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魏國曾是戰國初期最強國家,為何在龐涓被孫臏打敗後就衰敗下去了


字體大小:
2024年6月13日 -
:       
 

作者:今人說史

春秋末期,最強諸侯國晉國被士大夫韓趙魏三家瓜分,史稱三家分晉,這也代表著東周的歷史進入了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史稱戰國七雄,戰國初期七雄之中最強的是魏國。

魏國變法圖強

魏國位於天下之中,四戰之地,但隨著魏文侯變法,魏國誕生了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如李悝,樂羊,西門豹、吳起等,特別是吳起,一手創建了戰國最強軍事組織“魏武卒”,一時間魏武卒方陣所向披靡,天下無人能及。

在魏文侯、魏武侯時期,魏國風頭無兩,這父子倆可謂打出了大魏國的威風,然而,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到了第三代魏惠王手裏,魏國開始悄無聲息的走向下坡路。

第一個危機,遷都大梁

為什麼說遷都大梁是一個危機呢,公元前361年魏惠王將都城從山西南部的安邑遷往東部的大梁城,魏惠王本意是想把戰略中心搬到離中原核心地帶更近的大梁,以便圖謀中原,但實際上這裏藏著更大的風險。

amocity
amocity

  


魏國遷都示意圖

從這個圖上可以看到,大梁離齊、宋、衛、楚等國更近,魏國遷都大梁,把軍事重心放到東邊,無疑加劇了和齊國、楚國等大國的摩擦,特別是此時齊國正經歷了齊威王、齊宣王時期,史稱威宣之治,處於戰略上升期,而宋一直是齊國意圖染指的大國。實力也是很強的,號稱戰國第八雄,魏國遷都大梁一是跟東邊大國關系緊張,另外還忽視了西邊秦國的崛起,為後來失去河西埋下了伏筆。

雄鷹墜落,兩敗於齊國

危機馬上就來了,魏惠王妄圖恢複原來晉國的霸業,一統三晉,所以陸續向原來的兄弟趙國和韓國開刀了。公元前353年和公元前341年,魏國上將軍龐涓奉命分別圍攻趙國首都邯鄲和韓國首都新鄭。而兩次趙和韓都像東方的大國齊國求救,此時齊國正是齊威王當政,他馬上任命田忌和孫臏率領齊軍救援趙國和韓國,孫臏更是巧妙的運用了圍魏救趙和圍魏救韓的計策,兩敗龐涓。魏軍大敗,損失了十多萬精銳部隊,龐涓也死於軍中。

馬陵之戰

秦國崛起,真正的刺客

雖然齊軍兩敗魏軍,但此時的魏國還未傷筋動骨,畢竟地處中原肥沃之地,人口眾多,經濟繁榮,倉廩豐實。魏惠王還沒到發愁的程度,然而他所忽視的正是西邊的猛虎-秦國。

此時的秦國,正是秦孝公主政時期,他早就任命了商鞅進行變法,秦國經過變法的洗禮,早就悄悄的成為了西邊的強國。實力對比其實已經發生了變化,秦軍二十萬“銳士新軍”枕戈待旦,意圖收複河西地區,一雪前恥。

秦國銳士

原來吳起擔任魏國河西太守之時,一口氣占領了黃河以西繁寵、臨晉、元裏、洛陰、郃陽等地。通過臨晉,魏軍可以隨時西進,滅亡秦國,然而此時吳起早已不在,

公元前364年,秦軍兵出河西,在石門大敗魏國守軍,斬首6萬,魏河西軍大敗。

公元前352年,

amocity
amocity

  


秦軍東出函穀,一舉攻克魏國故都安邑,逼迫魏國不得不加緊修補南起陝西華縣,經渭水、洛水之澄城的長城,以加強對秦國的防禦。戰略形勢逆轉。

秦軍東出

好漢難敵四手,魏國被群毆

秦軍占領安邑之後,魏國的戰略空間被壓縮的十分厲害,公元前323年,楚國和魏國大戰,在襄陵擊敗魏軍,魏國此時陷入齊、楚、秦、趙、韓的包圍之中,最終一拳難敵四手,逐漸在戰國中期的爭霸中敗下陣來。

總結魏國衰落的根源,一是輕視秦國,做視秦國強大,無動於衷,最終被趕超。

二是樹敵太多,和齊秦趙魏楚同時開戰,不懂邦交合縱。

三是輕視人才,從最初的人才基地變成人才輸出地,一個個的精英為對手所用,自己卻沒有賢才。

所以魏惠王沒有把祖宗的基業發揚光大,魏國也徹底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秦國才迎來了崛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