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2年1月11日 -
:
現今的“我”,是一個第一人稱的代詞。這我相信,恐怕您也相信,我們都相信。我高興地唱起了當兵時的一首歌:“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
近日,我看了一本研究漢字的書——《說文解字》,我把歌詞改成:“我是一個‘兵器’,來自老百姓……”為什麼我就成了兵器了?因為古漢字中“我”是名詞的——兵器啊!為了說清這個“我”字,我就把我看的書按照我的理解分享給大家。
“我”《文解字》曰:“我,古殺字。”
“我”這個字是個會意字,從戈。甲骨文中,“我”字形如兵器。戈是古代常見的一種兵器。戈者,柲也,長六尺六寸,它的刃橫出,可勾可擊,與矛專刺、殳專擊者不同,可以與戟之兼刺與勾者異。
戈這種兵器,盛行於商至戰國時期,秦以後逐漸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橫擊和鉤殺,勾割或啄刺敵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稱啄兵。後來從“戈”中引申出“殺”的含義,因此《說文解字》總結說:“我,古殺字。”
哎呀呀!如今如此“和平”的一個“我”字,在古代竟然是這麼血腥的一個字啊!我這小心髒,撲通撲通地跳個不停啊……
“我”字的引申義
“我”這字因為有個“戈”這個偏旁,就不得安寧。本來是一個單純如水的兵器,因為有人的爭吵和爭鬥,再加上“我經常跟著”“戈”字混,難免被引申為充滿殺戮的戰爭或大動乾戈的紛爭中去。
“我”是如何參加戰爭的?
“我”跟著“戈”混,戈就是軍隊,我也就成了軍隊的一分子——兵器。本來我可以好好地做個並器就得了;怎奈人在江湖走,誰能不挨刀?誰又能不隨波逐流?於是乎,我就在人們的吵吵鬧鬧中,加入到了他們的紛爭去了。我由兵器被拿到兵士的手中,帶到戰場上就成了殺人無數的——“武器”了。
再加上一部叫做《禮記》的書,有一個單篇文章叫“檀弓下”的文章的忽悠,大丈夫都“持乾戈以衛社稷”。武士們常常,持戈以自恃。在戰爭中持有戈的軍隊稱“戈方”,與其他兵種相區別,“戈”便有了“我們”的意思(人多嘛)。就這樣,“我”就由“兵器”成了“武器”,是解決紛爭的一種方式了。
“我”是怎樣由兵器名詞變成單指人稱代詞的“我”?
“我”混跡於殷商與西周之間,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最早把“我”當成代詞來用的,不過那時是複合代詞——“我們”。到了西周時期,“我”不但不是“兵器”了,也不是複合複合代詞了,“我”就是“我”了——第一人稱代詞——“我”、“自我”。
“我”字的演變意義
我從古代來,歷經血雨腥風的“考驗”,歷經時光和歷史的“打磨”,“我”的“初心”就是——止武,止戈。說白了,就是兩個字——和平。
和平就是歡樂祥和地相處,平靜安寧地生活。你、我、他(她),我們和睦相處;有事相互幫忙;遇到糾紛,大家商量著半。不要動不動就吵幾把火的,不要動不動就打打殺殺的,沒必要;——畢竟各種打殺的場面,我見的太多太多了……“我”這個兵器都“改邪”成了“自我”了,你們還有必要動手嗎?回家去吧!
結束語:
“我”,本是古代一種專用兵器。後來人們把兵器的這樣的釋義變成一個第一人稱代詞的“我”,這其中包含著不僅僅是意義的變化和詞性的變化,我想更多的是一種熱愛和平的願望吧!我平和了,家就平和了;家平和了,社會就平和了;社會平和了國家就平和了;國家平和了,世界就平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