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商朝首都安陽,才是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第一座城市_遷都_陽城_都城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20日 -
:       
 

原創

作者:元秀愛美食

按照《史記》和《竹書紀年》的說法,堯定都於平陽,也就是今天的臨汾;舜定都於今天的永濟,大禹定都於陽城。

可以說幾乎每個君主都會換一個新都城,在當時的條件下,所謂的都城只能算君主的駐地,並且是可以隨時遷徙的,自然不可能發展成為真正意義的城市。

夏朝雖然號稱定都陽城,但是陽城在哪裏是有多種說法的,山西和河南人都說在自己的地盤。

就是山西省內也有說陽城在太原的、也有說是在臨汾的。同樣河南人也有說陽城在登封的,也有說陽城在禹州的。有意思的是根據考古發掘來看,偃師的二裏頭是最有可能的。

amocity
amocity

  


輝哥的看法是這樣的:

陽城只是夏朝都城的一種說法,君主在哪裏,哪裏就是陽城。所以這些地方很有可能都曾經是夏朝的首都,因為夏朝的首都跟堯舜禹時代類似,是經常遷徙的。

這個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首先上述五個地方都說自己是陽城;其次夏之前的堯舜禹都是經常性的遷都;最後商朝前期也是經常性的遷都。所以輝哥的判斷夏朝很大可能也是經常性的遷都。

並且商朝遷都的證據是比較充分的,今天的商丘、亳州、鄭州、滎陽、偃師、濮陽、內黃、邢台、安陽和淇縣都曾經是商朝的首都。

這在《史記》和《竹書紀年》裏都有記載,商朝前期幾乎是每換一任商王,首都就換一個地方。史書的說法是水患加政治鬥爭,而輝哥認為遷都跟繼承制是密切相關的。

由於商朝的繼承制是兄終弟及和父死子繼並行,所以繼任者年長的不少,儲君本身也成長為一方諸侯或者叫部落首領。所以他們即位任商王之後,不願意折騰,自然就會盡可能把首都安排在自己的駐地。

而商王盤庚遷殷(安陽)之後,因為盤庚特別能乾,再加上安陽這個地方當時又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資源豐富又無水患。所以安陽在盤庚時期發展起來了,並且遠比其他諸侯的所謂都城繁華。

有了這麼繁華的都市存在,繼任的商王自然想待在這種好地方,所以安陽就一步步發展起來,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城市。

這點從殷墟的考古發掘中也可以看出來,殷墟並非商朝首都安陽的城市遺址,僅僅是祭祀和墓葬遺址,就有如此的規模。可以想象被紂王一把火燒掉的鹿台自然更加繁華。

同時從周本紀也可以看出來,當時最重要的諸侯周依然處在盤庚之前的狀態,動輒就遷都,基本上極少超過三代就必然遷都。

我認為這是跟當時的經濟狀況密切相關:

第一、當時畜牧業和漁獵依然有重要地位,畜牧業和漁獵自然流動性比較大。

第二、當時的種植業水平較低,可以說是刀耕火種,主要依靠肥沃的土地耕耘,燒草木灰是重要的肥料。

amocity
amocity

  


一旦長時間耕種而肥料補充不足,周邊的樹木又大量砍伐草木灰補充不足,地力就會逐漸下降。再加上水土流失,經過若乾年之後,原本肥沃的土地也會變的貧瘠。所以到了這個份上,也只能遷都再找肥沃的土地。

第三、就是跟繼承制度密切相關,因為沒有完善的繼承制度,大國在當時都是分為若乾諸侯統治,繼任者都是一方諸侯,所以他們都想在自己的地盤建都。

而安陽能夠在盤庚之後的273年長期成為商朝的首都,第一是當地的自然條件很好;第二是盤庚和繼任者把安陽發展的很好;第三是商的地盤大,其他諸侯上貢和商的戰爭繳獲加起來能夠維持安陽的都城地位。

而安陽同樣沒有打破300年王朝的魔咒,或者說是開300年魔咒的先河。因為隨著時間的積累,原本富饒的土地會逐漸貧瘠,都城勢必越來越依靠外地的供養。上貢不足就只能發動戰爭掠奪,所以商朝越往後戰爭的規模就越大,這也是沒辦法,要遷都舍不得幾百年都城的繁華,要維持都城繁華的龐大開支也只能如此。

事實上後面的王朝基本也是如此,基本上每個王朝都會把首都建在最繁華的地區,等到當地支撐不了都城繁華的時候,也是朝代滅亡的時候。

北京能夠在明清長時間成為首都,道理也很簡單,因為從朱棣定都開始,北京就是靠供養補給的城市,從來不是經濟中心,所以才打破了這個魔咒。

#奇妙知識季#

#以書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