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職場

職場人現狀:孤獨、生活脫節和失控,如何重獲掌控感?


字體大小:
2021年11月13日 -
:     
 

中外管理傳媒09:00中外管理雜志官方帳號,優質財經領域創作者

有61%的受訪者認為,2021年是他們在工作方面壓力最大的一年。其中,在工作中受到心理健康問題困擾的人數,比2020年多出了57%。

文:中外管理 莊文靜

責任編輯:胸懷天下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職場人一方面感受到了更自由的工作方式,同時也產生了更多的孤獨感、焦慮感、失控感。甚至工作中的焦慮,已經開始影響到個人生活。“不把工作的煩惱帶回家”,幾乎成了不可能。

很多人開始思考,我的職業發展方向究竟在哪裏?未來到底是什麼樣?還需要職業規劃嗎?我還能依靠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做些什麼?時代的不確定性,使得職業發展階梯似乎越來越模糊不清。

以往,許多人最害怕過一眼能望到頭的生活,而當下,不少人覺得一眼能望到頭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在不確定時代,確定的未來已經成了奢侈品。

近日,甲骨文與HR研究咨詢公司Workplace Intelligence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感受到孤獨、生活脫節,並更加相信機器數據會更好地支持自己的職業發展。

此次甲骨文的調研對象,來自全球13個國家和地區,涵蓋14600餘名員工、經理、人力資源領導和首席級別的高管,其中包括1023名中國受訪者。調研結果發現,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感覺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中遭遇“卡滯”,但已做好重新掌控自己未來的准備。

其中,中國調查者的數據結果,或許能給企業管理者帶來不少啟示。

職場人現狀:孤獨、生活脫節和失控感

幾年前,我們就在大談這是一個不確定時代,而隨著疫情常態化,這種不確定性讓人感同身受。在這個大背景下,許多職場人都感覺自己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方面,已經失去了控制感,無法發揮自主性。甚至,不少人所從事的行業和職業,都在發生巨變,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已經被打亂了。

在這次調查中,中國的參調數據表明:2020年,70%的人受到了負面影響。其中,29%的人缺乏職業動力;27%的人心理健康狀況下降;24%的人表示孤獨感遠超以往;還有24%的人在經濟上陷入困境。

有61%的受訪者認為,2021年是他們在工作方面壓力最大的一年。其中,在工作中受到心理健康問題困擾的人數,比2020年多出了57%。

自疫情爆發以來,感到自己的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幾乎(或完全)失控的人數,增加了一倍。其中,有超過三成的受訪者,在不同程度上認為個人生活、未來、職業生涯、工作關系和個人關系等方面都有失控感。

其中,有69%的人感到個人生活陷入僵局,對自己的未來感到焦慮 (29%);陷入一成不變的生活軌跡 (20%);缺乏個人目標(19%)。

因此,我們看到有不少職場人呈現了佛系、躺平的職業狀態。特別是,今年陸續出台的相關行業政策,加重了這種情緒。比如,雙減政策之下引發的教培行業地震,疫情之下第三產業複蘇緩慢,互聯網行業“取消大小周”,同時放開三胎政策、房地產新政等,都或多或少加重了這種“失控感”。

第30屆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

擁有改變現狀的願望,但挑戰巨大

盡管在過去的一年裏,世界各地都在遭遇困難,但人們始終都渴望在職業生涯中做出改變。

從中國的參調數據可以看出:有94%的人,都用過去的一年時間來反思自己的生活,“成功”的定義已經發生了改變。對於成功,人們優先看重的三個方面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關注個人心理健康、追求做一份有意義的工作。

其中,有71%的人認為自己遭遇了職業困境。為什麼這一數據如此之高?據國家信息中心數據披露,中國有2.8億人從事商業、餐飲、交通、居民服務業,占了7.7億就業人口的36.36%。而他們所從事的行業,無疑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因此,這個數據便不難理解。

