他笑得憨厚、靦腆。

可是一提起他的科研、他的學生,一說到生科發展、“雙一流”建設,他的話也多了,思路也清晰了。

“‘雙一流’建設的根本在於培養一流人才,我希望我的學生將來都能超越我。”他說。

“堅持,奇跡總會出現”

手記:堅持不放棄,有鍥而不舍的執著精神;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有責任超越興趣的擔當精神;堅持原始創新,有力求突破的開拓精神。這,應該是他在科研之路上能量滿格越走越遠的“秘訣”吧!

“一大早到菜市場買回十幾斤菠菜,在暗室裏忙活一整天,只為能提取到有活性的光合膜複合物。”1991年,還是四川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大三學生的張立新在實驗室開始光合作用研究,從此和光合作用研究結下了一生的緣分。

執著“追光”30年,如今的他已千錘百煉成一顆耀眼的學術之星。

2000年,獲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資助;2007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曾主持多項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其中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2項(首席科學家,評估均為優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1項;現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河南聯合基金重點項目1項;在Cell、

AnnualRe-viewofPlantBiology等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

什麼都不能阻滯前行的腳步。去年疫情之下,生科院的老師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在實驗室夜以繼日地做科研、照顧學生的實驗材料,搬運小麥、玉米等實驗材料千餘盆,張立新也照常在實驗室做實驗。3月12日那天,也是在實驗室裏,他收到了一個好消息——他的團隊與合作者的重大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上發表。他們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闡明了相分離驅動葉綠體內蛋白分選的新機制,這對葉綠體的生物發生、光合器官的建成和功能調節以及真核生物的起源和進化等意義重大。

也是2020年,張立新和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教授一起,入選愛思唯爾2020中國生物學領域高被引學者榜單。“高被引學者”是指作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的被引總次數在本學科所有中國(大陸地區)的研究者中處於頂尖水平。入選高被引學者榜單,意味著該學者在其所研究領域具有世界級影響力,其科研成果為該領域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我們都知道,每一次科學實驗的成功,十之八九是建立在多次失敗的基礎之上。可以說,成功的光芒有多耀眼,背後的艱辛就有多沉重。

“研究結果一次次不符合預期的時候真的很痛苦,這時候一定要冷靜,要深入分析思考,這往往預示著尚未發現的新機制,換種思路去嘗試,換種方法繼續做,一定要堅持下去,相信奇跡總會出現。”張立新常常這樣說。

他的堅持,又豈止是永不言敗的堅持!

“做研究不能只顧自己的興趣,還需對接國家需求,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他說。

堅持把責任放在興趣之上,你就理解了他為何要把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結合起來。隨著分子遺傳學迅猛發展,相應研究手段和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光合作用機理研究,並著力於將基礎研究成果應用於人類目前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如糧食、能源和環境等。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是農作物產量形成的物質基礎。針對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需求,他開始研究水稻高光效分子機理,目的是進一步提高水稻產量和逆境條件下的耐受能力;他堅持問題導向,積極與育種專家開展合作,建立高光效分子育種新模式,選育出系列光能利用效率提高的水稻新品系,改良目前的水稻主栽品種,培育出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高光效新品種4個。

“原創性是科學的最高價值,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他說。

從事科學研究這30年,張立新帶領團隊始終追求原創性的工作。這個過程很艱辛,但收獲的果實格外香甜,意義更是非同一般。

“不要急,慢慢來”

手記: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他精心滴灌,靜待花開;既重專業,也重素養,他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走近青少年,專家做科普,他把探索科學奧秘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中。他授業有道育人有方,大科學家也是精心育人的師長。

“在你眼裏,張老師是個什麼樣的人?”

“一個嚴謹的人、一個親和的人、一個嚴厲的人。”面對這個問題,張立新的研究生寧昕不假思索地給出了3個關鍵詞。

“他很嚴謹,做科研追求實事求是,一絲不苟;他很親和,我生病了,學長崴著腳了,張老師都會來看我們;他很嚴厲,周末不出差一定會出現在辦公室,在他的帶動下,我們也自覺來了。”寧昕說。

“張老師多次提醒我們,做科研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唯發表論文,而是從現象出發,探索其背後的生物學本質以及潛在的應用價值,這大大拓寬了我們看待科學問題的視角,也使我逐漸體會到做科研的魅力和樂趣。”張立新團隊的師資博士後鄭燦輝深有感觸地說,張老師教給了年輕人科學的研究方法。

