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是徹頭徹尾的失誤?專家:從戰略上看根本沒錯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12日 -
:     
 

作者:澈哥聊歷史

公元219年,孫權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吳蜀兩國結仇。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同年,劉備以傾國之兵東進伐吳,發動夷陵之戰,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裏,蜀軍大敗,劉備則病逝白帝城。

夷陵之戰讓蜀漢元氣大傷,有人就此質疑劉備,他不應該發動夷陵之戰,要知道蜀漢最為弱小。持這種觀點的人,都有事後諸葛亮的嫌疑,因此根本沒有放在公元221年這個時代大背景下去思考問題。大家必須明確的是,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根本目的並不是要給關羽報仇。

劉備之所以敢發動夷陵之戰,在當時來看是有可能占到便宜的,他根本不擔心曹丕會趁火打劫。當時除了坐鎮雍涼的曹真有可能偷襲成都外,曹丕把魏軍主力都放在對付吳軍的最前線。劉備東征的消息傳到曹魏後,曹丕就沒有想過要偷襲蜀漢。

這一點,在曹丕和劉曄對話中就可以看出來。曹丕說:“人稱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來者心,必以為懼,其殆不可!孤何不且受吳降,而襲蜀之後乎?”劉曄回答說:“蜀遠吳近,又聞中國伐之,便還軍,不能止也。今備已怒,故興兵擊吳,聞我伐吳,知吳必亡,必喜而進與我爭割吳地,必不改計抑怒救吳,必然勢也。”

大家注意這四個字,“蜀遠吳近”。劉曄認為就是偷襲,也應該是偷襲吳國。反觀孫權這邊,他也很清楚自己的處境,為全力對付劉備的進攻,假意向曹魏稱臣。雙方都是明白人,孫權這是假意投降,連兒子都不願送到曹魏。

amocity
amocity

  


孫權當時派到曹魏的使者直接當著曹丕面,把孫權誇得跟花兒一樣,“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陳,是其明也;獲於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劉備一生五次創業,直到赤壁之戰後才真正算有了一塊根據地,他深知這次東征的重要性,當然也考慮到了失敗的可能性。前面提到曹丕不會偷襲,孫權會不會趁勝追擊呢?劉備認為更不可能。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裏後,徐盛、潘璋、宋謙等人認為完全可以乘勝追擊,進而一舉拿下四川。

amocity
amocity

  


陸遜此時大腦很冷靜,他認為一旦繼續西進,曹丕一定趁機大軍南下直奔東吳,“曹丕大合士眾。外托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如果從現在的角度來看,當年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最大戰略目的是希望能拿回南郡,這個戰略本身是沒有問題,可惜他敗得實在是太慘了,幾乎把自己的老本都敗光了。

東吳以水軍立國,而孫權在偷襲荊州並收編關羽水軍後,更是實力大漲,他根本不懼怕劉備。幾十年後,西晉滅吳,是大將王濬在益州建造了大量規模很大的戰船,順江而下,這才滅了吳國,可見水兵對滅吳的重要意義。

事實上,劉備要伐吳時,老將趙雲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他說:“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曹操雖斃,子丕篡盜,此人神共怒也。陛下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屯兵河、渭上流以討凶逆,則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若舍魏以伐吳,兵勢一交,豈能驟解?”

可惜劉備沒有聽得進去。夷陵之戰劉備戰敗的原因主要有兩點:輕敵和意外。關於諸葛亮對於夷陵之戰的看法,史書中沒有記錄他對劉備這次出征的直接勸說。但是,卻留下了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就使東行,必不傾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