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清朝海軍司令薩鎮冰:為抗美援朝流淚,死前念著“必將統一”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13日 -
:       
 

作者:武成歷史

“五十七載猶如夢,舉國淪亡緣漢城。龍遊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1951年,志願軍將士眾志成城,攻克了漢城,這一消息震驚了世界,各國無不面面相覷。

自1840年之後,在清王朝的腐敗統治下,中國這片土地就飽受戰火,而腐朽的清王朝更是被各國列強任意宰割。

值此危難之際,一大批仁人志士企圖變法,可等來的卻是“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一時間,整個中國好像都喪失了“自信力”,在洋人面前抬不起頭。

而一個曾見證過甲午戰爭的清朝海軍“總司令”,更是對“甲午戰爭”的失利憤憤不平,可敬的是,這位“總司令”還曾登上過天安門參加開國大典。

在得知志願軍成功攻克漢城後,這位已經年過古稀的老人更是老淚縱橫,顫巍巍的提下一首詩。

這位歷經“三朝”的老人正是薩鎮冰,那麼薩鎮冰的經歷究竟有多麼傳奇?

amocity
amocity

  


歷經“三朝”,報國之心不改

1894年,如果用傳統的歷法,這一年正是光緒二十年,同年五月,時年35歲的薩鎮冰擔任精練左營遊擊一職位。

此時的清王朝已經搖搖欲墜,但在所謂的“洋務運動”的遮掩下,清王朝也有了號稱亞洲第一的“水師”。

遠在皇宮的慈禧太後,更是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而這一片“盛世”的景象終於在1894的7月被打碎了。

在鴨綠江的一個小島上,日本海軍突然向駐紮著的北洋水師發動襲擊,中日甲午戰爭由此爆發。

其實,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初,彼時的日本海軍心裏面也有些打鼓,畢竟當時的北洋水師名頭十分響亮,而縱觀歷史,日本一向是中原王朝的一個“朝貢”國。

可戰爭的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被國人寄以厚望的北洋水師竟然沒能打贏日本的艦隊,甲午戰爭的失利促使清王朝又簽下了一個不平等條約。

但此次戰爭所帶來的影響卻遠不止這些。

雖然時人已經經歷過鴉片戰爭的失利,可當時誰都沒有想到,一個“蕞爾小國”竟然也能騎在中國人頭上“作威作福”。

此時甲午戰爭的失利,可謂是舉國嘩然,世界為之一驚,而清王朝的腐朽不堪更是暴露在了列強的眼中,這讓貪婪的列強們起了別樣的心思。

也就在甲午戰爭爆發的第二年,威海衛之戰又打響了。

彼時的薩鎮冰正奉命鎮守日島,由於環境的惡劣,加上操勞過度,薩鎮冰一時間病倒了,他的夫人十分憂心他的身子,特地從外地趕來看望。

可薩鎮冰卻拒絕夫人登上艦船,只說道:“此地非同尋常,此時非同尋常,怎能允其登艦?告她當我已死,令其速回!”

到了1月底,正是隆冬時節,大雪紛飛,日寇趁此派遣十八艘軍艦向北洋水師所駐紮的島嶼駛來,面對敵人猛烈的炮火,薩鎮冰卻顯得沉著冷靜。

在他的指揮下,艦隊抵抗了足足十一天,直到提督丁汝昌下令:撤退。

薩鎮冰才帶著軍艦回防劉公島,但在日軍的猛烈攻擊下,劉公島已然成了一個孤島,時任提督丁汝昌也拒絕投降,並於2月11飲彈殉國。

此時的清王朝卻派人簽訂了投降書,甲午戰爭也由此以中國的失敗而宣告結束。

悲憤無比的薩鎮冰卻無力改變這一切,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日本逐漸的占據了原屬於中國藩屬國的朝鮮地區,也就是“舉國淪亡緣漢城”。

在這次戰爭後,清王朝的統治已危在旦夕,各族人民都不滿腐朽的清王朝了。

而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清王朝決定重整海軍,並命令薩鎮冰尋址建造海軍學校,經過一番對比後,薩鎮冰決定在煙台地區設立一座海軍學校。

這所學校在當時被人們稱為“水師學堂”,在薩鎮冰的努力下,煙台學校一經開辦便取得了傲人的成績,而為了培養更多的人才,薩鎮冰還大膽的改革,將原先五年的學制縮短為三年。

