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大軍閥楊森有明媒正娶12位妻妾,40多個兒女,他是如何管理的呢?


字體大小:
2022年8月04日 -
:       
 

四川大軍閥楊森以妻妾成群,兒女眾多而出名,僅明媒正娶的就有十二位,楊森的姨太太大多都是14-18歲,而他的兒女有40多個。楊森把婦女當作玩物,還掌握著這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婦女的生殺大權。

面對這麼多的妻妾,這麼多的子女,楊森是如何管理的呢?

楊森給妻妾制定了許多禁律,比如請客、打牌、吸煙、酗酒、跳舞、看戲、看電影這類都不可以有,家裏的任何東西都不能私用等等。家中事務由各房妻妾按月輪流管理。大人和小孩都規定了一定數量的“月份錢”。

他在家時,年齡小一點的老婆每天早上都要陪他去打球或騎馬。還規定她們讀古文、彈鋼琴,後來還增加學英語。平時稍不如意,非打即罵,有時甚至把大家跪成一排,打“滿堂紅”。各個妻妾對楊森就像孝敬皇帝的老兒一樣,竭力奉承。

楊森自己規定在每個老婆處輪流住宿三夜。如果哪一個老婆懷了孕,發給五千元生活費,如果哪一個生了孩子,就為她在國外銀行存20000元。她們為了爭得這一筆子女費,都想多生個兒女。每個妾還分有一份田產。

春去秋來,花開花謝,任何人也逃不脫新陳代謝的規律,焉能有不老之理?可是妻妾一旦年長色衰,楊森就棄之一旁。她們若有外遇,一旦發現即會被處死。楊森本人聲色犬馬,拈花惹草,隨心所欲,而對於妻妾清規戒律卻很多:請客、打牌、吸煙、酗酒、跳舞、看戲、看電影等皆在禁止之列。

amocity
amocity

  


楊森在貴州娶17歲的鄭文如時,他的大多數子女都比鄭文如年長,不願叫“鄭媽”,稱她“鄭小姐”。楊森認為子女敢違抗自己的旨意,實屬忤逆,大發雷霆,把兒女集合起來,用馬鞭子打了個“滿堂紅”,逼著子女們當面喊“鄭媽”,子女們默不作聲,他氣得破口大罵,皮靴抽得直響。其他妻妾怕自己的孩子吃苦頭,便出來勸他們改口稱“鄭娘”才作罷。

楊森仗其權勢,所納之妾都在18歲以下,其中後面七個妾的年齡是:陳15、曾14、汪15、蔡14、鄭17、胡18、張17,平均年齡才15.7歲,她們都是弱女子,都是在楊森權勢日大、淫威日甚的情況下被迫為妾的。他一方面利用這些女孩子家庭的窮困,軟硬兼施,使家長不得安生,被迫就範;又利用這些女孩子未成年,無力反抗家長,更無力反抗楊森的蹂躪;由於年紀小,還意識不到這是關系終身的大事,於是糊糊塗塗、懵懵懂懂地就被迫與楊森同居了,待年齡大了,懂事了,木已成舟,拖兒帶女,也就難以擺脫了。

令人可笑更可恨的是,他對自己不斷納妾、玩弄女性,還編造了一套強詞奪理、恬不知恥的“理論”,胡說什麼:“我是一個愛前進的人,我的伴侶也要是一個愛前進的人。所以,我的老婆中有小腳的,有半大腳的,還有大腳的;如果說文化,她們有不認字的,有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這樣我前進,我的老婆也前進。”

他還對他的一個兒子說:“父親老了,身邊總要有個貼身人侍候,你們的各位媽媽都一天到晚忙著照看自己的娃娃,哪有空管我,我只好另結一個算了吧!”

他想粉飾自己的行為,但恰恰相反,結果是欲蓋彌彰。

楊森的錢有多少,誰也不知道,他親自掌管,沒有一個妻妾是他完全信任的。在日本,他存了幾十萬銀元,抗戰爆發後,被日本沒收了。他在美豐銀行、聚興誠銀行都有投資與巨額存款,還開辦了大川銀行,副軍長夏炯常替他跑香港的生意。民生公司、華西興業公司、重慶電力公司都有他的投資。

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楊森集党政軍大權於一身,成立“保民軍”五個軍,我軍逼近時,劉伯承念及他早年曾拯救過胡志明,抗日中頗有戰功,便派人策動他起義,條件有三:生擒蔣介石、保護被關押在白公館渣滓洞的同志、保護重慶工廠。楊森因制造過“平江慘案”,因而顧慮重重,僅派員說明可保證市區安全。

