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奢侈”的軍功,有功便賞不是定制,而是經過上百年時間才確定的_獎勵_制度_貴族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19日 -
:       
 

原創

作者:武成歷史

初現的軍功

本文以晉國的軍功制度歷史為主,以點帶面講解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軍功制度。軍功制度的形成和確立是經過相當漫長的時間。秦國為何能勝過六國?根本就在於它的軍功授爵制,讓秦人無不奮勇當先殺敵。不過春秋時期的軍功制度與後面的秦國軍功授爵制有著很大的不同。晉國的軍功制度歷史相當久遠,其歷史記載頗多,但多不是正面,而是側面記錄下的。晉獻公在位期間,曾與太子一同出兵伐小國。時趙夙禦戎,畢萬為右,以滅耿、滅霍、滅魏。戰勝歸來,晉穆公賜趙夙耿地,賜畢萬魏地,兩人皆列大夫。史稱:以是始賞,天啟之矣。這便是軍功賞賜制度的起源,在此之前的數百年時間可沒這種記載的事。

作戰有功者其功為軍功,晉獻公進行了獎勵,不過這只是曇花一現那種,並沒有形成慣例和制度。到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時期方成定制確定下來,秦伯納衛三千人,實紀綱之仆。公屬 百官,賦職任功。棄責薄斂,施舍分寡。胥、籍、狐、箕、欒、郤、柏、先、羊舌、董、韓,寔掌近官。
諸姬之良,掌其中官。異姓之能,掌其遠官。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隸食職,官宰食加。之後還有關於晉文公說“軍伐有賞”的記錄,城濮之役之後,晉文公對“善君有賞,能其官有賞”及有軍功之人進行賞賜。

amocity
amocity

  


晉君命定制

這一做法執行得非常好,且深入人心,晉文公還強調了“且居有三賞,不可廢也”。此後接連記載有此晉國軍功封賞一事:秋七月丙申,振旅,愷以入於晉,獻俘、授馘,飲至、大賞。晉侯渡河北歸國。行賞,狐偃為首。而且這種軍功封賞是不受限於階層,無論是卿大夫,還是家臣,亦或是普通百姓或者奴隸,都可以因軍功得到封賞。而其軍功所獎勵的東西大致分為:物質和虛擬的兩類,再細分便是經濟、軍事和政治。相當於財貨、軍隊和官爵。

三種獎勵方式

按順序來,先說財貨獎勵,有軍功者能得到封地、采邑、人口,相應的封地和采邑的收入大部分歸其所有。人口獎勵則不是獎賞一個兩個人,而是按戶計算賞賜的,例如晉侯賞桓子狄臣千室,亦賞士伯以瓜衍之縣。直接給其配齊了未來開墾的土地和開墾土地的人,有這些在手還擔心沒錢沒糧嗎。賞賜的人口是比較講究的,一般不會是國人,一般是戰俘或戎狄或奴隸等。

軍隊獎勵,一般是賜予有功者軍事將領的頭銜,及能統率兵馬的權力,也就是因功成為一支軍隊的指揮者。不過這種獎勵也是有極大的身份限制的,不可能說你一個小卒立下大功,就能獲得統率一支兵馬的將軍(小官還是行的)。需要什麼身份呢?貴族,而且是要幾大卿族。最初是11個卿族中產生,到春秋中後期,也就是即將步入三家分晉的滅亡時,晉國將軍需要從韓、趙、魏、範、中行、知氏6大卿族中產生。對於卿大夫以下的人員,得到的軍隊獎勵是成為非將佐的中下層軍官或國君和將軍們的貼身護衛,後者出頭的機會是比前者大很多。晉國將軍的更替上,也是以同樣具備卿大夫身份的一群人裏面,選取誰軍功最大者擔任。

amocity
amocity

  


官爵獎勵,這是前面兩個獎勵的基礎,一個奴隸立再大的功也不會一躍而上成為采邑主,也不可能擔任中下層軍官;同樣,一位普通國人小卒,也不可能一躍而上成為卿大夫。春秋時期,政治身份提上來了,那麼其他權力、官職、美人和財貨等統統都會跟著來。對於貴族高階層,其官爵獎勵自然是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從原來沒有實際權力的散卿步入執政卿大夫,或是執政卿大夫進一步管理軍隊事務和掌握兵權,晉侯以魏絳為能以刑佐民矣,反役,與之禮食,使佐新軍;貴族中低階層,則想更進一步成為無實權的散卿,或是擔任其他重要職務。

而對那些奴隸、罪犯、庶人等下層人士而言,軍功可以讓他們的生活變好,社會地位變高,總之一定能解決其現在面臨的困局和問題。有人可能覺得這樣不太公平,底層人士立一次大功才提升個身份地位,上層人士立一次大功則有封地掌軍為卿等待遇;然而在那個時代,這樣的封賞是相當公平美好的。一個平民立怎樣的功勞才能為卿掌軍封地?起碼要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關鍵。而且底層人士立的大功和上層人士立的大功是截然不同的,是底層人士的軍功匯聚而成上層人士的大功。並且貿然登上高位掌握大權,猶如無根浮萍,長久不了的,還是個禍害。

許多現代人習以為常、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其實在遙遠的幾千年前是種奢侈的事,這都是需要經過一個無數人參與的漫長的過程演變。就像西方天天說的人人平等、人權至上,可在資本國家興起之前,貴族的命和平民的命完全不是“同一重量”,貴族殺平民只需要賠錢,平民動貴族需要賠命,甚至禍及家人,當時的西方人有覺得不妥嗎?並沒有。因此什麼事都會變,以前的公平未必是現在的公平,現在的公平自然也未必是現在的公平。所以古時候的一些事不要以現在的觀點去看待評價。

參考文獻:《戰國策》《史記》《春秋左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