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3年8月03日 -
:
歷史上很早就有了太監,是君王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而設置的一個特殊的職業,當然,一般人都不願意去當這個,從秦朝設立九卿開始,太監就作為皇帝心腹存在,尤其是著名的趙高,甚至可以篡奪權利,改立皇帝,還賜死公子扶蘇,大將軍蒙恬,之後更是大權獨攬,將丞相李斯賜死,到最後圖窮匕見,胡亥也死於他之手,可見內庭專權,危害之大。所以到漢朝吸取了教訓,但是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在削弱藩屬國的同時,還設立內庭這個機構和外朝對抗,而且晚年的劉徹聽信江充之話,最終太子,皇後都被無故誅殺,可見太監在皇帝心中地位,固而大多數人都不敢得罪那些公公們。隨著歷史的推移,強橫的唐朝固然和安史之亂有關,但是末年那些大宦官把持朝政和丞相,番鎮對抗也是直接矛盾,最終導致唐朝的滅亡,固而士大夫與皇族共治天下的宋朝,太監權利受到極大限制,直到明朝。
明朝創立之初,因為朱元璋平民出身,對士大夫並沒有什麼好感,再加上李善長,胡惟庸二人充分激怒了朱元璋,於是他廢除了宰相,理所當然,大權獨攬的他也沒有什麼太監可以左右其意見,隨後錦衣衛創辦,皇權獨尊,錦衣衛是一把好刀,可惜之後的人無法駕馭。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繼位,便是四年靖難之役,登基的朱棣並沒有朱元璋那樣的能力可以充分處理政務,又不能重設丞相,於是變向在內閣設立首輔,其實和丞相權利差不多,又扶持內庭太監擔任秉筆太監,也就是有批紅權利,代替皇帝行駛一部分權利,可以說這是內庭膨脹的來源,朱棣在的時候自然可以威壓內外朝,畢竟馬上皇帝,可是東廠,批紅制度的設立,為後世開了一個不好的頭,這也是明朝太監有權利,有能力禍亂宮廷的原因。同時,朱棣把東廠和錦衣衛歸於皇帝私軍,也就是說兩者歸皇帝直接統帥,不對朝廷負責,二者自然要分個高低上下,不過錦衣衛駐紮在宮外,東廠提督或者說老大都是公公,在皇帝身邊陪伴,自然容易得寵,因此很多時候太監們擔任東廠提督就可以間接指揮錦衣衛,可以說權利巨大。明朝前幾任皇帝都還說權利掌握在手中,固而沒有大肆任用內臣,直到明英宗朱祁鎮,這個年幼的天子繼位,少年心性,自然是不喜歡朝廷大臣的說教,而自己確實沒什麼宏圖志向,所以說對在自己身邊,哄自己開心,陪自己玩的王振王公公就大權獨攬,王振很有野心,憑借朱祁鎮的信任加上之前皇帝留給朱祁鎮的威壓,成功的把和自己不和的官員逼離朝堂,大權獨攬。隨後的土木堡徹底改變了大明的政治格局,皇帝的威嚴掃地,文臣集團迅速提高了政治地位,繼位的朱祁鈺自然對文臣沒什麼其他看法,可惜因為繼承人問題有了朱祁鎮複辟,他開始屠殺文臣,不過只能是泄憤罷了。之後的皇帝們已經無法憑借自己的威信讓朝臣心成實意的辦事,因此只能扶持內庭,這也是權宦的由來,之後的明朝出了很多有名的宦官,汪直統帥西廠,名聲赫赫;劉瑾權傾一時,時人謂之八虎之首;陳矩,王安,王承恩,曹化淳也都榜上有名,更有大名鼎鼎的九千歲魏忠賢,號稱閹党之首,只手遮天,但是奇怪的是,權宦雖多,或者說從中期開始,每一任皇帝都會推出很多權宦,但是卻無一人能對皇帝造成實質性威脅,這和唐朝時候的大宦官又有所不同,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在我看來,首先是權利的分散,內庭二十四太監,權利各有不同,相互制衡,並不都是皇帝身邊人,太後,皇後,都是可以扶持自己的人擔任職務的。而且,二十四分為十二監負責掌管具體事情,四司,八局管日常生活,更有司禮監就相當於內相,負責批紅,統領其他太監,還提督東廠,自然權利龐大。但是,他們的權利來源於皇帝,雖然說很多時候可以避免法律,由皇帝庇佑,或者說動用家法,但這也意味著生殺大權都在皇帝手中,皇帝覺得你不行了,隨意找個理由你就得死。可能有人會說,為什麼不起兵造反,這就要和唐朝比較了,唐朝前期過於強盛,和後期衰弱的朝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央的軍隊和地方藩鎮極大的自主權給了宦官機會,他們可以扶持自己的代言人,掌握軍隊,才可以和其他人抗衡,有這個資本,相比之下,明朝就沒有了。明朝各地衛所的軍隊只能說自保有餘而不能做其他事情,邊鎮精銳和朝廷禁軍不是受五軍都督府統帥,就是兵部管轄,就算是太監有心插手,還有強大的錦衣衛,雖然說錦衣衛很多時候聽從東廠提督的調遣,但那是因為東廠聽從皇帝的命令,要但憑借東廠的力量和錦衣衛相比,差遠了,錦衣衛遍布全國,就可以說是獨立出來的小政府了,而且實力強大,對皇帝負責,為天子親軍,忠誠性是有很大的保證的。固而明朝那些大太監看起來威風凜凜,或者說在朝堂只手遮天,但是就算是魏忠賢這樣的大太監,也不過是崇禎皇帝的家奴,崇禎不喜歡他,他就只能惶惶不可終日,最終一旨令下,閹党土崩瓦解,最終東林一家獨大。連勢力遍布朝野的魏公公尚且如此,何況其他人?至於挾持帝王,怕是朝臣不出手都有錦衣衛管了,何況也不可能二十四監集體反叛,唐朝的太監自立是不可能再出現的,前事之鑒,後事之師。
所以,明朝的太監很多都是看起來勢力龐大,其實根基不穩,除了皇帝的信任一無所有,當然,鄭和除外,人家是確實有能力,有功於朝廷,可能也是因為鄭和的原因,明朝的皇帝才願意放權給太監吧,畢竟要靠心腹的。而且,外朝的強勢確實需要人來制衡,太監沒有根基,只能依靠皇帝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所以貫穿明朝中後期就是閹党和清流的對抗,直到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