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字體大小:
2025年2月03日 -
:
原創
作者:花樣歷史
提起“疑塚”,不少人腦海中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曹操,曹操生前就對墓地比較感興趣,甚至還設置了一個職位,名為“摸金校尉”。
也正因為如此,他知道自己在死後,墓大概率是保不住了,所以特地挑選了幾個地方設置了疑塚,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迷惑盜墓分子。
除了曹操以外,也有人說,多疑的明太祖在死後也弄個相似的東西,民間也流傳過這樣的傳說:在他下葬那天,南京的13處城門同時出了棺材。
類似的情況在古代也有不少,這些也足以能夠表明,“疑塚”確實是一種比較流行的做法,而在浙江發現的一座墓,也同樣和“疑塚”有關。
慶元縣的驚天發現
2014年3月12日,距離杭州五百多公裏外的慶元縣,就發生了一件轟動鄉村的大事件:當地一所職業學校裏面,發現了一個3平米的“迷你”古墓,墓主人與聖人齊名。
之所以能引起如期大的轟動,也是在於慶元縣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發現過古墓,大家也都覺得十分稀罕,一傳十十傳百,不少人都趕來圍觀。
浙江省考古學會的專家們也很快聞訊帶隊趕到了現場,開始了搶救性挖掘。
可是,就在大家動工後不久,濃濃的失望之情就掛在了臉上,這是因為專家們發現,整座墓被破壞的狀況相當慘烈,基本上是被毀掉了。
研究員鄭建明向媒體介紹說:“從目前來看,我們發現這座墓的價值基本上已經是喪失掉了。”
初步的探查完成,大家也感覺到這座墓更像是一座空墓,不僅沒有什麼陪葬品,就連墓主人的信息都找不到。
要是說這是一座普通人的墓也不現實,畢竟墓地的等級和規格就在這裏擺著;
殘存的墓也給人提供了很多線索,條石和墓磚都是高規格的,絕不是一般人能用的。
接下來,大家就在附近進行了搜尋,也同樣沒有找到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帶著失望的情緒,大家也最終決定打道回府了,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有一位細心的研究員大喊道:“你們快過來看,這裏有一塊石碑!”
這些考古學家們都經驗豐富,在剛剛從土裏的石碑處看到幾個字後,便馬上說道:
“這是宋代的墓志,也可以基本確定,屬於南宋時期胡紘的墓。”
胡紘在歷史上可是慶元的一位大人物,他是宋隆興元年的進士,深得朝廷大臣京鏜的器重,在紹熙五年,他在京鏜的推薦下,進入了進奏院,後來一路晉升,還當過監察禦史、吏部侍郎等重要官職。
他後來有多厲害,從慶元的歷史便能感受出來:
1197年,因為慶元離縣治龍泉太遠了,有很多不便的地方,於是民眾紛紛請求建縣,同年11月,寧宗就批准了,還將年號“慶元”給了這個縣,也正是如此,此縣就一直都叫做慶元縣。
歷史書中有一個名人,他叫朱熹,他是“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受到後代的很多君主力捧,然而在朱熹在世的時候,和胡紘就結了很深的恩怨,兩人在為人處世的風格上都有著很多不同。
在《宋史·胡紘傳》中就描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朱熹平日中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總是粗茶淡飯,平時給學生們上上課,就給他們一些粗米飯來吃;
有一次胡紘來了,朱熹無差別對待,還是給了胡紘一碗粗米飯,這就讓胡紘很不爽了,覺得朱熹是個不近人情的人。
然而,他們的矛盾可不是一頓粗米飯的事情,關鍵在於,胡紘非常討厭朱熹的“程朱理學”思想,也正是這個層面上的不和,導致了朱熹無論去做什麼,在胡紘的眼中都顯得不堪入目。
後來,這種情況配合上複雜的政治環境,很快就體現出來了。
理學家的一些“語錄”之類的書籍基本都被毀掉了,在科舉考試當中,只要是涉及到理學的思考,那麼就堅決不予錄取,他們還將朱熹一派定為“逆”。
對於他的家鄉而言,胡紘爭取到了很多,也是鄉親們眼中的“聖人”。
可是放在思想界,他用自己所在的權力集團去攻擊另一方,也參與到“慶元党禁”當中,反對朱熹的思想,這樣的做法當然也引起了廣大學術界的爭論和討論,其中的意義也不小。
1202年,胡紘掛帥出征,也為朝廷立下了赫赫戰功,然後回到了朝中勝任,後來和他政見不合的人漸漸得勢,他也遭到了排擠,乾脆急流勇退,於1203年提前告老還鄉,按理說,南宋的退休年齡是70歲。
結果,就在他回家僅僅一年之後,就因病在家中去世,寧宗皇帝知道後也比較傷感。
根據一些史料的記載,寧宗賜給胡紘“墓葬十八穴”,可由於考證有難度,這樣的說法到現在也沒有證實,專家們也能從不同角度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
