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1年10月22日 -
:
墨雲談史
引言
從現存資料來看,莎士比亞於1590年最早開始戲劇編寫活動,其處女作是歷史劇《亨利六世》上、中、下三部,這部三聯劇並不是按順序寫成的,莎士比亞先寫了第二、第三部,然後才寫成第一部。
《亨利六世》劇中的主要人物亨利六世被描寫成一個懦弱無能,但寬厚仁義的君主。莎士比亞的這一人物形象暗示,仁厚的君主若軟弱無能,亦只能令生靈塗炭、國家遭殃。劇作家心目中理想的君主是剛柔相濟,有勇有謀的賢明君主,他的這一理想成了刻畫亨利五世的基礎。莎士比亞第四部歷史劇是《理查三世》。《理查三世》與《亨利六世》一起構成描寫玫瑰戰爭全過程的四部曲。
如果說亨利六世是一個忠厚軟弱、優柔寡斷的君王,那麼理查三世正好與之形成鮮明對照,他被刻畫成不僅面相醜陋,而且狡詐邪惡、嗜血成性。為了爭奪王權,他處心積慮、挑撥離間、謠言惑眾,算盡一切機關,終於奪得王位。理查並不是赤裸裸的暴君,他的暴行總是裝飾著仁愛寬厚的外衣。他是莎士比亞時代馬基雅維利權術思想的典型化身。然而這個徹頭徹尾的惡棍身上也有一種“令人驚愕的力量”,這就是他那種強悍堅毅的意志和不懼一切的勇氣。
殘暴、堅毅而又足智多,賦於這個人物以令人驚奇的複雜性和深刻性。這種立體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技巧,是莎士比亞最有力的創作手段,他後來用它創造了許多類似的形象,這是值得特別注意的。
殘暴、堅毅而又足智多,賦於這個人物以令人驚奇的複雜性和深刻性。這種立體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技巧,是莎士比亞最有力的創作手段,他後來用它創造了許多類似的形象,這是值得特別注意的。莎士比亞的另一部歷史劇《理查二世》有可能是在《理查三世》寫成後二、三年內問世的。《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部和《亨利五世》構成莎士比亞歷史劇的第二個四部曲。理查二世這一形象與理查三世又形成另一種對照。
理查二世有魁偉的體格卻缺乏堅毅的意志和聰明的才幹。他偏聽偏信,無端排斥曾經護衛和支持過他的三個長輩:剛特、約克和葛羅斯特,並使葛羅斯特不明不白地死於大牢。剛特兒子波林勃洛克是一位深得民心的貴族,亦遭理查二世放逐。後乘理查外出平息叛亂之機,終於逼理查二世退位。
值得一提的是,此劇後來被伊麗莎白女王的寵臣埃塞克斯伯爵的党人所利用。他們在慫恿埃塞克斯伯爵推翻伊麗莎白女王的前夜,曾專門包場上演過此戲,希圖觀戲者明白:“不理想的君王是可以廢黜的。”因為此劇,莎士比亞及當時上演此劇的演員均遭查詢。《理查二世》在詩體的運用上多變化,既有無韻詩、雙行聯韻體詩,也有四行體詩等。
約在1597年至1598年間莎士比亞編寫成了《亨利四世》上、下篇。一般認為,這是他的歷史劇創作的頂峰。亨利四世原是通過非法手段登上王位的,但同一般繼位者不同,他精明老練,不濫殺無辜,尚能使國家在一段時間內苟安。但由於他的王位是在若幹貴族的襄助默許下取得的,因此,他無法遏制他們與他分享王室利益的野心,最終釀成叛亂性戰爭。戰爭的結果是亨利四世之子哈爾(即接下來的亨利五世)率王軍大獲全勝。
與此同時,通過哈爾這個浪蕩子與英國社會下層人的交往,莎士比亞用大量筆墨刻畫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會生活。劇中的野豬頭酒店是社會下層的冒險家、雇傭兵、酒店老板及傭仆、妓女、農夫、商販等出沒的地方。在這個“福斯塔夫式背景”上,像在宮廷和戰場上一樣,發生著另一種類型的巧取豪奪與悲歡離合的故事。一方面是王家班師的凱旋,另一方面是窮苦百姓的哀哭。
《亨利四世》一反莎士比亞在此之前的歷史劇手法,一面是緊張激烈,一面是粗俗輕松,一雅一俗,交相輝映。但從總體上講,以福斯塔夫為主要角色的平民社會生活畫面不知不覺地成了此劇的主要畫面,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講,這已和嚴肅的歷史劇大大不同,其中容納了相當突出的喜劇因素。這是崇尚典雅與幽默詼諧的有機統一,是貴族意識和平民意識的雙向投射,是一種變調式歷史合唱,體現了莎士比亞極高的創造才能,同時也大大強化了歷史劇給觀眾的藝術享受,尤其是在塑造福斯塔夫這樣的喜劇人物方面此劇達到了整個莎劇創作的頂峰。
