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5年3月29日 -
:
原創
作者:談文清風
東漢初期,民不聊生,各地頻發起義戰爭,在這個中原無人統領大局的時期,劉秀以武力進攻的同時也采取政治誘降的措施,不斷的鎮壓赤眉農民軍。
東漢建武元年十月劉秀更是采用由近到遠,逐一擊破的原則,一步步解決了關中,蜀中等地的割據勢力,再次統一全國。
這次在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戰役就是東漢戰爭,這場戰爭最終真正的勝利者是劉秀。
其登基,稱光武帝後,又重新一步步建立了封建統治秩序,維護了國家政權統一,複興開拓了東漢時期的經濟文化,促進了社會穩定以及恢複了國家短暫的和平。
但是本文中,我們將注重提到的是,真正決定東漢戰爭成敗的關鍵一戰-漢中大決戰。
漢中大決戰
漢中大決戰所牽涉到的人物們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幾位,劉備,張飛,趙雲,曹操,曹真。這次決戰算得上是劉,曹之間一分高低,爭奪漢中的關鍵一戰。
曹操-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能臣,劉備-此人乃梟雄也,只可智取不可力敵。倆人都是治世之能人,雖說既生瑜,何生亮,但這兩人卻也為後人提供了諸多啟發。
1.漢中-風水寶地
漢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讓兩位英雄為之不停爭奪。首先,漢中交通十分便利,它位於關中和益州之間,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漢中自然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再者,漢中此地山河縱橫,易守難攻,地形十分險要,若可得到此地,便給己方帶來了更大的勝利幾率。
在自然條件方面,漢中的土地肥沃,有非常適宜農作物生長的地理氣候環境,充足的水資源,可以給農作物最為充分的條件。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掌握了漢中就意味著掌握了糧草,為駐紮在此地軍隊提供了充足的補給。
2.作戰過程
劉備等人深知漢中是一塊風水寶地,因此從公元217年便開始著手准備爭取漢中的所屬權,當然曹操也不會錯失這次良機,曹劉大戰一觸即發。
漢中大決戰以劉備勝利,曹操落敗,無功而返終結,這也是劉備為數不多在於曹軍作戰中勝利的一次。
作戰初期,劉備的軍隊一直處於失利的狀態,張飛等人攻打失敗,還慘失吳蘭,雷銅等多員大將。
事後,劉備妄圖攻打馬鳴閣道,斷了漢中與徐都等地的中間聯系,但無奈此戰又以劉備戰敗,徐晃勝利而終結。劉備在爭奪漢中的多次戰役中屢戰屢敗,戰士們死傷眾多,士氣一度大跌。
而劉備卻越戰越勇,親自率軍駐紮在陽平關,與同在此地的曹軍將領夏侯淵、張郃相拒相抗。曹操聽聞劉備大軍已兵臨城下,便放下在許都的政務,火速趕往漢中,准備救援夏侯淵
曹操的大軍還未到達,曹劉兩軍卻正在鹿角僵持。鹿角是夏侯淵軍隊的外圍,劉備趁著夏侯淵來搶定軍山的慌亂時刻,夜襲鹿角,打了夏侯淵一個措手不及。
.劉備等人親自攻打由張郃鎮守的東圍鹿角,另派遣黃忠攻打被迫留在南圍鹿角的夏侯淵。
劉備這邊雖久攻未下,但黃忠卻傳來了好消息,因為南圍鹿角地勢險要,易攻難守,很快便將夏侯淵斬殺。
夏軍喪失了主帥,軍隊迅速瓦解,曹軍眾人皆惶惶不安,為穩固軍心,眾人皆推張郃暫時統領漢中諸軍,接著駐守陽平關。
大戰前期,劉備損失慘重,但夏侯淵一役中劉備大勝,此時,劉軍士氣大振,劉備也躊躇滿志,高呼“即使曹操親自前來,也不能改變自己一定會擁有漢中”。
於是曹操率大軍抵達漢中駐陽平關,與在山上紮營的劉軍對峙,劉備所在地地勢險要,於是他采取固守不戰的方式,而曹操這邊剛到漢中,也並不急於作戰,雙方陷入僵局。
前面提到,漢中大決戰勝利者是劉備,但明顯論劉備的謀略是抵不上曹操的,為什麼此戰曹操卻沒有取得勝利呢。
其實曹操最後是真正的無功而返,曹軍雖在與趙雲的一戰中損失慘重,但畢竟依然有大軍駐守。
