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華佗不是人,而是印度人?清華教授一針見血指出,並舉出證據


字體大小:
2024年8月31日 -
:       
 

作者:夏目歷史君

華佗是中國名留青史的醫學大師,但在近現代卻有專家質疑華佗不是中國人,應該是印度人。若說這話的是“路人”,估計也沒人會放在心上,可當時說的卻是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被稱之為“中國最後一個鴻儒通才”。

陳寅恪出生於清朝年間,小時候接受的是封建傳統教育。但因為他的家境不錯,所以在12歲那年曾跟著自己的長兄遠赴日本留學,回國後則是在複旦公學讀書,值得注意的是複旦公學乃如今複旦大學前身。

清朝滅亡後陳寅恪長期在海外留學,德國柏林大學、法國的巴黎高等政治學校,甚至是美國哈佛大學待過,長期的留學生涯也讓陳寅恪能熟練掌握超過十種語言。在留學結束後,陳寅恪回國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任職,是民國最有名氣的歷史學學者之一。

新中國建立後,陳寅恪成為中古史研究所所長,在歷史學界是真正的權威人物。他一生所創作的很多歷史學作品都極有意義——比如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柳如是別傳》。靠著科研成果,陳寅恪本人也與其他三位學者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最偉大的四位哲人之一。

他在歷史學界的地位,更是和另一位耳熟能詳的近現代歷史學家錢穆處於同一位置。正是如此,陳寅恪說華佗是印度人才會引起輿論嘩然。那他說華佗是印度人有何證據呢?其實陳寅恪的確拿出過自己的推測。

amocity
amocity

  


他認為華佗的姓氏在中原確實是有,但名字裏面的這個“佗”在中原地區卻少見。而且華佗是生在東漢末年,那個時候取名字都是非常講究的。而佗這個字,在中國古代的時候是通駝,意思是人或者是牲畜用背部負載,這個字的意義顯然不怎麼好。

反倒是在印度,很多人的名字裏面是帶佗的。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古人對印度語,都是通過字音翻譯成漢語。所以陳寅恪認為華佗這個名字,本身屬梵文名字,後來直接譯成漢名。但是撰寫史書的人不知道這原本是梵文,所以陳寅恪認為華佗並非土生土長中國人,實際上是印度人。

而且當時中國和印度確實有交流,雖然並不緊密,但絲綢之路已經存在。加上正好處佛教傳入中國節點,佛教不正是來自印度嗎?還有華佗能夠聞名,也是由於他發明麻沸散。

大家都知道,麻沸散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麻醉藥之一。麻沸散中有一味藥材是曼陀羅花,但曼陀羅花本身不產於中國,它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區域,只有極少數才在溫帶區域分布。

雖然我國一些省區也能看到曼陀羅花,但數量非常少。曼陀羅在2013年的時候,還被我國列入了二級入侵植物之一,而我國的曼陀羅花很有可能也是從印度傳進來的。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華佗知道如何利用曼陀羅花制作麻沸散,他有可能是印度背景。

amocity
amocity

  


這樣一來,陳寅恪就推測出華佗的人生,即華佗很有可能是來自印度的學者,曾在中國大陸遊歷,最後留下屬於自己的故事。但他的研究論斷是否可靠呢?雖然陳寅恪在歷史學界頗具聲望,在發表這個論點前也經過深思熟慮,但這種說法恐怕不會被主流所接納。

華佗可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名醫,與張仲景、李時珍齊名。在我國很多史書上曾對華佗的人生歷程描寫的相當完善。他在年輕時候曾經遊歷過中國很多省份,包括江蘇、河南——如果華佗是印度學者,又該如何解釋他在中國留下諸多痕跡。

而且印度人與中國人當時長相更加不一樣,難道當時的人看不出來?如果看出來,史書上必定也會對他外貌加以特殊描寫。再加上《後漢書》已經明確記載華佗來自安徽一帶,顯然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反對陳寅恪的人有很多,北京大學著名歷史學教授鄧小南就曾認為陳寅恪的觀點更多還是出自推測,沒有實證——就比如他所說曼陀羅花是印度人才會用,但在三國時期曼陀羅花已經傳入中國,在中國醫學領域也得到廣泛應用,那從小接受傳統中醫學教育的華佗確實可知曉曼陀羅花的藥用價值,後來憑借經驗研制出麻沸散合情合理。

而且只依托華佗這個名字,就說他是印度人也很牽強,畢竟中國的姓氏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內涵。推測雖然能對歷史學的發展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能直接成為證據。要想證明一個歷史觀點,還得更多考察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