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日本閉關鎖國200年,最後也是被堅船利炮轟開的?情況比清朝還慘


字體大小:
2024年8月06日 -
:     
 

作者:泉林客

日本閉關鎖國200年,最後也是被堅船利炮轟開的?情況比清朝還慘

清朝時期有長達100年閉關鎖國的歷史,這段時間清朝的經濟、軍事等實力全面落後於世界,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國侵略者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朝才被迫解放棄閉關鎖國的政策,再次接觸世界,之後經歷了一段屈辱的歷史。巧合的是,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也曾實施過閉關鎖國的政策,而且長達二百年的時間,他們最後也是被堅船利炮轟開的嗎?

日本人有記載的最初接觸南蠻,是在“戰國時代”中期。1543年能從馬六甲起航開往中國寧波的葡萄牙船遭遇風暴,漂流到了日本西南端的種子島上,這一事件也被稱為“鐵炮傳來”,所謂“鐵炮”就是火槍,據說當地領主花了一大筆錢從漂泊而來的葡萄牙船員手中買下了一支火槍——那是日本第一次見到和得到近代火藥武器。葡萄牙人就這樣不期然地“發現”了日本,此後開來的南蠻商船絡繹不絕,不但販賣貨物、武器,船上還載了一撥又一撥的傳教士,開始在日本西部宣揚天主教教義。

日本是個著名的“佛國”,上起天皇、武士,下到平民百姓全都信仰佛教,大乘佛教吸收了本地古老的信仰,逐漸日本化,而日本當地的古老信仰也逐漸吸收了佛教教義,逐漸宗教化。可是正逢亂世,小民百姓們別說溫飽,連生命都難以保證,再加上當時的很多佛教徒都封建諸侯化了,喝酒吃肉娶老婆、舞刀弄槍收地租使得老百姓對佛教日益疏遠,天主教一傳入,立刻就信眾雲集。

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可這一切都是虛的,在亂世中的日本人看來,和尚們簡直和強盜沒差別。天主教宣揚“上帝面前,人人生來平等”,遠航而來的傳救土們個個慈眉善目、到處積德,在這種情況下,大群日本百姓轉而投入基督的懷抱,這也在情理之中。不僅僅老百姓信套天主教,進而很多封建諸侯也都受洗入教——這一方面是為了獲得南蠻運來的武器、物資,另一方面也是進免領內田主教教徒。

當時熊波比想要統一日本的三代霸主——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族——他們對南蠻和天主教又是什麼態度呢?織田信長最藐視權威,他想創建一個新秩序,為了對抗佛教勢力,他在態度上支持天主教。豐臣秀吉是織田信長的侄子,開始一直跟著叔叔的思路走,支持天主教,但是等到日本基本同意之後,他發現天主教已經成了自己的一個威脅,於是他開始改變政策,驅逐傳教士、屠殺天主教的日本信徒。至於德川家康,則是暗地裏鼓勵傳教,以此來發展貿易、搜聚金錢財物。可是等到天下大定,家康得償所願當上了幕府將軍,他也立刻翻臉不認人,下達了新的“禁教令”,並且開始限制南蠻貿易。到了他兒子秀忠、孫子家光時代,基本完善了“鎖國”體制。

amocity
amocity

  


什麼是“鎖國”?並不是說把大門牢牢關起來,完全不准對外通商。江戶幕府時代,日本對中國、朝鮮和東南亞各國的貿易,還是很繁榮的,幕府也大開方便之門,只是對於南蠻貿易也即和西洋各國的貿易卻基本斷絕,只開放長崎一個港口,允許荷蘭船靠港、買賣貨物——因為荷蘭人比較滑頭,並且大多信新教,沒有那份宗教狂熱,於是他們向幕府做出保證:咱光做買賣,絕不傳教。

一是眼兩百多年過去了,日本始終以鎖國為國策,那意思就是說:中國朝鮮和東南亞的東方文化、儒教和佛教思想,咱喜歡,咱也認;南蠻各國的天主教則是邪教,只有不接觸,才能保證我日本國內思想的純潔性。然而閉鎖的大門終究會被打開,這種所謂的“純潔性”,眼看著美國黑船來到,即將被徹底砸得粉碎。