狡兔有三窟。他先派第四妾田蘅秋攜帶金銀財寶經香港去台。因田蘅秋的三女鬱文是蔣介石的外侄媳,田蘅秋到了可與蔣介石拉上姻親關系。這就為楊森到台灣立足打下基礎。

最後,除新納的18歲小妾胡潔玉隨機飛台外,其他妾都未帶走,由此可見這些妾在他心目中毫無地位,只不過玩玩而已。

楊森在家庭中也是至高無上的主宰,他對子女的管教,是封建加崇洋。

他規定兒女都要大學畢業,能上研究院最好。兒女讀書都住校,只有星期天和節假日才回家。在家裏必須學打網球、騎馬、彈鋼琴或其他西洋樂器。他請了家庭教師教古文、補習英語、數學。在寒暑假期間對子女的家庭作業,也安排得很緊,幾乎沒有自由活動的時間,更不准隨便出大門一步。楊森每次回家總要舉行家庭音樂會和球賽,檢查子女的學習成績。

楊森喜歡穿西裝、吃西餐,喜歡同外國人一起照相,有英文秘書,用英文字母Y.S作為他的簽名。他喜歡外國音樂,所以要子女學鋼琴、提琴、黑管、長短號等。先後找清室慈禧皇宮樂隊吹黑管的穆自清,貴州的鋼琴教師王良華、任瑞清及提琴教師費滿爾等任家庭音樂教師。在家庭音樂會上,教師、子女都要演奏給他聽。有幾個子女曾提出想學中國樂器,如胡琴等。他卻說:“胡琴是瞎子算命混飯吃的東西,有什麼學頭?”他的子女中,學音樂的就有好幾個。

楊森為了對兒女灌輸一套觀念,還親自規定每餐飯前,像基督教徒一樣,雙手合十,拖長音調禱告。禱告詞也是他親自擬定的:

爹爹媽媽,給我們飯吃,我們要聽教訓,學好人,才對得起爹爹媽媽,請!

amocity
amocity

  


說完“請”字,才開始吃飯。

楊森規定吃飯時,分三張圓桌,一張大的是他的姨太太們坐的,另一張大的是較大的兒女坐的,小的一張是小兒女坐的。他那一桌,他坐上席,姨太太們打扮得花枝招展,像眾星拱月一樣圍繞著他。一面大吃美味佳肴,一面嘻哈笑樂。兒女們有的漸長,對楊森的做法不大順眼,因此飯前做禱告,不過閉上眼睛合上手,嘴裏嘰嘰咕咕不知所雲,有時還互相作怪臉,擠眉弄眼。

有一次飯前做禱告時,孩子們看到楊森和鄭文如等年輕小老婆在飯桌上的情景,感到厭惡,只念了一句“爹爹媽媽”,就再也念不下去了。楊森立即拍桌子,大發雷霆。姨太們駭得發慌,怕自己孩子挨打,只好假意大罵兒女們,要他們重做禱告才罷。

平時,兒女們對於楊的旨意,誰也不敢稍有違背,否則就要挨他的馬鞭。肖邦瓊生的三兒楊漢渝,本來很受寵愛。楊漢渝三、四歲時,楊森和肖邦瓊逗他:“你長大了,喜歡爹媽,還是喜歡老婆?”漢渝答:“喜歡老婆。”從此就不喜歡楊漢渝了。

一個文人向楊森獻殷勤,根據楊森的“森”字設計了一個圖案作為家徽。於是楊森坐的吉普車就刷上這個符號,其他許多東西都印上這個符號。若是哪個子女進了大學,就給金項鏈作獎品,上面也印上這個符號。當時有人看到這一符號,暗地說既像一個“多足爬蟲”,又像一個“烏龜”。

楊森的姨太太們相互間不免爭風吃醋,勾心鬥角。當她們心煩意躁時,就在自己親生兒女身上出氣。所以兒女們對這個家庭,都感到沉悶窒息,沒有溫暖。又眼見姨太太們有的被慘殺,有的被逼瘋,堂堂的“楊公館”,白天一片紛亂,哭哭啼啼,吵吵嚷嚷,晚上氣氛陰森恐怖。所以兒女們都希望自己趕快長大,遠走高飛。

後來楊森逃往台,身邊只有一個胡潔玉,在楊森86歲時,她生下一女,後帶著女兒遠赴美國,再沒有回來。

楊森年近90歲時,將一個叫張靈鳳的17歲中學生弄進府中,完成了他人生的最後一次婚姻。

1977年5月17日,楊森無病而終,死於稻子園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