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戰國史:長平之戰,究竟是庸才誤國還是天才的不幸隕落?


字體大小:
2024年6月27日 -
:       
 

作者:倚夢傾城

滴滴滴!來鏟史了!!!今天小編帶你鏟鏟戰國史。

趙括(?-前260年),戰國時期趙國將領。人們對他的印象普遍停留在紙上談兵,長平慘敗一事上。長平一戰,趙國軍隊因為趙括的貿然出擊,致使四十五萬大軍全軍覆沒。這一戰,釘死了趙括千年來的庸才之名,成就了秦將白起數千年的殺神榮譽。然而,趙括真的只是所謂的只會“紙上談兵”的庸才嗎?

我們將從以下幾點分析:

1.老將連敗,新將上位

縱觀整個長平之戰,從上党之爭開始,趙國舉傾國之兵與秦軍對峙。戰爭初期,趙軍主將一直是大名鼎鼎的老將廉頗。在他的指揮下,趙軍始終以防守姿態禦敵,且連連敗退。後來乾脆高築壁壘,堅守不戰。這就讓當時的趙國君主趙孝成王十分不滿。

大秦帝國之崛起廉頗劇照廉頗,嬴姓,廉氏,名頗,為中山苦陘(今河北定州)人。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勇猛果敢,屢立戰功,聞名於諸侯。趙悼襄王即位後,鬱鬱不得志,先後出奔魏國大梁,老死於楚地,入葬於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八公山鄉郝圩村)。

amocity
amocity

  


我們都知道,自從趙國先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進行軍事改革之後,趙國軍隊實力大增,更是衍生了騎兵這一先進的優越兵種。因此趙國的軍隊在中原地區橫行無忌慣了,不但洗刷了過往的恥辱,而且敢於攻城略地、擴張領土。

《史記》記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趙武靈王推胡服騎射制度,勵行改革,使趙國一躍成為戰國最強盛的國家之一。

這也是趙孝成王與強秦爭奪上党之地的底氣和資本。可廉頗的接連戰敗,讓趙王逐漸失去了對這位老將的耐心。加之秦國丞相範雎又派人攜帶千金到趙國施行反間計,並散布傳言說:“廉頗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趙王決定換將。於是,年輕的趙括替下了廉頗,成為了趙軍主將。

大秦帝國之崛起趙括劇照趙括(?-前260年),嬴姓,趙氏,名括。戰國時期趙國人,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歷七月,趙括統率二十萬援軍來到長平,接替廉頗為主將。趙括到任後根據實際情況更換部隊將領,改變軍中制度,又一改廉頗的作戰方針,主動出兵進攻秦軍。

2.偷換白起,天才隕落

注意,在這個時間點,秦軍內部也在悄無聲息地發生改變。秦昭王在得知趙括成為統帥後。暗地裏調派武安君白起到往前線,替換王紇。從這一舉措來看,秦國內部對趙括統軍還是有足夠的重視的。側面上也反映了趙括具備不俗的軍事才能。

大秦帝國之崛起白起劇照白起(?-公元前257年),為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姓出自於羋姓,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有詩形容他“百戰不殆屠百萬,秦劍飲血驚社稷”

於是,對一個年輕人而言,最悲壯也是最慘烈的事情發生了。這就好比一個初出茅廬的劍客,首戰就遇上了成名多年的劍聖一樣。即便他是個天才,也難逃死於劍下的悲慘結局。白起采用後退誘敵,分而圍殲的戰術,避實擊虛,輕而易舉地大敗趙軍,並巧妙地將之包圍。

戰國趙軍服飾—圖片來自網絡

據史料記載,趙軍被圍,斷糧四十六天,自相殺食。如果把這一切都歸咎於趙括本人的話,那麼,斷糧四十六天,趙軍仍然沒有大亂,反而可以堅守待援,這本身就是一個軍事奇跡。試問,換戰國時期任何一個其他將領,能做到穩定軍心,不至潰敗嗎?就此一點,趙括當得起“名將”之稱。

糧草為軍事之本

更何況,在此絕境之中,趙括仍然能多次舉行有計劃的軍事行動,一次次向秦軍發起沖殺,意欲突圍。僅憑這從史料中摳出來的寥寥數點,就可以看出來,趙括是何等厲害的軍事人才。哪怕直到最後趙軍宣布失敗,也是因為趙括親自領兵沖殺,不幸被射殺。

陣亡的趙括劇照—圖片來自網絡

主將不亡,軍心不亂。趙括年紀輕輕,首戰戰白起,本就是向雄獅發起挑戰。當時的白起已年過六十,縱橫沙場數十載而未嘗一敗。敗給他,真的不丟人。尤其秦國是舉傾國之兵,更是傾國之力圍困長平趙軍。輸了,真的不丟人。可惜的是,這個優秀的年輕人沒有任何機會了,他沒能證明自己,沒能走出那個戰場,將生命永遠地留在了長平之地。

amocity
amocity

  


虎狼之師秦軍劇照—圖片來自網絡

秦昭王在得知趙括成為統帥後。暗地裏調派武安君白起到往前線,替換王紇。從這一舉措來看,秦國內部對趙括統軍還是有足夠的重視的。側面上也反映了趙括具備不俗的軍事才能。

3.一代天驕,背負罵名

客觀來講,趙括之敗歸根究底在於趙國的綜合國力不如變革後的強秦。那時的秦國,經商鞅變法後,又歷經幾代人的勵精圖治,實力大漲。反觀趙國,自武靈王胡服騎射軍事變革後,軍力較強,對外戰爭贏多輸少。

大秦帝國之崛起劇照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一躍千丈。

可是兵鋒雖盛,但常年的對外征戰對國力消耗極大。更何況兩國生死相爭,又豈是軍事實力就可以判定結局的。而且,在長平戰場上,秦國也沒有取得更大的軍事性勝利。反而是靠著國力,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援,才讓秦軍最後活活困死了趙軍。

秦趙長平之戰形勢圖—圖片來自網絡

所謂的紙上談兵,是對一代天驕最無情的汙蔑。趙括擅長進攻,到了長平戰場之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軍事安排,在戰爭初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斬獲和勝利。

圖片來自網絡

然而在大的戰略上,他實實在在地敗給了經驗老道、素質過硬的白起。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勝敗乃兵家常事。趙括的悲哀,就悲哀在他這一輩子的聲譽都系於這一戰之上。成敗論英雄,罵名傳千古。

對此各位看官又什麼想法嗎?請在評論區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