江戶城中,五名老中,也就相當於內閣大臣,開都不敢下決斷結束鎖國政策。可是既然不打算開國,非生時間終會。好了,他們在擔心些什麼呢?原來這個時候江戶幕府的統治,表面上看起來仍然風光工內褲都已經空了,幾度溯臨破產的邊緣,而且多年不打風光無限,其生武士們大多已經轉化為官像,只知道紮拉算盤,不知道怎麼本樣男的況且,借大一個清朝被英國人打敗,才不過十幾年前的事情,刀弄槍。多少還有點眼光,有點見識,知道萬一惹惱了美國人,開起仗來,自己的對討不了好去。

其實西洋各國要求日本開國,這種事情老早就發生過了。日本人南蠻鎖國鎖得非常嚴實,不允許南蠻船靠岸(荷蘭船也只准停靠長崎一港),甚至不允許補充食水和燃料。俄國人早在18世紀末就妄圖入侵日本東北地區,幕府被迫轉封北海道地區的諸侯,改為直轄,派駐了大量兵馬才勉強和俄國達成和平協議。到了19世紀,英國軍艦追逐荷蘭前船,一度侵入長崎港,同時大量美國捕鯨船也出現在日本沿海。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開國的南蠻國書是一封又一封地往幕府遞。

“鴉片戰爭”是前車之鑒,阿部正弘深知南蠻船堅炮利,不好和他們硬磕,於是在1842年修改鎖國政策,允許南蠻船在物資匱乏的前提下靠港補充食水和燃料——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讓人家補充物資,太不人道了,恐怕會落人口實,引發戰爭。在阿部正弘想來,我做了一定讓步,你們沒話說了吧,可沒想到南蠻不知足,這回又來了,不僅來了,和前幾次不同,還是開著軍艦來的。

其實美國人來日本也不是第一次了。1837年,商船莫裏遜號在太平洋上救起了幾個遇難的日本漁民,趁著送他們回家的機會,開進浦賀港,請求通商——他們也不傳教,光做買賣,怎麼樣?結果日本人理也不理,下午海岸炮台一頓齊射,莫裏遜號只好灰溜溜的逃走了。1846年,美國又派使節比德爾前來請求開國,結果也沒有得到滿意的德芙——那是第十一任總統詹姆斯在職的時候,到了第十三總統米勒德入主白宮,琢磨著日本人既然不吃軟的,我們多少給他來點硬的,於是派了佩裏乘坐軍艦而非商船,氣勢洶洶的來到浦賀,並且留下美國的國書,說一年之後再來聽取答複。

amocity
amocity

  


1854年,佩裏帶著軍艦再次前來。3月31日,佩裏率領五百名荷槍實彈的美國兵上了岸,和幕府派來的談判官員簽下十二條《日美親善條約》,歷史上也稱為《神奈川備約》。條約規定,兩國友好建交,日本開放下田和函館兩個港口,允許美國船只靠港,補充食水、燃料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同時為了便於管理和協商可能發生的問題,美國可在上述兩港設置領事。

《神奈川條約》是日本鎖國政策解體的開端,雖然就表面上來看,短短十二條裏沒有提到任何商業問題,沒有答應和美國通商,但在佩裏的一再要求下,第九條規定:今後日本給予外國的一切權益也均無條件地適用於美國——也就是給予美國“最惠國待遇”。

“最惠國待遇”是歐美列強劃分勢力範圍、掠奪資源時候的相互間要協措施,但對於掠奪目標來說,這是非常要命的一條。本來誰來談判,成果歸誰,現在可好,不管誰談成的,成果都要歸全體列強。清朝就曾經被這種條款給抗苦了,日本現在也中了這個套,將會更苦,死得更難看。

日本兩百多年鎖國,緊緊關閉上了面向世界的大門,歐美列強輪番來敲,偏偏這門就是不肯打開。最終等到了佩裏,荷槍實彈前來敲門,雖然槍沒有上子彈,但隨時都做出拔出套來的架勢,日本人頂不住了。被迫拉開一條小維。這小門縫一開可了不得,大家夥兒一擁而上,當年八月,英國人也來了,在長崎迫使幕府簽下《日英親善條約》、十二月俄國人和荷蘭人也來了,先後能訂《日俄親普條約)和《日荷親著條約》,把門縫越插越大。

但是值得深思的一件事是,雖然清朝和日本都曾經歷過閉關鎖國,但是日本40年後就發動了甲午戰爭,成為世界的強國。反觀鴉片戰爭後的清朝依然腐敗不堪,反而用大筆的銀子成就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