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關寧錦防線能抵擋後金,為何不能抵擋清軍,反而成為明朝的負擔?_王朝_遼西_地區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26日 -
:       
 

原創

作者:陳俊剛

“漢則孔明,唐則裴度。舊輔孫承宗前勞難泯,死義更烈”。

上邊這句話是崇禎皇帝對孫承宗的評價,大明王朝的崛起必然有其歷史原因,但大明走向滅亡,除去自身內部矛盾重重之外,更多的還是後金的崛起,如果單從戰役而言,莎爾滸一戰可稱為大明王朝的分水嶺。

因為這一次大明的戰敗,“關寧錦防線”由此應運而生,戰役的失利造成大明由攻到守,而這條防線成為了壓倒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才有了崇禎皇帝對防線的締造者孫承宗有了如此評價。

amocity
amocity

  


薩爾滸之戰後,奪得遼東戰場主動權的後金迅速出擊,占領幾乎整個遼東地區,明軍不得不退守遼西。面對形勢危如累卵的遼東戰局,明末著名軍事戰略家孫承宗,提出了在遼西地區構建防線,以抵禦後金進攻的戰略構想。

天啟二年(1622年)八月,孫承宗督師薊遼,開始在遼西地區將自己的戰略構想付諸實施,在遼西走廊的狹長沿海地帶,以山海關為後盾、寧遠為中堅、錦州為先鋒構建防線,其間築有多個堡台作為聯防據點。

整條防線以燕山山脈以及山海關長城為依托,在狹窄的遼西走廊地區以城池、堡台阻擊後金軍,不僅充分利用了遼西地區的地形優勢,還避免了明軍極不擅長的野戰,讓明軍得以在城池防禦作戰中消耗後金的有生力量,在天啟時期取得了較為良好的防禦效果。

譬如袁崇煥在寧遠戰役中,之所以能夠取得大敗後金軍,導致努爾哈赤戰後氣絕身亡的輝煌戰績,除了紅夷大炮這樣的新式火器的使用以外,更在於關寧錦防線發揮的巨大作用。

讀到這裏的時候,諸位也許要問:“既然關寧錦防線如此堅不可摧,那為何這條明末的東方馬其諾防線,最終沒有挽救大廈將傾的大明帝國,也沒能擋住清軍入關的鐵騎呢?”

在後金/清征服內藩蒙古以前,遼西走廊可以說是後金/清軍通向山海關的唯一道路,因此位於遼西地區的關寧錦防線,自然能夠發揮較大的作用,然而當清廷將手伸向蒙古地區,把內藩蒙古納入自己的囊中後,情況就有所不同。

明朝後期,蒙古以戈壁沙漠為界分為漠北蒙古(也就是如今的外蒙)、漠南蒙古(如今的內蒙)、漠西蒙古(如今的新疆、青海蒙古)三部,而在最靠近明清雙方的漠南蒙古之中,林丹汗的察哈爾部實力最強,然而因漠南蒙古諸部的內部混亂,以及林丹汗同時與明清交惡的戰略失誤,最終林丹汗在與皇太極的交戰中戰敗病逝,隨後漠南蒙古諸部投降清廷。

控制漠南蒙古之後,占領了廣大的漠南地區的清軍,就能夠避開遼西走廊從長城進攻明朝。早在1644年清軍大舉入關之前的皇太極時期,清軍就曾多次從漠南蒙古地區,攻破明朝邊關入寇明朝。

不僅威脅京師直隸地區,讓崇禎帝在慌亂之下趕忙命令四方明軍勤王,甚至曾一度攻入山東一帶,以至於關寧錦防線的締造者孫承宗,也在清軍的兵鋒之下闔家殉難。孫承宗一家的殉國,也似乎預示著他親手締造的關寧錦防線,同他為之戎馬一生的大明帝國最終的命運。

amocity
amocity

  


在遼西地區構築關寧錦防線的防禦戰略,從根本上而言還是一種消耗戰,即通過固守城池和堡台避免進行明軍所不擅長的野戰、保留明軍的作戰實力,從而在長期的防禦消耗戰中拖垮戰爭資源本就匱乏的後金/清,再步步為營,逐步將防線向前推進,最終達到收複遼東,迫使後金/清不得不再次屈膝稱臣的戰略目的。

在承平時代,以大明帝國之地大物博是絕對打得起消耗戰的,然而很不巧的是,此時的明帝國遭遇了幾乎是千年一遇的酷寒小冰期,農業生產不斷遭到天災打擊,這些天災在極大地削弱了明朝的國力的同時,也讓帝國的內部矛盾更加尖銳,以至於最終釀成埋葬帝國的大規模民變。

為了維持關寧錦防線,明朝不得不在遼西地區長期大量駐軍,此舉不僅讓關內兵力空虛,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農民軍,由此獲得了擴張勢力的天賜良機,還讓遼西的戰事成為了不斷消耗帝國財政的一個無底洞。

很多人把明帝國覆滅的原因歸咎於一個字“窮”,認為明朝正是在財政崩潰之下走向亡國的,從崇禎帝在國破前夕頓失人主威嚴,以皇帝之尊哀求臣下“募捐”,卻所得無幾就能夠看出明朝的“窮”。

消耗帝國國庫的,除了窮奢極欲的特權階層、腐敗貪婪的官僚集團、連續不斷的天災酷寒、烽火四起的農民戰爭以外,還有遼西戰場的巨額戰爭開支。

清代君臣大多將明朝亡國歸咎於以三餉為代表的苛捐雜稅,為此康熙帝還曾承諾“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希望以此維持清王朝千秋萬代的統治,而用於關外作戰的遼餉恰恰名列其中,由此可見關寧錦防禦體系對明王朝財政的消耗之大。

在內憂外患之下,一度堅不可摧的關寧錦防線,最終竟成為了拖垮大明的沉重包袱,這不得不說是歷史的諷刺,卻也是歷史的必然。對於早已腐朽不堪的帝國大廈來說,即使是再堅固的梁柱也難以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