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中央派人到河南,揭開過世老人身份,鄰居:他生前說的話竟是真的


字體大小:
2024年7月22日 -
:       
 

作者:見山說史

“我死後你們要將我埋在縣委党校旁……我要面朝紅軍走過的路,永遠看下去……”

這是1984年,河南盧氏縣一位73歲的老人,在臨終前給家人留下的遺言。

自新中國成立以後,老人一直想要證明自己共產党員的身份,但由於沒有證人、沒有證據,他始終未能如願。所以他才留下了這樣的遺言。

但值得告慰老人在天之靈的是,就在他去世後的次年,中央軍委的工作人員幾番尋找,終於輾轉來到了他的家中。也就是直到這時,附近的鄰居們才知:他生前說的竟是真的,他真的曾救過幾千名紅軍的命。

那麼,這位老人到底是誰?他是怎麼救下近3000名紅軍的?我軍為了找他又動用了多少力量?

這一切,都要從1934年開始說起。

amocity
amocity

  


1934年11月16日,在軍長程子華、軍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的帶領下,近3000名紅25軍的戰士,從河南省羅山縣何家沖出發,踏上了漫漫長征路。

當他們到達盧氏縣的時候,就准備按照組織制定的戰略方針,繼續西進,直奔豫陝邊界開辟新根據地。

但誰也不曾想到的是,此時,國民党反動派早已偵察到了紅25軍的動向,並提前做了安排。

蔣介石早在半個月之前,就給駐守在開封的國民党十九路軍第六十師發去命令,讓他們到沿途去“堵截”紅25軍。

而且因為知道紅25軍入陝,一定會經過盧氏西南關隘五裏川和朱陽關,所以敵人還在這兩個地方構築了工事,就等著紅25軍“自投羅網”。

這樣的安排,幾乎可以說是掐斷了紅25軍的前路。但這,還不是紅25軍面臨的全部危險。

就在紅25軍後方,一直緊追不舍的國民党反動派數萬兵力,也追到了距離紅25軍70裏左右的欒川、廟子一帶。唯一沒有敵人部署的,就是北邊了,但遺憾的是,北邊是黃河天險,根本沒有辦法突圍。

可以說,當時紅25軍面臨的形勢,萬分危急!就連蔣介石,都認為紅25軍是“插翅難逃”。

這樣的形勢,也讓紅25軍的很多戰士,做好了犧牲的准備。

受傷的戰士們,聯名給軍領導寫了血書。血書的正面是他們的訴求:希望軍領導將擔架隊員調到連隊,讓他們這些受傷的戰士集體斷後。血書的背面,寫的是他們這些受傷戰士各自的籍貫。

這已經不是血書!而是遺書!

負責照顧受傷戰士的7位女護士,也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她們在軍領導面前,說出了她們的打算:保證不拖累部隊,誓死不當俘虜,萬一沖不出去,就7個人抱在一起跳崖!

可以說,當時整個紅25軍,都被一股悲壯的氣氛所籠罩。但就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紅25軍的軍領導們,卻始終沒有放棄帶領隊伍突圍的希望。

既然敵人准備在我軍原定前進路線上堵截,那麼我們想要突圍,就必須換一條路。而想要找到這樣一條路,就必須動員當地的老百姓幫助,畢竟只有他們才知道那些不為外人所知的“羊腸小道”!

然而,遺憾的是,當時當地大多數人都害怕反動分子,我軍偵察隊壓根找不到合適的向導。

就在軍領導一籌莫展之際,偵察隊在距離盧氏縣城20餘裏的一個村莊,找到了一個走街串巷賣糕點的貨郎。

山裏的貨郎,平日裏就是在十裏八鄉來回跑,對當地的各種山路了如指掌。

當貨郎被帶到軍部後,軍長程子華親自和他交談,兩人共話家常。程子華知道了貨郎過去的種種苦難經歷,而貨郎也知道了紅軍是為老百姓打天下的隊伍,同時也明白了紅軍此時所處的危險形勢。

amocity
amocity

  


所以,沒聊多久,貨郎就從板凳上站了起來,說:“程軍長……我給你們帶路……”

就這樣,在貨郎的帶路下,經過三天三夜的艱難跋涉,紅25軍的近3000名戰士,終於順利突出重圍。

臨別之際,程子華給了貨郎一張蓋了印的證明紙條,讓他保存好,並對他說:“從現在起,你就是共產党的人了!”

遺憾的是,後來由於日本鬼子的轟炸,這張原本的證明紙條,隨同貨郎家裏的兩間房子,化為了灰燼。

新中國成立後,貨郎沒有忘記那位軍領導的話,他找到當地党組織,要求補交党費。

但由於紙條已經燒毀,他又不認識字,不知道紙條上寫的什麼。而且由於當時敵人圍追堵截的特殊情況,紅25軍軍長程子華也沒敢告訴貨郎自己的名字。所以,在沒有人證物證的情況下,他說出自己救過紅軍,身邊的鄰居們也不太信。

而這,也成了貨郎心裏的遺憾,所以才有了本文開頭他那樣的遺言。

但貨郎不知道的是,其實我軍始終沒有忘記過他。建國後,擔任山西省委書記的程子華,曾先後6次派人尋找過貨郎。

程子華告訴尋找的同志們:當年在帶路過程中,那位貨郎告訴我,他的名字叫“陳廷獻”。但遺憾的是,這6次尋找都以失敗告終。

直到1985年軍委的同志找到貨郎的家人,才知道,他並不叫“陳廷獻”,而是“陳廷賢”。由於貨郎濃重的山西口音,他將“陳廷賢”說成了“陳廷獻”。

其實,陳廷賢的故事並不是個例,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正是有無數像陳廷賢這樣的人,我們才最終取得了偉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