考古學家們在發現墓志以後,決定先行暫停繼續的發掘工作,從這塊墓志銘著手研究。
經過清理,這塊長59厘米、寬39厘米、厚度約為6厘米的墓志銘上,清楚的顯露出595個字,竟然能保存如此完好,這也讓大家興奮起來了。
經過進一步的分析,大家發現,這塊墓志是由胡紘的兒子胡留所撰寫的,可這下大家又疑惑了:
按理說胡紘是個大人物,古代人也喜歡厚葬,再加上史書中也記載了寧宗對他非常寵幸,無論從什麼角度思考,胡紘的墓也不該是空著的。
通過研究墓志,大家也驚訝地發現,原來線索就藏在裏面,因為這裏面有四個比較關鍵的字:納諸土宮。
“土宮”自然是闡述了墓葬的意思,那麼這個“諸”字可就意味深長了。
接下來的調查,讓人目瞪口呆
根據胡紘的家譜記載,胡紘和妻子埋在不遠處,如果找到了胡紘的夫人,就距離他的墓穴不遠了。
專家介紹,在宋代的時候,墓葬是分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這兩個部分的,而且在“地上部分”會是一個重點,如果墓主人有一定的定位和身份的話,那麼他的墓園自然也會規模宏大。
考古隊員們很快在附近開始了挖掘和探測工作,終於找到了一處規模較大的墓葬,只能確定這裏是一座女性的墓。
就在大家有點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提出將思緒放在最開始。
原來,所謂的發現墓葬,是有當地的群眾們發現了有人盜墓,那處“空墓”原本是在職業學校當中,因為建設需要,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挖掘和發現。
現場沒有找到盜墓的痕跡,可是胡氏的子孫們還是報了警,覺得祖先的墓絕不會如此乾乾淨淨,警方也立案開始調查,可沒想到,還真的找到了線索。
在2014年6月13日,縣公安局和文廣新局還舉行了一場“3·16”胡紘被盜墓的文物移交儀式,在現場,縣公安局介紹了這座墓葬的被盜情況,接收方和移交方分別在清單上簽了字。
原來,施工方在成人職業技術學校施工的過程中私自挖掘,並且合夥盜走了墓中的古董,警方也在破獲了這起案件後,追繳回了5套文物,經過專家們鑒定:
其中一套為一般文物、一套為國家三級文物、一套為國家二級文物,還有兩套則屬於國家一級文物。
文物被追回以後,全部都移交到縣文廣新局作為館藏文物。
文廣新局的局長祁康明說:
“這些文物的保存都非常完好,造型上也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征,具有藝術和歷史價值;
其中的龍泉窯粉青釉帶蓋梅瓶、龍泉窯粉青釉象鈕蓋缺罐都是國家一級文物。
在墓中的發現,也是慶元歷史上的重大文物發現,即使放在全省來看,都是重大發現。”
如果按照黑市的價格來計算,僅僅那個梅瓶,價值就在3000萬之上。
案件破獲以後,經過了媒體的報道,也提升了慶元文物的收藏水平和知名度。
慶元縣還專門為這些文物舉辦了一個出土文物展覽會,別看展覽出來的東西不多,可這些都是八百多年前的寶貝,質量絕對沒話說,對於專家研究南宋的龍泉窯提供了實物資料。
鄭建明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也說:
“我們研究員可以針對這些文物建立起一個標杆,在南宋時期,龍泉窯大概發展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也能通過縱向對比,分析這些文物在龍泉窯的發展中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位,這也是我認為的這批瓷器最為重要的價值所在。”
在展出的文物當中,有一個極為搶眼的金墜子,讓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它是由純金打造的,重約33克,可是在雕琢的過程中卻十分精細。
毫不誇張的說,在雕琢最細的地方,甚至要比頭發絲還要細,經歷了八百年的滄桑歷史,可它依然在出土後金光閃閃。
專家也認為,金墜子的造型,能和胡紘夫人的身份相互吻合,專家們懷疑,這裏可能是胡紘夫婦的合葬墓。
如果要確認這一點的話,就需要屍骨或者毛發,可這方面的線索還是沒能被找到。
也有專家提出,至於民間所流傳的“十八疑塚”的說法,或許也能從另一個角度解讀:
胡家的後代人可能是基於躲避戰亂的需要,從這裏搬了出去,一直在外生活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才重新返回。
可這段時間裏,胡紘的墓早已沒人知道准確位置了,大家只能根據先祖們提供的信息,將可能的地方一一羅列出來,這才形成了後來流傳中的“十八疑塚”。
參考
柯旭東,鄭建明.慶元胡紘墓與南宋中期龍泉窯
《經典傳奇:怪墓追蹤》 江西衛視
胡紘夫婦墓34件出土文物亮相 曾被皇帝賜18座墳塋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