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2年2月28日 -
:
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歷史上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民間野史一直認為他是死於梅毒,結合當時的政治環境,在慈禧的打壓下,鬱鬱不得志的同治皇帝喜歡上了逛窯子,不幸染上梅毒,最後不治而亡,似乎看起來也說得通。
由於在史料中記載同治的死因簡單到只有五個字“崩於養心殿”,更加激發了民眾的八卦熱情,認為是清政府有意隱瞞。
其實,只要稍微懂點清史都會明白,在清朝這樣一個宮廷禮儀森嚴的朝代,皇帝連人身自由都保障不了,還何談去嫖娼?根據《萬歲爺進藥底簿》的檔案中,詳細記錄了自同治發病到去世時的診脈、用藥情況,基本可以肯定,同治皇帝是死於天花。
在1979年,中國相關專家對同治皇帝的病情進行分析,最後得出權威結論,同治死於天花。
既然,同治皇帝死於天花,為何清朝史官卻沒有公開說明呢?原因就是,清朝的皇帝死於天花比死於梅毒還丟人!
看看清朝統治者三百年的抗擊天花歷程就可以知道,同治皇帝死於天花是有多麼丟人了。
滿族人在東北時不得天花,為何入關之後就大面積爆發了?
威脅人類生存的因素中,病毒是最具影響力的,在歷史上,鼠疫、黑死病等瘟疫都曾經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生存危機。
天花病毒也是一種烈性傳染病,受感染者在幾天之後,出現高燒、頭疼、萎靡不振等症狀,隨後出現典型的天花紅疹,起包,化膿,到第二個星期開始結痂,最後慢慢脫落,受感染者在痊愈之後,臉上都會留下麻子,因此該病毒病成為“天花”。
有專家表明,天花曾差點導致美洲印第安原住民的滅絕,在15世紀末,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歐洲人就來到了美洲,他們的到來也帶來各種疾病,而天花是傳染性最強的一種,對印第安人傷害也最大。
當時美洲大約有2000-3000萬的印第安原住民,到一百年後,只剩下不到100萬人,可見病毒的威脅有多大。
根據資料顯示,最早有記錄的天花感染記錄是在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屍體,由此可見,古代非洲大概率是天花的發展源頭。
而天花傳入中國時應該是在秦漢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打開,博望侯張騫在開拓了中西方的聯系之後,很可能也將病毒引入中國。
在將近兩千年的時間裏,天花對中國產生了極強的破壞力,抵抗天花病毒成了中原文明的習慣,甚至會產生一些抗體。
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這種病毒仿佛只在中原存活,而不在遊牧民族內存活,仿佛遊牧民族天生就有抗體,明朝時期,甚至還有“北虜不出痘”的“醫學論斷”。
其實,包括蒙古和滿族在內的北方少數民族也會感染天花,甚至各種瘟疫,只不過相對於中原漢族人密集的居住方式來說,遊牧民族和漁獵民族,由於地廣人稀,以及“逐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使得即使感染某種瘟疫或者病毒,也只在極小範圍內傳播,再加上天寒地凍,對於一些病毒也產生抑制的作用,所以,北方遊牧區很少有大面積的爆發瘟疫情況。
當然,這種現象也隨著女真的崛起,遊牧民族與中原漢族聯系的加強而改變,尤其是女真後來逐漸漢化後,也在學習漢族人的生活方式,在明朝末年,一方面是關內人口逃難到東北,一方面是女真到中原去掠奪人口充當奴隸,都將天花病毒帶到了東北。
總體來說,在清朝入關之前,天花病毒在女真人之間流傳並不廣,真正大規模的爆發,則是在入關之後。
1644年,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福臨在北京即位,建立了一個嶄新的王朝。遊牧民族出身的滿洲人英勇善戰,先後打敗了農民軍,擊敗了明朝殘餘勢力,唯獨懼怕的還是天花。
天花就像是明朝對滿洲人的報複,在滿洲人之間肆虐橫行,強壯的滿洲人對天花病毒沒有絲毫的抵抗力,感染存活者相對於漢族人感染存活者人數極少,漢族人感染後通常有百分之三四十的死亡率,而滿洲人感染後多達百分之八九十。
清朝抗天花達人,康熙推廣“人痘”法,抑制天花泛濫
1649年,多爾袞的弟弟,順治皇帝的親叔叔,對清朝入關具有重大貢獻的親王多鐸,正值36歲的人生壯年,卻感染天花不幸去世。
順治擔心自己感染天花,在北京城外設立居所,躲避天花,結果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1661年,距離多鐸死後12年,這位清朝第一位入關皇帝就因為感染天花,年僅23歲就離開了人世。
有記載的滿洲統治者上層因天花而死的就有順治和多鐸,以及名將嶽托及其弟弟瑪瞻(努爾哈赤的孫子),那些沒有記載的也不在少數。
天花給清朝統治者帶來了極大的困擾,順治臨終前在選擇皇位繼承人時,西洋傳教士湯若望就曾建議順治立康熙為皇帝,之所以有這樣的建議,就是康熙已經得過天花,以後不會再得,康熙得以登基。
