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徐達輕敵冒進慘敗嶺北,明軍死傷萬餘人,朱元璋為何不願處罰他?


字體大小:
2024年8月03日 -
:     
 

作者:奎哥說歷史

洪武十八年二月,魏國公徐達在南京病逝,享年五十四歲,朱元璋感念老兄弟徐達的功績,特意追封為王,不僅如此,朱元璋還准其配享太廟。

關於徐達的死因向來眾說紛紜,在正史記載中,徐達是病重去世,而在某些野史傳聞中,徐達之死是一只燒鵝惹的禍。

徐達患有嚴重的背疽之症,而燒鵝屬於發物,吃燒鵝或許會加速病症的惡化,朱元璋命人給徐達送燒鵝,明顯是在催促徐達趕緊上路。

不管徐達的死因如何,有一點誰也無法否認,那就是在其長達三十多年的軍旅生涯中,他為大明南征北戰,立下不朽功績,完全稱得上大明戰神之名。

大明朝的戰神們

不知從何時起,大明戰神成了調侃的字眼,一提起大明戰神這四個字,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堡宗”朱祁鎮,他憑借在土木堡戰役中出色表現,榮膺大明第一戰神之位。

amocity
amocity

  


當然,這是對朱祁鎮的一種諷刺。歷史上敢領兵親征草原的皇帝,永樂帝朱棣算一個,以藩王身份造反獲得帝位的朱棣是個馬上皇帝,一生幾乎都在戰場上度過,即便在人生暮年,朱棣依舊雄心壯志,領兵馳騁草原。

朱棣去世二十多年後,他的重孫朱祁鎮,欲重現先祖榮光,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騎上戰馬踏上了征途,可等待朱祁鎮卻不是榮耀,而是鮮血與恥辱。

作為皇帝、身為統帥,竟然將軍隊指揮權交給太監,結果導致大明幾十萬將士全軍覆沒,隨行朝廷重臣如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等皆戰死,而他這個大明皇帝則苟且偷生,投降瓦剌,當了“留學生”。

在手中都是王牌的情況下,如果不具備一定的“實力”,一般人還真做不到像朱祁鎮這般潰敗,因此朱祁鎮的“戰神”稱號實至名歸。

除了朱祁鎮之外,明朝還有一位被稱為大明戰神的統帥,由於他的身份沒有朱祁鎮高貴,並且也沒有當外族的俘虜,所以將其列為大明“戰神”排行榜第二位。

他就是靖難之役的“最大”功臣李景隆。

靖難之役開始後,在老將耿炳文出師不利的情況下,建文帝朱允炆給予李景隆充分的信任,將幾十萬大軍交給他指揮,誰知李景隆不僅連防守力量薄弱的北平都沒攻下來,後來在鄭村壩、白溝河等戰役中又連續戰敗。

要知道李景隆率領的軍隊人數是朱棣方面的數倍之多,結果屢戰屢敗,實在是丟人現眼,更奇葩的是,朱棣兵臨南京城時,李景隆還主動打開金川門投降,迎接朱棣燕軍入城。

朱棣登基之後,對李景隆大加封賞,理由則是“默相事機之功”,李景隆從一個敗軍之將轉身成為靖難之役大功臣,有人說李景隆打敗仗是因為偏向朱棣故意放水,但誰又能確定他是不是真的菜呢?

常勝將軍徐達

與前面兩位帶有調侃性質的大明戰神不同,徐達可是大明的常勝將軍。

至正十三年,投身紅巾軍的朱元璋回到家鄉募兵,年僅二十二歲的徐達欣然入伍,此後徐達跟隨朱元璋征戰沙場,徐達敏於行而訥於言,做事有大將之風,朱元璋十分器重他。

至正十五年,朱元璋為籌集糧草率部攻取和州,另一支義軍首領孫德崖因部隊缺糧來到和州請求朱元璋資助,朱元璋以大局為重收留他的部隊,可是朱元璋的嶽父郭子興與孫德崖有仇,設計抓住了孫德崖。

孫德崖的部下認為主帥被抓是朱元璋設下的陰謀,於是偷偷抓走朱元璋並揚言要殺了朱元璋為孫德崖報仇,徐達得知消息後挺身而出,提議將自己綁了換回朱元璋。

事後,徐達的舍身相救讓朱元璋大為感動,徐達也因此成為朱元璋最為信任的武將,而徐達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信任,屢立大功。

鄱陽湖之戰敗陳友諒,攻淮東、克平江消滅張士誠,隨後又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道揮師北伐,經過連年征戰,相繼攻克山東、河南以及山西等地,有力打擊了元廷殘餘勢力。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過程中,徐達憑借過人的才智和指揮才能,幫助朱元璋在一些關鍵性戰役中取得勝利,因此朱元璋在建立功臣廟後,親自確認徐達為功臣第一。

由於草原蒙古軍事力量一時難以消滅,明朝對北方遊牧民族的策略也由積極進攻轉為防禦為主,為了防止元廷殘餘勢力可能的反撲,徐達一直在北平、山西一帶練兵備戰,鎮守北平長達十餘年。

amocity
amocity

  


徐達的敗仗

作為朱元璋手底下的頭號戰將,素有常勝將軍之稱的徐達也有過打敗仗的經歷,這便是嶺北之戰。

沈兒峪之戰過後,王保保和北元太子愛猷識理答臘等北元勢力收縮到漠北,徐達則率軍駐守北平監控漠北動向,由於連續的失敗,北元小朝廷內部出現了混亂,但控制著嶺北行省的北元朝廷仍有翻盤機會。

朱元璋作為一代雄主,自然明白嶺北是北元的戰略要地,而哈喇和林更是北元扼守嶺北的關鍵,於是在洪武五年,朱元璋批准了徐達關於以哈喇和林為主要目標的嶺北作戰方案。

起初,徐達提出領兵十萬北伐,朱元璋為了增加勝算,增兵至十五萬,意圖徹底結束北方草原民族對中原王朝的威脅,為此,朱元璋親自做了行軍部署。

主帥徐達領兵五萬為中路軍主力,出雁門關佯攻哈喇和林,李文忠領兵五萬為東路軍,出居庸關突襲哈喇和林,馮勝領兵五萬為西路軍,牽制哈喇和林可能的援兵,三路軍由徐達統一節制,分別出擊,掃空北元。

王保保作為北元名將,采取了誘敵深入的策略,其前鋒遇到明軍時並不戀戰,而是一觸即退,主力隨之撤退。

徐達和王保保是老對手,此前王保保已經是徐達手下敗將,但沒能將其擒獲或者消滅一直令徐達感到遺憾,這次機會來了,徐達不想放過。

徐達似乎忘了出征前朱元璋“不可輕敵”的囑托,親率中路主力軍深入大漠追擊王保保,結果遭遇王保保突襲,明軍猝不及防之下,折損萬餘人。

而李文忠的東路軍勝敗相當,只有馮勝的西路軍頗有戰果,總的來看,這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按理說,徐達身為主帥,對戰敗理應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朱元璋事後卻並沒有處罰他,原因也很簡單粗暴,徐達之前的功勞大,朱元璋不打算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