但在劉備開始主動出擊,派劉封於陽平關前叫陣後,曹操卻大罵劉備常派義子出戰,算什麼英雄好漢,稱自己可用黃須兒曹彰來與劉封一戰。
於是曹操派人去召曹彰來援漢中。正當曹彰日夜兼程,火速趕至長安之際,曹操卻早早地撤出漢中。讓劉備做了漢中王。
漢中決戰,曹操失敗原因
諸葛亮曾說:“及至孟德,以其譎勝之力,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於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之地。”
針對於曹操失漢中的原因,從南宋朱熹撰《資治通鑒綱目》中談到的:三月,魏王操出斜穀,劉備將趙雲擊其軍,敗之;
元胡一桂撰《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趙雲大敗操兵,操引還長安,帝遂有漢中,自稱漢中王。
以及明章如愚撰《群書考索》中提到的:趙雲將數千騎大破魏兵,備遂有漢中。都可以看出曹操敗於趙雲,敗於那場漢水之戰。
1.漢水之戰
漢水之戰中,趙雲用計襲擊了曹軍的糧草,導致曹操損失了大量的軍糧,而後用步步擊潰曹軍的伏兵。
曹軍本就因糧草問題導致軍隊內部人心惶惶,這一擊更是加重了曹軍的損失,曹軍內部開始自相殘殺,軍隊喪失了大部分軍事力量,再難以與劉軍抗衡。
這場對兩軍戰局影響巨大的漢水之戰,嚴重地打擊了曹軍的士氣,在此危難之際,曹魏將領王平等人還相繼投降劉備,曹軍無奈。
僵持了一段時間後,便找了個理由迅速撤兵,放棄漢中。
2.自傲的曹操
此次戰役的失敗,也離不開曹操本人。曹操自負,輕敵,仗著兵多將廣,不聽取謀士之言,才落得了這番下場。
曹操相對於劉備,他本就是官宦世家子弟,從小養尊處優,再加之本身就有著過人的智慧,便養出了自傲的個性。
對於劉備,曹操並不熟悉劉軍的兵力部署,對劉備麾下的五員大將也不熟悉,因此,嚴重的輕敵導致了曹操的失敗,這也算是讓他好好的上了一課。
3.戰力雄厚的劉軍
當然,劉備大獲全勝,也在意料之中。其軍中有“真人白水生文敘,名士青山臥武侯”的諸葛亮在背後運籌帷幄。
更有“子龍一身都是膽,更有仁義並義肝”的趙子龍前鋒作戰,亦有“將軍氣概與天參,白發猶然困漢南”的黃忠拼死作戰。
他們把握戰機,出奇制勝,為此次戰爭贏得勝利做出來巨大的貢獻,當然,也離不開劉備的領導,劉備本人謙遜,有識人之能,且驍勇好戰,示威而不退,足稱得上是一位將才。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眾所周知,曹操的麾下有一支十分英勇的騎兵戰隊,但漢中周邊地界,地勢險要,還有江河,過度依賴騎兵的曹操在水上作戰時,就難以發揮出最大的能力。
再者曹操十分不擅長打持久戰,閃電戰雖然可以將損失降到最低,但一旦遇到能力可與之媲美的,過度依賴閃電戰便毫無優勢可言。
更何況曹操的身後還有孫權,關羽兩位將才正虎視眈眈地盯著他,曹操自然不敢將目光僅僅放在漢中一戰中。所以,針對於曹操而已,果斷地放棄漢中,算得上是明智之舉。
結語
春秋戰國,兩漢時期不單單是文化哲學綻放的一個時期,也誕生了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卻又處處顯示出計謀,智慧的戰役,整體而言,東漢戰爭中,真正的受益人是統一全國的光武帝劉秀。
但在這一時期湧現出來的將才們才是歷史上的寶藏,他們身體力行,為我們展現出來的都是有勇有謀,足智多謀的一面,他們也同樣俠肝義膽,忠心更是日月可鑒,值得後人學習。
總之雖然這次戰役中曹操落敗,但也為他在以後的作戰中貢獻了很多啟發,對於劉備,他雖作戰許多年,但漢中的這場戰役,算得上是他與曹操之間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役,最終取得勝利,也為一代落寞皇族,最終大器晚成,稱帝王,填上了濃眉重彩的一筆。
而歷史的腳步從未停止,仍在繼續著。
參考文獻
<1>蘇磊.東漢農民戰爭研究
<2>楊龍.新莽末、東漢初西北地區割據勢力研究——以隗囂集團和竇融集團為中心
<3>呂方.曹操的漢中攻略與國家戰略的實現
<4>申雷.三國曹劉漢中之戰研究
<5>張東.試論三國鼎立的關鍵戰役——曹、劉漢中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