另外,有22%的人認為自己的技能落伍,而且沒有機會來實現相關技能的提升。因此,我們看到職場中“降維打擊”的擇業現象,也在逐漸增多。

還有64%的人表示,職業生涯受阻也對他們的個人生活產生了負面影響。另有3成左右的人,感覺有額外的壓力和焦慮。

盡管有91%的人已經准備好做出改變,但70%的人表示:他們面臨著巨大的阻礙。最大的障礙包括:沒有足夠的信心去做改變 (21%),職業困惑 (20%),懼怕失敗 (19%),看不到任何發展機會 (18%)。

進入2022年,“職業發展”成為職場人的主要目標。許多人甚至願意放棄一些重要福利,如假期 (65%),獎金 (62%)甚至部分工資 (58%),以換取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說白了就是想內部轉崗、跳槽或者幹脆轉行。

為什麼一些員工寧願放棄福利和權益,也要追求改變呢?有84%的員工,對雇主給予的職業發展支持並不滿意,他們往往覺得看不到成長方向、對職業未來感到迷茫。因此,有44%的人希望公司提供更多的學習和技能發展機會;有34%的人希望公司幫助自己識別職場所需技能,以及推薦新的工作崗位。但更多情況下,公司用人是拿來主義,只想用人才所長,只有做到一定的層級才有被培養和進行輪崗的機會。

為了留住和培養優秀人才,企業需要比以往更好地關注員工需求,並利用技術提供更好的支持。中國的參調數據表明:98%的人希望能夠通過技術做出改變。其中,有近半數者傾向於通過技術分析數據,識別學習新技能的方法,以確定他們需要發展的技能,並提供邁向未來職業目標的下一步舉措。

還有94%的人,會根據機器數據分析的建議改變生活,他們認為機器人的數據分析可以比人類更好地支持他們的職業生涯。有一半的人認為,機器人能提供適合他們當前技能或目標的資源,快速回答關於他們職業生涯的問題,提供相對客觀的建議。

當然,中國參調者認為,人在職業發展中,仍然發揮著關鍵作用。人力資源部門的從業者,他們具有更強的信息數據洞察能力,並可以借助這些大數據,進行人工分析,為員工提供更專業的職業發展指導。

人力資源部門不再重要了?

近兩年來,職場人的工作方式發生了改變,包括工作地點、工作對象,而且我們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此次調研結果清晰地顯現,企業間的一大差異化因素就是“對技能和職業發展的投資”。而能夠幫助員工掌控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並願意為員工投資、幫助他們找到相應機會的公司,自然會培養出更高效、更敬業的員工隊伍。

甲骨文公司咨詢顧問高級總監高曉斌告訴中外管理:“對於個人來說,過去的改變為未來的工作定下了新的方向。參調的中國職場人表示,他們渴望改變自己的職業生涯,並且也在積極尋找改變的方式。環境的變化影響了人們對成功的看法,使人們重新思考工作與生活的關系,重新設定了對企業的期望。因此,為了吸引、培養、留住人才,企業管理者及人力資源部門需要把抽象的數據,運用人工智能分析,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切實的制定相應政策。通過挖掘員工潛力,培養新技能,並提供個性化的職業旅程,以使員工能夠再次感受到對職業發展的掌控力。”

數據表明:人工智能有助於提高78%的員工保留率。毫無疑問,人工智能不僅在改變我們的管理模式,更在改變著人們的心智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那麼,難道人力資源部門不再重要了嗎?當然不是。相反,人力資源部門更加重要了!

康得說:人是目的。而大數據在人力資源管理的應用,就是為了服務於“人”這個目的。人力資源,說到底是經營人心的部門,是組織中最具溫度、也最具變化性的部門。

我們又如何將信息、數據和人文關懷連接起來?高曉斌說:“人力資源服務軟件應該推動企業內部各級之間更多的關心和關懷,應該通過打造共識、拓展、成長這三個維度,為組織、為員工個體賦能,在不確定時代給予用戶更強的‘掌控感’。”

第30屆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