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2年2月15日 -
: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禮法崩壞的時代,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各個諸侯國之間為了爭奪霸主地位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變革,戰國時期是各國變法、強弱兼並最集中的時期,因而我們也說戰國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在短短的戰國歷史時間段之內,誕生了許多的新思想和政治制度,形成了新的歷史格局,也就是戰國七雄,分別是燕國、齊國、晉國、趙國、秦國、楚國和魏國。大家對於戰國時代的天下的格局變遷似乎都已經十分熟悉了。
然而卻甚少有人了解最後形成這樣最終格局背後的原因,為何魏國能夠在中原稱霸,弱小的秦國能夠統一天下,原因實際就在於各個諸侯國最後的變革內容和成果。
一、魏國獨霸中原的根基:魏國武卒
1.魏國變法:招募人才
提到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的變法,我們最耳熟能詳的就是秦國的商鞅變法,實際上戰國時代的變法最初就是由魏國開啟的,從春秋到戰國時期,無論是國與國之間還是君與臣之間,都激化了社會矛盾,此時只能通過變法和改革來平息兩者之間的沖突。
魏文帝時期重用李悝、吳起主持魏國的變法改革,拉開了戰國時期諸侯國變法的序幕,之後各個國家強弱兼並過程中的興盛,無一不是通過效仿魏國的變法達成的。
尤其是秦國時期的商鞅變法,實際上李悝還是商鞅的偶像,魏國的變法比秦國的變革早了將近50多年的時間。而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社會矛盾的激化推動了變革的進程,許多人才在這一時期也充分得到了機遇,實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魏國位於中原地區的核心位置,是先秦時期文明的發源地,其文化發展十分繁榮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的歷史,因而在戰國時代魏國所處的這片土地上人才層出不窮,李悝、吳起、樂羊、龐涓、魏無忌等等,他們都是在變革方面擁有智慧和做出貢獻的人才。
戰國時期的形勢下社會中的有才之人,魏國占據了將近一半,從魏文帝開始的魏國三代君王,善用人才,推行了社會變革,最終使得魏國社會地位和力量一躍而起,成為當時社會中中原地區霸主,其稱霸時間也相當長。
2.魏國變革的核心: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武卒
而魏國之所以能夠稱霸中原,很重要的一點不僅在於魏國很早就在國內推行了變法,更是因為其變革重點關注軍事力量的建設。在李悝的經濟支持下,吳起為魏國打造出一支在當時稱霸無敵的軍隊,就是魏武卒。
國家在軍隊建設和士兵上耗費巨大,但是從每一個士兵到整個軍隊,其戰鬥力都非常強大。當時之所以魏國稱霸了天下,是因為魏國東征西討,幾乎打遍了所有國家,甚至後來一統天下的秦國差點被魏國滅國。
而使得魏國軍隊武卒一戰成名的還是吳起率領了五萬武卒打敗了五十萬秦軍,在這場戰爭過後魏國在天下各個諸侯國之間的地位直線上升,魏武卒作為一種驚人的力量,奠定了魏國獨霸中原的基石。
在吳起手下魏武卒幾乎沒有敗績,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魏武卒都是戰國時期最精銳、最彪悍的代名詞。這也是魏國最後能獨霸中原的核心所在,魏武卒從選拔、組成到培訓和裝備都是魏國變革創新之初所在。
魏武卒的待遇非常好,選上之後你就無須再為生計發愁,而魏國武卒的選拔來者不拒,就算你是奴隸,只要選上了就可以恢複正常身份,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吳起編寫的《吳起兵法》中強調軍隊一定要重賞罰。
並且一定要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賞罰也是決定軍隊戰鬥力的關鍵要素所在,這種賞罰分明,人人平等、論功行賞的獎勵制度對於軍隊士兵們來說就是最好的激勵,而士兵的積極性一旦提高,戰鬥力必然直線上升。
二、商鞅變法:秦國敢於創新的變革
1.秦國一統天下:源於變革之後的實力飛升
我們都知道的事實是,秦國的實力在戰國七雄中一開始並不出色,與其他山東六國比起來,無論是社會地位、文明還是國家力量都並不足以與其他諸侯國相提並論,人們對於秦國的印象只是一個邊緣地區的蠻夷小國罷了。
而秦國最終能夠統一六國,很大程度上是在商鞅變法之後得到了飛升,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整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都在為了爭奪霸主地位在各國推行變法,最終國力雖然都有所提升,只有秦國實力一躍成為諸國之首,甚至眾國聯合起來都不是秦國的對手。那麼商鞅變法究竟有何創新之處呢?
