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長平之戰趙國軍隊輸給秦國,趙括對此需要負多大的責任


字體大小:
2024年8月05日 -
:       
 

作者:史料館

前言

歷史上對於長平之戰的記載,其實是比較模糊的,而這場戰爭崛起的人物之一便是戰神白起。而秦吞並六國,一統天下的過程之中,長平之戰可以說是耗費時間最長,而長平之戰具體打了多久,在歷史上是存在非常大的爭議。

▲長平之戰

不同史學家在計算的時候,認為應當把老將廉頗和秦軍對峙的時間一起算進去,那麼長平之戰的對峙時間將長達三年多。但另一方面則認為,在計算的時候,只用算上趙括和白起,兩相對峙決一勝負的時間,那麼很可能就只有短暫的幾個月。這場戰爭之所以被現在的我們不斷提及,是因為它是古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

輔楚滅趙,遠交近攻

春秋戰國期間,列國林立,戰爭連年不斷,各國為了穩固自己的實力和範圍,都與周圍鄰國進行交好,而秦國就曾先後為晉國,魏國進行聯姻,結為世人稱道的秦晉之好,而隨著秦朝的實力不斷雄厚,原本和秦交好的一些國家也開始和秦朝發生了沖突。秦穆公時期,秦國已經有了想要一統天下的野心,而秦國與楚國交好,隨後又吞並楚國成為了當時僅次於趙國的中原大國。

amocity
amocity

  


▲戰國地圖

而在這之前,秦朝早已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先是通過聯姻來鞏固與楚國的邦交,與楚王簽訂和平條約,再以城池誘惑,讓眼界和能力皆有所局限的楚王吃了啞巴虧。而此消彼長之下,秦朝的勢力也逐漸增強。另一步的計劃就是滅趙,趙國軍事力量原本是列國中比較強盛的,而趙國的軍隊四處征伐,戰將的實力也是可以同秦國相匹敵,但趙國根基深厚,滅趙的過程也十分艱難,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而秦的布局早從與楚聯姻就已經開始了。輾轉至今,發兵滅趙也是遲早的事情,在趙括領軍之前,老將廉頗一直與秦交戰,但廉頗擅長打攻伐戰,很少主動出擊,一旦深入敵後,就立馬撤回,經驗老道,秦國雖然數次勝利,但自始至終都沒有討得任何便宜,始終是兩敗俱傷。

上党之郡,局勢焦灼

秦意欲滅趙,然趙國必然不會坐以待斃,而秦趙對峙多年,雙方勢必會有一戰,而上党之戰就是導火索。公元前260前,趙括領兵四十萬前往上党收複失地,率先向秦國發動了戰爭。與此同時,秦國國君也事先派遣大將白起前往長平前線嚴陣以待,駐紮軍事領地,將戰線盡可能的拉長想要包抄趙國軍隊,四十萬之眾的軍師,就算是做個包圍圈也是一項大工程,白起指揮前線秦軍進行軍事布防,提前未雨綢繆。

▲上党之郡

果然不出所料,趙括帶著大軍來到了上党,而這位出生名門,熟讀兵法的大將軍卻對秦國的軍隊不甚了解。一上前線,就直接向秦軍的主力發起了挑戰,不料卻中了對方的詐降的計策。白起提前布局,故意將趙軍的主力吸引到提前布置好的戰場上,這一點,趙括渾然不覺,只知命令將士奮勇殺敵。一直到全軍都進入圈套之中,才有所察覺,開始退兵。而趙軍攻秦,久攻不下之後才發覺,早已中了埋伏,而原本的軍隊被迫分成了兩部分,腹背受敵,趙軍的主力與後勤部分分離,兩軍交戰時間一長,就必然會弱於秦軍。若是長期被圍困必然會戰敗,鑒於此,秦軍也一直處於觀望階段,並未發動軍事力量大舉滅趙。

不明敵情,臨陣換將

1、趙括其人

這邊的趙國的君王收到消息以後,便向其餘鄰國尋求幫助,但是各國此前都曾看見秦趙兩國之間的淵源,都不敢擅自動兵,趙國主軍無奈之下,只得派出國家的主力軍隊前去援助,而在趙國不明敵情的情況之下,廉頗拒絕再一次出征了。趙國君王由於遠在朝堂,不知前線的具體戰況,而選擇趙括作為主帥其實也是中了秦人的圈套。在趙括之前,接連與秦軍交戰的是廉頗。而作為老將的廉頗雖然多次戰敗,但都未曾陷入圈套之後,就當機立斷換了主帥。雖然未曾取勝,但尚且有能力與秦軍抗爭一番,趙國的君王卻因此多次苛責與廉頗,並未考慮過秦軍的作戰實力。隨著廉頗的年歲漸長,趙國的將領的確也需求新的將才頂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趙括因其才能脫穎而出。