“培養人才不容易,每個學生的資質、性格都不一樣,培養方式不能一刀切。”有著20年教齡的張立新感慨,培養人才“不能急,要慢慢來”,要用足夠的耐心啟發式教育,有快有慢、有早有晚地把學生引到適合他們的科研道路、人生道路上。

“只有培養出他們的興趣、調動起他們的主動性、激發出他們的內在動力,學生才會真正想學,才能享受到學習和科研的樂趣。”張立新說。

除了專業能力,張立新也非常看重學生的綜合素養。

正如河南大學党委書記盧克平教授在2021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中所欣慰的“團結友愛、嚴謹樸實的作風,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兼容並包、合作共贏的態度,已經融入同學們的血脈,化成了‘鐵塔牌’獨特的氣質和深刻的內涵”那樣,從河南大學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中汲取精神滋養,從“學無止境 境如生命”的生科文化中感悟精神力量,發揚生科人“追求卓越科研報國”的優良傳統,傳承生科人“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奮鬥精神,張立新希望生命科學學院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有能力有後勁,還要有情懷有擔當。

育人不止在課堂上。張立新經常參加講座、沙龍,跟同學們分享自己的科研經曆,告訴大家科研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重要成果的取得也絕不是輕而易舉的,勉勵大家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收獲豁然開朗的喜悅。

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

繁忙的工作之餘,張立新還擠出時間為中學生作科普報告。在河南大學附屬中學,他以“作物馴化與人類的生活”為題,從糧食安全的角度,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諸如轉座子的種類、植物科學的重大發現、育種技術的發展方向和主要瓶頸等植物學諸多前沿科學知識。

和科學家面對面,同學們非常興奮,紛紛表示要努力學習,將來也當科學家。

“沉下心,踏實幹”

手記:“雙一流”建設既是歷史機遇,也是重大責任,瞄准“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目標,他和大家一起在各自的崗位上不知疲倦、不舍晝夜地奔跑。其實,一個管理者真正的號召力凝聚力,源自我們在一起,我們一起幹,我們是戰友、是兄弟。

“我們學院很好找,特別是晚上,校園裏燈火通明、熄燈最晚的大樓,就是我們學院。”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同學們經常這樣開玩笑。

正是全體師生員工不分晝夜、不分節假日地勤奮工作,才有了2020年河南大學生物學一流學科首輪建設收官之年的靚麗答卷。

在“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自評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河南大學全面實現了“雙一流”第一期建設目標,建設任務符合度高,目標達成度好,第三方顯示度持續向好,取得了顯著成績,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每一個生科人的付出,特別是老師們的辛勤耕耘、服務管理人員的默默奉獻、生科學子的拼搏進取。我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團隊,每個人都是生科發展的基石。”張立新說。

“沉下心,踏實幹”,他常說的這句話,也是生科人的實際行動。

踏實幹,疫情之下愈發勤勉工作,生科人幹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2020年,生命科學學院科研成果豐碩:新增科研項目33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國家自然基金委—河南聯合基金重點項目1項;全年發表SCI論文311篇,實現在《Cell》《Nature》期刊發表科研成果的雙突破,為植物學與動物學進入ESI前1%、生命科學自然指數提升作出了突出貢獻;榮獲河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2020年,生命科學學院平台建設成效顯著:新增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1個、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1個、河南省創新引智基地1個、河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雙一流”建設永遠在路上,腳踏實地務實幹是永恒的旋律,齊心協力一股繩是發展的保障。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張立新一直在思考接下來要做出什麼、怎麼做。前不久,生命科學學院舉行了生物學一流學科發展戰略研討會。張立新從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與平台建設、社會服務、學科影響力、思想政治教育等六個方面總結了一流學科建設目前亟須提升的工作。生物學科教師代表們充分發表了意見和建議。生物學學科帶頭人、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教授提出,要積極謀劃、創新文化、幹到實處,要在解決卡脖子問題、河南的農業問題上作出應有的貢獻。張立新和他的“夥伴們”又激情滿滿地開啟了新一輪的征程。

以往的付出和成果是今後發展的積澱。在首輪建設的基礎上,河南大學生物學科正面向國家戰略、重大需求、科技前沿、區域發展,瞄准“世界一流”的目標奮勇向前。

追求卓越的道路永無止境。河南大學生科人將繼續“沉下心,加油幹”,為河南大學高水平大學建設續寫新的出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