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青銅器紋飾大全!記得收藏_裝飾_龍的_時期


字體大小:
2024年12月26日 -
:        
 

青銅器紋飾大全!記得收藏

作者:伴廬香堂香文化

中國的青銅器時代在公元前兩千年左右形成,至春秋戰國時期,經歷了十五個世紀。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銅冶煉與鑄造技術水平達到了巔峰。青銅器藝術所具有的強烈感情因素主要來自那些為商周時代所特有的裝飾紋樣,從饕餮、夔龍、鳳鳥等紋飾可以看出它們與原始社會陶、玉器紋飾的淵源關系。

amocity
amocity

  


常用於青銅器的紋樣有:饕餮紋、夔龍紋、龍紋(爬行龍紋、卷龍紋、雙體龍紋)、蛟龍紋、蛇紋(蟠虺紋、蟠蟲離紋)、鳥紋、鳳紋、波紋等青銅紋樣。

1、饕餮紋名稱出自《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主要特征是它的主體部分為正面的獸頭形象,兩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與耳。

2、夔龍紋是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圖案表現傳說中的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夔,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

夔龍紋通常指那種長身弓起,頭上有角的側面龍形圖像,有的腹下有鰭形足,有的沒有。其變化很多,使用靈活。有時作饕餮紋兩旁填充空白的輔助花紋。也可單獨構成連續排列的裝飾帶,夔龍紋與圓渦紋相間排列的 二方連續圖案 ,被稱為火龍紋。

3、龍紋是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龍是古代神州傳說中的動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圖象,都是以鼻為中線,兩旁置目,體軀向兩側延伸。若以其側面作圖象,則成一長體軀與一爪。

根據龍紋的結構大致可分為爬行龍紋、卷龍紋、蛟龍紋、兩頭龍紋和雙體龍紋幾種。爬行龍紋,通常為龍的側面形象,作爬行狀,龍頭張口,上唇向上卷,下唇向下或向上卷向口裏,額頂有角,中段為軀乾,下有一足、二足或僅有鰭足之狀,簡單的也有無足的,尾部通常作彎曲上卷。大多作對稱排列。盛行於商末和西周時期。

卷龍紋,龍的軀乾作卷曲狀,首尾相接,或者呈螺旋蟠卷狀,常飾於盤的中心。《儀禮·玉藻》:“龍卷以祭。”鄭玄注:“畫龍於衣。”孔穎達疏:“龍卷以祭者,卷謂卷曲,畫此龍形卷曲於衣,以祭宗廟。”古以為龍、蛇屬於同類,故把龍畫作蛇身蟠卷狀。自殷墟到戰國各個時期青銅器上都有這類裝飾,只是圖像結構有所不同。

雙體龍紋,亦稱“雙尾龍紋”。其狀以龍頭為中心,軀乾向兩側展開,這類紋飾呈帶狀,因而體軀有充分展開的餘地,實際上是龍的整體展開的對稱圖形。盛行於商末周初。大多施於方彝或方鼎口沿上。

4、蛟龍紋是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是兩條或兩條以上龍的軀乾相互交纏的紋飾。結構多有不同,有單體接連式,龍的軀乾有規律的向同一方向交纏連接的,也有甚多的龍體交纏在一起,成多疊式的。“諸侯畫蛟龍,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複也”是蛟龍為龍交纏的圖像。盛行於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

5、蛇紋是青銅器上的一種紋飾。有三角形或圓三角形的頭部,一對突出的 大圓眼,體有鱗節,呈卷曲長條形,蛇的特征很明顯,往往飾縮得很小,有人認為是蠶紋。個別有作為主紋的,見於商代青銅器上。

商末周初的蛇紋,大多是單個排列;春秋戰國時代的蛇紋大多很細小,作蟠旋交連狀,舊稱“蟠虺紋”。蟠虺紋,以蟠屈的小蛇的形象,構成幾何圖形。盛行於春秋戰國。蟠蟲離紋,圖案表現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斜口,卷尾,蟠屈。盛行於春秋戰國。

amocity
amocity

  


6、鳥紋是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鳥長翎垂尾或長尾上卷,作前視或回首狀。在青銅器上大多作對稱排列。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確的鳥紋。青銅器上最早出現的是二裏岡期的變形鳥紋。

殷墟時期已有鳥紋作為主要紋飾。西周早期起鳥紋大量出現,一直到春秋時期。商代鳥紋多短尾,西周鳥紋多長尾高冠。鳥紋包括鳳紋、鴟梟紋、鸞紋及成群排列的雁紋等。

7、鳳鳥紋也是商周兩代共有的青銅器紋飾,其發展衍變中出現的變異具有斷代的意義。稱為鳳鳥紋的一類,頭有華冠,有的有角,尾羽紛披,常用於主要的裝飾面。商晚期至西周時期流行長尾的鳥紋和小鳥紋,多用於裝飾帶或作輔助性紋飾。

8、波紋(環帶紋)是一種寬大而流暢的曲線紋飾,形象活潑而流暢。西周頌壺腹部裝飾的蛟龍紋與波紋配合使用。以浮雕手法制作的蛟龍紋飾蜿蜒成大波浪形,依壺體正側、寬窄的不同而有起伏升降的變化。

中國青銅器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夏、商、周三個歷史時期,其間青銅器的風格從莊嚴的藝術風格轉向了樸實、簡潔、明快風格,同時青銅器的社會功能也從祭祀用的禮器逐漸轉變成實用器具。青銅器的紋飾則由莊重的饕餮紋、夔紋到富有韻律的竊曲紋、環帶紋,再發展為清新的蟠螭紋、宴樂、攻戰紋等,其間動物紋飾猙獰的超自然魔力逐漸減弱,直至喪失。

青銅紋飾展現了古代獨特的審美觀念和藝術風格。從早期較為簡單、古樸的紋飾,到商周時期繁縟、神秘的饕餮紋、夔龍紋等,再到春秋戰國時期逐漸寫實、生動的人物畫像紋等,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審美趣味的變化和藝術創作手法的發展。這些紋飾以其獨特的線條、造型和構圖,體現了古代藝術家對形式美和藝術表現力的追求。

-------------------------

作品推薦

朝冠耳爐-周月康

朝冠耳是最為吉慶的香爐。“朝冠”是古代官員上朝時所戴的官帽,故而又被稱為“官帽耳爐”,後人把它引申為“加官晉爵、事業亨通”的吉兆。該爐一直是中國香爐的經典款型,於宣德年間重制之後被賞賜給了翰林院、國子監和附屬機構詹事府的臣下們。目前,朝冠耳爐在中國台灣和東南亞地區更受追捧,可能是因為吉祥如意的寓意很合當地人的喜好。而很多工匠在朝天帽翅旁又加上了增福增壽的銅錢、壽桃等裝飾品,所以更有祈福和祝願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