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河南發現六千年前古墓,內藏“中華第一龍”,墓主人身份充滿神秘


字體大小:
2022年1月26日 - 文化小編  
朗讀: 

1987年10月,河南濮陽西水坡,當地為了配合好引黃調節池的工程建設,調撥了一支施工隊抓緊時間開挖。出乎預料的是,施工隊才開挖不久就出現了古墓的蹤跡。考古隊來到現場清理墓穴時,發現屍骨旁邊有些異樣,定睛一看更是接連發出驚歎之聲。

原來,這座後來被編號為M45號的古墓裏面居然“棲息”著“中華第一龍”,而墓主人的身份更是撲所迷離,讓整個世界震驚。當時,為了相對准確確定古墓的年代,專家們用學界常用的碳14檢測法,將古墓年代鎖定在仰韶文化時期,距今達六千年之久。

而當古墓被發掘到第四層時,開始出現了些讓後世我們深感匪夷所思的東西。墓主人的骨骼強壯異於常人,身高更是接近1.85米,和過去的不少遺跡的考古發現有天壤之別。要知道,河姆渡人才約1.70米,就算是更高一點的山頂洞人也才1.75米。

從那個時代的文化來看,墓主人的身材幾乎就可以說明他就是這個神秘部落的首領。更讓考古學家們拍案驚奇的事情還不止於此。當時,這些專家們本來只是依據慣例清理墓主人屍身旁的灰塵,卻不曾想在灰塵之下竟然是密密麻麻堆積在一起的貝殼。只是,當他們定睛一看時,才意識到這些貝殼的妙處:

居然是精心擺放下的龍和虎的圖案,這其中,龍昂首弓背,蓄勢待發,龍尾擺動,似在遨遊九天之上。這些貝殼並非隨意挑選的,雖然色彩並不豔麗,但造型卻相對類似而大小不一,剛好能嵌入彼此,倒頗有些後世的“榫卯”意味,顯然是當時負責擺放的某位遠古工匠精心挑選的結果。



  

別看風格雖然粗獷和抽象,但這位工匠卻能用貝殼就能將龍的形態和神韻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感受到龍的威嚴,頗有後世提倡的形神兼備的藝術追求。

別看這條神龍只是用貝殼擺放而成,但對於中華文化而言卻意義非凡,它的存在足以充分證明在6000年前,古代中國人就對龍形象有相對具體的認知了,也讓龍這種強大的超自然生物是否真的曾經存在過的話題始終被無數國人津津樂道。

要知道,若以專家對甲骨文的推測來看,龍這個字本身就有兩個層次的含義,第一層是具象的,表明的是一種古人認識、如今未知的強大生物,也就是龍;第二層是抽象的,寓意著一種難以被常人趨勢的強大力量。由此可知,墓中人的身份一定非比尋常。

在六千年前,貝殼是一種常見的貨幣,墓主人能有如此之多的貝殼當做隨葬品,足以說明其部落首領的身份,這也得到專家們的一致認可。然而,專家們對於墓主人的確切身份卻猜測不斷,甚至認為這是傳說中的鼎鼎有名的“三皇五帝”或者是蚩尤:

第一種推測認為墓主人是傳說中的伏羲。伏羲是燧人氏之後,燧人氏又姓風。若依照《道藏》之記載,伏羲姓風,女媧姓雲,風從虎,雲從龍。隨著二者的結合,伏羲一族逐漸由單純的虎圖騰演變為龍虎相伴的圖騰。因此,有專家認為這是伏羲一脈的後人,甚至就是伏羲本人。

基於此,還有人做了更大膽的文化意義上的推測,認為伏羲被廣泛認為是人皇,這表明他並非是後世的天子之類的“天”的附庸,而是要做到“薪火相傳,爭天一線”,而擁有左龍右虎的強大力量,正是他與天相爭的資本。



  

第二種推測認為墓主人是“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要知道,這個古墓位於濮陽,而濮陽恰好和《左傳》裏記載的顓頊的都城古帝丘相一致。

第三種推測認為墓主人是與炎帝黃帝相爭的蚩尤。據專家們對屍骨的觀察,墓主人的脊椎被砍斷,胸椎和胸骨也消失不見,這似乎和神話記載中那場黃帝與蚩尤大戰不謀而合。然而,這種推測難以解釋的是古墓的位置和史書記載明顯不一致。

當然了,也有專家認為貝殼擺成的龍和虎並非是圖騰,難以為墓主人身份提供線索,並進一步認為這其實是古人們對星象的認識,應該是祭祀擺放出來用來對應天上的青龍七宿與白虎七宿。

雖然直到今天,墓主人的身份仍然沒有定論,但“中華第一龍”的稱呼卻是實至名歸,也印證了我們是龍的傳人。至於真相如何,或許將永遠成為一個未解之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