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字體大小:
2025年4月21日 -
:
全球癌症或將激增77%,多和這6個原因有關,現在知道還不晚
作者:健康小小講堂
在門診中,經常能看到那些因為查出癌症而崩潰的患者,面對癌症,人類有著近乎天生的恐懼。在現階段,人們最好奇的就是,人好端端的為什麼會得癌症?
關於癌症的話題往往是沉重的,因為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中,癌症基本上和死亡劃上等號。哪怕在科技和醫學已經高度發達的今天,人類對很多癌症依然是無計可施。
更令人揪心的是,有研究就顯示,預計到2050年全球癌症病例可能激增77%。這個研究數據確實讓人感到震撼,而當我們弄清楚癌症到底是怎麼來的以後,一切或許就沒有想象得那麼恐怖了。
世衛組織報告:全球癌症或將激增77%!
2024年2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預估有2000萬新發癌症病例和970萬癌症死亡病例,肺癌則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
預估到2050年, 全球癌症新發病例將超過3500萬例,這一數據與2022年相比激增了77%。
無獨有偶,2024年11月5日,《美國醫學會雜志》子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了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的36種癌症,結果同樣預估到2050年,全球癌症新發病例相比於2022年猛增77%, 其中癌症死亡更是飆升90%。
具體來說,預計到2050年,男性癌症病例和死亡率都將高於女性。分別為男性癌症病例84.3%,死亡率93.2%;女性癌症病例則為68.5%,死亡率為85.2%。
原來癌症都是這樣來的,現在知道還不晚
一、“吸”出來的癌症
這裏的吸包括多個方面,不僅僅指吸煙,同時還包括二手煙、廚房油煙、裝修汙染和環境汙染等等。
當然,吸煙與二手煙肯定是罪魁禍首,研究顯示,煙齡越大、開始吸煙年齡越小、吸煙量越大,肺癌的發病風險就越高。廚房油煙則是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事實上長期吸入廚房油煙,輕者可引發鼻炎、氣管炎等,重者可導致肺癌。
裝修汙染很好理解,裝修汙染的主要是室內空氣,而人一生中在室內的時間又很長。研究發現, 室內空氣中約存在500多種揮發性有機物,其中致癌物就有20多種。環境汙染主要指的是空氣中的細顆粒物、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以及霧霾等。
二、“省”出來的癌症
勤儉節約是傳統美德,但這種美德要看是什麼時候。尤其是對於發黴食物而言,該扔的時候還是要舍得扔掉,因為在發黴食物中可能潛藏著黃曲黴毒素, 作為1類致癌物,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其最容易藏在發黴變質的花生、紅薯、瓜子和甘蔗中。
隔夜飯菜同樣是個大問題,很多人在烹飪時掌握不住量,以至於經常有剩飯剩菜,扔掉又覺得可惜。於是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食用隔夜飯菜。而隔夜菜,尤其是綠葉菜中,往往含有硝酸鹽,其在細菌作用下會轉變成亞硝酸鹽,對人體造成傷害。
三、“吃”出來的癌症
吃可以說是最大的問題,比如有的人喜歡吃紅肉,然而需要明確的是,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其實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還有的人喜歡吃鹹, 尤其是醃制食物,可是鹽吃得太多會刺激炎症反應,並對靶器官造成損害。
另外國人普遍有趁熱吃的習慣,什麼東西都喜歡趁熱吃,總覺得趁熱吃好,殊不知長期趁熱吃,尤其是食用過燙的食物或熱飲,很容易損傷食管黏膜,食管黏膜一次次受傷,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導致癌症。
還有一些不良的嗜好,比如喜歡吃檳榔,喜歡喝酒,這些無疑都是致癌因素。
四、“作”出來的癌症
人難免都會放縱自己,偶爾放縱可以理解也無傷大雅,可長期放縱一系列問題就隨之而來。比如長期熬夜,越熬越上癮,結果熬夜導致內分泌激素水平紊亂,使得細胞代謝異常,影響本來正常的細胞分裂,最終導致細胞突變。
又比如長期處於負面消極情緒中,或者長期過度勞累,這些無疑都為身體後來的崩潰埋下伏筆。
五、“懶”出來的癌症
懶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是人都想偷懶,可有些懶真的不能隨便“偷”。就比如有的人習慣了憋尿,平時懶得上廁所或者來不及上廁所,結果久而久之損傷了膀胱就算了, 還很容易引發尿路感染,甚至於危害腎髒,刺激前列腺,誘發炎症等等。
又比如懶得運動、懶得體檢。懶得運動很好理解,這裏就不多說了,懶得體檢確實是個大問題,臨床上有很大一部分癌症患者都是硬生生拖到晚期了,症狀明顯了才想起來去醫院,然而在那之前一提到體檢,總有各種理由推脫。
六、“染”出來的癌症
這裏主要指的是細菌病毒感染,因為有些癌症其實和某些細菌病毒感染存在很大關系。
就比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會增加肝癌發生風險;HPV感染則和宮頸癌、肛門癌乃至口咽癌等有關。此外有些細菌也和癌症發生相關,就比如幽門螺杆菌和胃癌、胃淋巴瘤有一定關聯性。
除了以上6點,遺傳其實也是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比如說乳腺癌,就有明確的家族聚集發生現象,這類患者一般攜帶不穩定的缺陷基因,所以更容易罹患乳腺癌,並且這種缺陷基因很可能遺傳給下一代。
最後我想說的是,通過以上內容我們會發現,其實很多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雖然遺傳因素表面上看起來無法控制和改變,但只要我們有足夠的意識,如果真的有明顯的癌症家族傾向,完全可以早期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