1906年,清政府決定派遣海軍留學生,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在當時的留學生名單上,煙台海軍學校排在第一位,此時的薩鎮冰已是中國海軍的頭號人物。

作為海軍提督的薩鎮冰,門生故吏遍滿天下,但他的心頭卻一直有著一股揮之不去的怒氣,那就是對於甲午戰爭失利的不滿。

自從甲午戰爭後,整個清廷都變得搖搖欲墜,好似一個積年的老房子,即將倒塌一般,列強們還於1900年組織八國聯軍,入侵中華,逼迫當時的清廷簽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

這使得革命的浪潮愈發的高漲了,191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薩鎮冰陷入了左右為難之際,他雖然是個愛國志士,但終究是一個清朝的官員。

所謂“食君之祿”,對於清廷,薩鎮冰即便明知道他腐敗不堪,但終究有一股異樣的情緒,不能割舍開來,而對於革命者的訴求,薩鎮冰也心中明白:清朝的大勢已去了。

於是為了不受人詬病,薩鎮冰以生病為由,離開了這場浩浩蕩蕩的革命浪潮的中心,做了一個閑人。

但在北洋政府成立後,黎元洪又親自出面請薩鎮冰擔任海軍的臨時總司令,就這樣,薩鎮冰再一次的身居高位。

此後的薩鎮冰在各個勢力間輾轉,均被奉為座上賓,在1927年到1929年這三年間,薩鎮冰夙興夜寐,只為了做好賑濟災民的工作。

amocity
amocity

  


當地的災民有感薩鎮冰的大恩大德,還自發的修建了“薩公長壽亭 ”,除了這些工作,薩鎮冰還熱衷於慈善事業,對於兒童的教育尤為上心。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薩鎮冰不顧自己已是年老體衰,奔波在各省,宣傳“抗日救國”。

到了1945年,當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薩鎮冰激動不已,此時的他已經八十六歲了,可在薩鎮冰的心中一直有一個遺憾。

那就是對“甲午戰爭”的憤憤不平,尤其是原先屬於中國的領土,被列強占領,更是讓薩鎮冰難以釋懷。

而解放戰爭中,眼見國民党政府即將崩潰,李宗仁等人特意拜訪薩鎮冰,希望他能前往台灣,可薩鎮冰卻拒絕了。

在薩鎮冰看來,這個國家已是多災多難,而他能在晚年看到國家重歸於“一”,實在是一件幸事。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如期舉行,薩鎮冰也被中央邀請前往天安門上觀禮,新中國的新氣象讓薩鎮冰感慨萬分。

但真正讓薩鎮冰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他一生中的遺憾,竟然能在新中國的手中解決。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盡管我國多次警告,但美軍的飛機仍然越過了“三八線”,還轟炸了我國的邊境,已經對我國的領土安全造成了實質性的威脅。

新生的新中國在列強眼中,仍然是“軟弱可欺”,他們篤定“中國絕不敢開戰”,如美軍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多次信誓旦旦的表示:“中國是不敢出兵的”。

這些列強仍然保持著傲慢,不把新中國放在眼裏,然而,他們的傲慢注定會給他們帶來沉重的打擊。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高唱著軍歌,浩浩蕩蕩的跨過了鴨綠江,到了25日,志願軍與聯合國軍進行了第一次戰役。

盡管當時的志願軍裝備十分簡陋,但志願軍的單兵素質卻堪稱當時的世界第一,硬是憑借著高超的戰術和驚人的意志,與聯合國軍打的“不相上下”。

而到了1951年,志願軍更是攻克了漢城,一時間,世界嘩然,當消息傳回國內時,舉國沸騰。

已經92歲高齡的薩鎮冰更是激動無比,他好像心中出了一口惡氣,甚至老淚縱橫,提筆寫了一首詩:“五十七載猶如夢,舉國淪亡緣漢城,龍遊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

1952年4月,由於年邁,薩鎮冰的身子愈發衰弱,但他仍然堅持閱讀馬列經典,到了4月10日,薩鎮冰安然而逝,臨終前,他寫下了人生中最後一首詩:“國疆昔小而今大,民治雖分終必聯……”

這首詩既是薩鎮冰對國家的期盼,也是對自己人生的總結,九十多年的風雨,讓薩鎮冰歷經三朝,從屈辱的戰敗,到新中國的浴火而生,這期間有太多的感慨不足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