▲趙國部隊

趙括此人,雖然博覽群書,但並無實戰的經驗,而秦國的使臣一聽說此消息,就開始為趙括收買人心,以萬金在趙國街頭散布謠言,聲稱秦國軍隊最為懼怕的便是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而此消息傳到了趙國皇宮,趙王卻信以為真,面對這屢戰屢敗的廉頗,趙王於是決定臨時換將,趙括就是因此成為了滅秦的大將軍。趙括領軍出征,卻沒有帶上戰場經驗豐富的廉頗,反倒是興師動眾一場之後,直接奔著戰場去了,就這樣,紙上談兵的趙括就因此名揚天下。

2、長平之戰

等到趙王反應過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於事無補了,趙國的主力部隊還沒有到達前線,秦朝的君王就一早跑到前線去給軍民立下了軍令狀,

▲趙括

據史料記載,一聽說趙軍援軍要到來,秦昭襄王親自從鹹陽趕到臨近前線的河內郡,給所有的郡民賜爵一級,命令郡內十五歲以上男丁悉數出征前往支援長平前線,阻擊趙國的援軍,而這些全民皆兵的軍事部署下,趙國的援軍主力部隊也被阻擊在長平戰線之外數月之久。秦國的軍民拼死抵抗,趙國軍隊被分成了三波,沒有後勤支援的趙軍始終無法得到援助和補給。在被困近兩月後,趙括在突圍時被秦軍射殺,其軍隊和部下近四十萬人且被俘虜,長平之戰也因此陷入了尾聲。

amocity
amocity

  


▲長平包圍圈

趙括死後,趙軍更是再無戰力,軍心不穩,便全體投降了秦軍。據秦朝史書記載,秦軍清點俘虜人數竟有近40萬人。然而,這場戰役裏面,秦國的軍隊也傷亡過半,所以,他們對人數眾多的俘虜心有餘悸。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近40萬身體虛弱的趙國俘虜被全體遭到秦軍坑殺,只有弱小民族幼兵被放回,自此,長平之戰宣告結束。

總結

在這場爭鬥當中,秦趙兩國舉全國之兵力,打得無比慘烈。在這場戰爭的背後,是四十五萬趙軍將士終難回故土,而秦軍一方也傷亡慘重,死傷過半。歷史上的長平之戰,也是幾千年中國古代史上規模首屈一指的戰役,是由春秋、戰國五百年列國林立、割據混戰,過渡到中央集權統一國家的決定性戰役。

▲趙秦交戰

長平之戰,是秦朝滅六國統一天下的重要戰役,在秦滅掉最為強大的趙國之後,其實的諸國也都不足為懼,燕國與魏國和楚國也都是與秦國互為姻親,結交尚好的國家。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就是如此,趙國滅亡後,秦國很快統一了天下。與此同時,長平之戰也是戰國時代規模最大,影響最為廣泛的一場戰役,是秦趙兩個軍事大國傾全國之力終極比拼的戰爭。秦惠文王與趙王都是戰國時期的賢明之君,而趙王錯誤的判斷和用人不當則直接導致了趙國的滅亡。如果說長平之戰最大的得勝者,那當屬秦王,那這場戰役到底是誰之過,歷史上,廉頗雖老矣,但尚有一戰之力,而也不至於抱憾而歸,趙括白面書生紙上談兵,落得個遺臭萬年,而作為決策者的趙國君王也付出了代價,趙國從此失去了問鼎天下的實力。

▲坑殺戰場

長平之戰的過失,是君王之過,也是趙括之過,而這場戰爭也讓諸侯國都膽寒,而秦統一中國的步伐也因此加快,不論是從國家戰略到軍事戰術,秦國前有張儀,後又範蠡,武將白起,文臣商鞅,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具備。而趙括之過失之所以能夠影響深遠,大多是因為長平之戰,不但是兩個諸侯國的對戰,它間接催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的大帝國,而此後的秦國迅速發展,在先前的基礎之上,建立了一個車同軌,字同文的大國,而秦國的強悍也短暫也讓這場戰役成為了無數歷史學家研究的理由,倘若換一種方式,秦朝或者趙國會不會又是另外一番光景,所以趙括的過失讓人銘記萬年,是因為他無形之中結束了另一種歷史的書寫方式。

參考文獻:《戰國》《史記》《呂氏春秋》《通典》《高平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