從個體而言,康熙的確是抵制天花的達人,在十染九亡的生存率下,康熙能夠存活,可見其生命力的頑強,然而讓康熙所始料不及的是,雖然自己扛過去了,但是他的父親因天花而死,他的兄弟姐妹中,超過半數因天花而死,他登基初年,所生子女也有很多因感染天花而死。
在當時民間甚至有“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的說法,可見天花對人類的威脅。
為了清朝統治者的自身安危,為了大清朝的長治久安,康熙皇帝決定對天花病毒發起挑戰。
其實清朝早有防範天花的意識,首先,第一點就查驗天花,在天花病毒來襲的時候,清政府都會下令閉關,對通行的人進行檢查。
其次是隔離天花,一旦查出天花感染者直接驅逐出城,比如順治曾在南苑建一個居所,專門為躲避天花所用,康熙更是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其實避暑是其次,避天花才是主要目的。
為了能夠消除天花,康熙讓太醫院設立專門攻克天花的痘診科,廣征名醫,最後尋得南方民間的種痘之法(類似疫苗)。
這種方法簡單解釋就是從感染天花的人身上取出天花病毒,通過一些手段將病毒的毒性減弱,然後植入種痘者的鼻子裏,種痘者隨後會發生天花症狀,但是並不嚴重,可以通過藥物使人抵擋住天花病毒,此後,種痘者就對天花病毒具有了免疫力。
此種方法頗有以毒攻毒的效果,在天花肆虐的情況下,康熙皇帝不得不讓子女們接種天花,康熙序齒後的皇子,夭折人數也大幅度減少,移種天花病毒也成為清朝皇室的制度,被傳承下來。
在取得初步成果後,康熙又將這種種痘法推廣全國,在這樣的措施下,清朝對抗天花病毒取得階段性勝利,天花不再是威脅清朝統治者的最大敵人。
康熙一生文治武功,令人稱贊的功績很多,作為清政權第四位統治者,清朝第三位皇帝,入關後的第二位帝王,康熙竟被後人破格將廟號提為“聖祖”,可見後世對其一生功績都是予以肯定的。
其實我倒是認為康熙在抗擊天花病毒上所做的貢獻,比其文治武功的“五件大事”還要加分。
康熙推廣種痘法,已經取得重大成果,為何同治還是死於此病?
盡管種痘法在抑制天花病毒上取得階段性勝利,從康熙皇帝到同治去世之前,也沒有哪個皇帝因為感染天花而去世,這就導致當時的宮廷醫療團隊對天花病毒產生松懈之心。
其實,清朝的種痘法並非是萬無一失的,這種以毒攻毒的方法,還是存在一定的危險性的,有的人甚至在種痘期間,無法抵抗輕微的天花病毒,或者對病毒的打壓性不夠,導致種痘失敗,人也因此而死。
在康熙那個時代,此種方法還是領先世界的,在中國推廣種痘法成功後,其他國家紛紛效仿,當時與中國有一定交往的沙俄人,在康熙年間到中國學習對抗天花的方法,並且帶走了種痘法。
此後,種痘法在西方世界傳播,為人類戰勝病毒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種痘法在傳播到西方一百年後,一名英國的醫生詹納發現一種新的接種方法,在種痘原理上雖然與中國種痘法相同,但是在“原料”上,這名英國醫生采用“牛痘”來接種。
“牛痘”也是一種類似於天花的病毒,但是這種病毒對人的危害並不大,人在感染牛痘後,並無生命之憂。
詹納只是一名鄉村醫生,經常給鄉下的人看病,經常解救牛奶廠的工人,當時聽說牛奶廠的工人多數都會感染牛痘,但是感染牛痘後就不會再感染天花,為了驗證這個傳言是否真實,詹納就將牛痘的病毒種到了一名小男孩身上,在小男孩感染牛痘後,詹納再將天花病毒種到小男孩的身上,發現並沒有感染天花病毒,證明了牛痘病毒同樣對天花具有免疫力。
此後,西方人發明了更為安全的牛痘疫苗,將中國種痘法進行了改良和進化,對人類戰勝天花病毒提供了裏程碑式的貢獻。
中國在經歷康乾盛世後,牛痘疫苗又轉回中國,受到中國民間的極大歡迎,天花病毒的威脅不再可怕。
然而與民間熱烈擁戴牛痘種植法截然不同,皇宮裏面的貴族對此極為冷淡,大概是受“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思想影響,清朝統治者依然采取康熙爺的老路子,用天花病毒接種。
比較諷刺的是,鹹豐帝在兩歲的時候,接種天花病毒的時候,就差點成為接種失敗的那2%,好歹禦醫們還是給搶救回來了,最後鹹豐帝也是一臉麻子。
然而清朝統治者在面對新興事物面前,缺乏接收能力,不但沒有學習牛痘種植法,反而因為天花病毒大規模爆發的減少,將康熙制定的皇子天花接種制度拋開腦外,在清朝後期皇帝中,甚至已經不再進行種痘。
1874年,年僅19歲的同治皇帝被確診感染天花病毒,給還在睡夢中的清朝統治者當頭一棒,當時清朝的普通老百姓都已經很少感染天花,高高在上的皇帝卻沒有接種牛痘,死於天花,真是相當的諷刺。
在很多坊間說法中,同治皇帝是感染梅毒而死,當時西方醫生有藥物能夠治療,但是清朝統治者不為所動,拒絕用西藥,最後不治而亡。
就這個傳聞的本質來說,同治之死,的確是死在固步自封,不知變通的天朝上國腐朽文化中,假如清朝統治者能夠接收西方的牛痘種植法,那麼,也許同治皇帝就不會因為天花而死。
有的時候,殺死人的不是病毒,而是愚昧!正是這種愚昧讓清王朝在幾十年後徹底壽終正寢。
參考文獻:《中國通史》,《清史稿》,《清實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