出身於騎士階層的福斯塔夫是16世紀在莎士比亞與瓊生的全部戲劇人物中最有名的一個。在17世紀的文獻中他被提到131次,遠遠超過僅被提到55次的奧瑟羅。18世紀的約翰遜博士曾贊歎他是“無人模仿、無法模仿的福斯塔夫”,是“情理和罪惡的混合物”。他那玩世不恭的人生哲學裏未必沒有令人沉思的深刻醒悟。身為騎士,卻把名譽棄如敝屣。他似乎從不把成敗得失放在心上,也從不自怨自艾,摔倒了就爬起來。
曾傳諭莎士比亞在14天內再寫一部續集,要讓福斯塔夫談情說愛,於是產生了那部現實意義極強的《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福斯塔夫是封建貴族解體時期無依無靠的雇傭兵和冒險家的典型形象。他失意之後在默默無聞中死去的情景使人不能不對他生出一絲同情。盡管他不是一個善良的人,畢竟是在汙濁的社會中能使人破涕一笑的人物。觀眾不會忘記他帶來的快樂。
《亨利五世》刻畫的是莎士比亞心目中理想的君主。莎士比亞此前刻畫過的君主,不是太邪惡,就是太稚嫩;不是剛愎自用,就是軟弱無能。因此,畫一個有理想的聖賢明君可能是莎士比亞蓄意已久的打算。劇中的主人公亨利五世在做王子時是一位浪蕩兒,但繼位後卻突然一反常態,表現為一個具有安邦治國大才的賢明君主。他敬奉上帝,寬厚仁慈,勇敢機智,甚至能以德報怨,在政治、軍事、外交上都顯示出超人的智慧。此劇全篇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
莎士比亞仍把歷史劇和喜劇風格糅合在一起,既寫了上層政治軍事界的風雲變幻,也寫了社會下層的地痞無賴之流,崇高悲壯與卑俗輕松雙線交織、互映成趣。這是一部莊諧並舉的英雄史詩。莎士比亞的歷史劇是中世紀戲劇自然發展的結果。它們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王權及王位繼承權是劇本特別關心的問題。這些歷史劇規模宏大,幾乎囊括了英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法律、倫理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確實算得上是當時英國社會的百科全書。
莎士比亞的歷史劇鞭撻了英國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和弊端,強調了君王個人的才德對整個社會產生的巨大影響。劇中塑造了一群鮮明生動的歷史人物形象,有對帝王將相千秋功罪的評論,也有對平民百姓鮮明生動的描摹。莎士比亞反對封建割據,反對戰爭的思想,洋溢著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莎士比亞並不否定王權統治,他寄希望於開明君主,試圖通過道德改良的途徑找到這種社會救星,表現出人文主義依附王權的歷史特點。
但與此同時,劇中也描寫封建專制統治帶給人民的無窮災難和痛苦,在一定程度也表達了被壓迫者的不滿和反抗(例如起義或叛亂)。在結構上,莎士比亞也能得心應手地運用單線、雙線甚至網狀互織結構,從而使其歷史劇藝術表現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莎士比亞第一部公開出版的作品是獻給年輕貴族南安普頓伯爵的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1599年,莎士比亞成為“環球劇院”的股東之一。莎士比亞可能於1613年回到故鄉斯特拉福鎮,並於1616年4月23日在該鎮去世。
結語
莎士比亞共創作了至少兩首長詩,154首十四行詩,若幹首其他題材的短詩和37部劇本(其餘幾部爭議較大的作品不在此列)。1623年,莎士比亞的朋友和同團演員赫明和康戴爾將他們能找到的莎士比亞劇本收集成書,用對開本形式出版發行,人們通常把這第一部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稱為“第一對開本”。全集共包括36個劇本,其中喜劇14部,歷史劇10部,悲劇11部和《特洛伊羅斯和克瑞西達》。《泰爾親王配力克裏斯》則是後來發現並補充到以後版本的莎士比亞全集中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