2. 商鞅變法的核心:富國強兵
商鞅變法推行之初是"徙木立信",在樹立了誠信的形象之後,開始了變法的重點,在於軍事和農業,以農業富國,以軍事強兵,最終使得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的最後贏家。
在軍隊的建設上,商鞅也借鑒了李悝和吳起關於論功行賞的獎罰制度,它獎勵軍功,並且按照軍功分封授予爵位,秦國爵位為十二級,以此鼓勵將士們在戰場上殺敵。
當其他國家的士兵們都在為了生存和糧草供應未來發展發愁的時候,秦國的將士們卻在戰場上殺人,將人頭排列好之後數清楚以此來確定自己的軍功獎勵。商鞅變法在軍事上的確通過軍功制度給下層百姓階層一個公平的晉升渠道,同魏國時期的變法一樣商鞅遵循的也是法家思想,無論貴賤,皆決於法。
在農業方面,商鞅建立了一個耕戰制度,將經商等其他出路堵死,唯耕戰耳,可見商鞅已經預見到了未來諸侯爭霸的結局,大家不是在拼軍事力量,就是在拼糧食供應數量。
"開阡陌,廢井田"是商鞅變法時期秦國推行的農業上的改革,在這之後秦國由最初的遊牧民族開始加速了向中原地區農耕文明發展的進程,如此一來,秦國無論是在軍事力量還是在經濟方面,都有著堅實的基礎支撐。
我們說商鞅的變法無疑是成功的,固然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前也有著不俗的實力,但很大程程度上難以達到統一六國的強大實力,因而商鞅變法可以說就是奠定了秦國日後統一的根基。
三、為何魏國能獨霸中原,卻沒能統一天下?
許多人在了解到魏國長達三代君王的獨霸中原的歷史之後,不免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何如此強大的魏國最終沒能繼續發展下去,成為最後的勝者呢?
首先我們可以看出魏國發展的歷史和秦國的發展進程幾乎是十分相似的,在國內推行變法改革,有相當出色的的人才,在軍事力量的建設上也是如此,他們決勝的關鍵就是戰爭中軍隊擁有的以一敵百的強大實力,而這也根源於變法中實施的獎罰制度。
然而結果確實魏國逐漸由盛轉衰,而秦國卻在變法之後一躍成為天下最強盛的國家,成為了整個天下的霸主。首先,魏國君王與秦國君王比起來,似乎並沒有那麼多的野心,他的目標最初就是為了成為中原霸主。
於是在成為中原霸主之後就到此為止了,與魏國比起來,各國陸陸續續的在國內都推行了獎罰分明的軍功制度,而在這之中秦國的"軍功爵位制度"是最為出色的,更為賞罰分明,更為公正公平,因而士兵們在戰場上的積極性更加高漲。
其次秦國和魏國的不同命運走向也是其變革注定的,魏國的變革只是為了成為霸主,所以只強調了軍事實力的強盛,而沒有考慮到未來的發展,商鞅變法則從一開始就是抱著富國強兵的目的進行的,所以在軍事實力強盛的同時,也能夠保證國家軍事發展的物質基礎。
最後,我們說,商鞅變法實際上是在前人變革發展的基礎上推行的,因而更加完善,而且更能貼合本國發展的實際,所以發展起來效果更加顯著。
四、結論
戰國時期社會中興起的變法熱潮,幾乎是當時有名有姓的諸侯國都乘上了變法的這一趟列車,但是雖然各個諸侯國都按照自己本國的狀況推行了變法,卻得到了並不盡相同的結果。
其中尤其是魏國和秦國,一個成為了獨霸中原的霸主,一個成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統一六國的天下霸主,從這兩個國家的變革發展史中,我們也可以總結出其勝利的原因所在,即其在變革中的創新。
參考文獻:
魏武卒:魏國獨霸中原的基石,五萬武卒就能大破五十萬秦軍
為什麼是秦國統一六國而非趙國?
秦國能一統中原,在戰國時期異軍突起,它的原因在哪?又有何道理
文/趙賀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