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字體大小:
2025年5月26日 -
:
原創
作者:沐沐歷史
這文章最初寫得簡略了點,結果很多人反映看不懂,這裏擴充下。
夏朝是確實存在的,很多人因為夏朝時期的文獻缺乏而否定夏朝的存在,這是不對的。殷商之前肯定有一個朝代,但是迄今沒有找到作為這個朝代證據的考古挖掘,而且這個朝代是否就叫做“夏”也是有疑問的。
如果中國像印度一樣沒有歷史記載,胡夏和西夏沒有文獻,也沒有歷史記載,今天也會被人質疑是否存在,而且僅靠考古,也沒有什麼古跡發掘,
也會有人說不存在,
我是舉的這個例子。
假設下,如果中國歷史跟印度一樣,完全沒有史書記載的傳統,幾千年來,人們發現了這樣兩個國家,在別國(蒙古國)記載的史書中。
胡夏
西夏
蒙古國史書中提到,中國1500年前有一個夏國,1000年前也有一個夏國。至於它們的事跡,毫無記載。
我們想了解清楚這兩個國家是不是就是傳統中的夏朝。
首先采取兩個標准方法:
1、考古。2、查閱歷史文獻。
第一個辦法,發現有一個夏國,幾乎沒有留下任何遺址,被毀滅得一乾二淨(假設西夏佛塔也不存在了),發現了一個遺址,在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叫做“達來呼布文化”,發現俄羅斯記載,這裏也叫作“黑水城”,而文獻也被俄羅斯搶走了。
還有一個考古遺址發掘出了另外一座城池,在陝西榆林靖邊縣城北58公裏處的紅墩界鄉白城子村,叫做“白城子文化”,結果發現這座城市幾乎也是廢墟,根據蒙古國文獻記載,曾經有蒙古國人來過這座城市,記載叫做“統萬城”。
除了兩座空城之外,沒有發現其餘遺址,全被毀滅了。
查閱文獻資料,發現歷史上壓根就沒有這兩個國家的記載。
第一個夏國沒有什麼記載,只不過蒙古國記載,自己的祖先柔然曾經被一個皇帝擊敗,這個人說過一句話,他也曾經滅過一個夏國,除此之外,再無記載。
第二個夏國,更無記載,雖然蒙古國偉大的成吉思汗曾經攻打過這個國家,可是這個國家是不是被成吉思汗滅亡,之後去了哪裏,歷史上毫無記載。
這兩個國家是什麼民族建立的?用的什麼文字?不僅沒有文獻記載,也沒有考古挖掘,所以不存在。
所以,歷史再也不是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內容了,變成了黃沙上的兩行文字,被風一吹就散。
於是,我們不可能知道1500年前的十六國時期,有過一個叫做拓跋燾的人。
不可能知道,16歲的他就敢率領十萬人遠征草原,大敗柔然,斬首數千人。
不可能知道,曾經叱吒風雲的匈奴族並未滅亡,劉勃勃率領一支匈奴人,在國破家亡之時,從寄居羌族姚氏門下,忍辱負重,嘗盡世間之苦,再到改名赫連勃勃,自立,創立黃土高原上的草原帝國夏國,向那個遠古神秘的夏國致敬。
赫連勃勃
不可能知道,拓跋燾滅胡夏,三征統萬城的故事,最初,拓跋燾故意示弱,顯示出想退兵的跡象,胡夏國王赫連昌,派大軍出城,和魏軍大戰,正好這個時候風雨大作,
拓跋燾發揮大無畏的勇氣,親自冒雨拼殺,迎著風雨雷電,帶領鮮卑騎兵,大戰夏國匈奴騎兵,情勢一度十分危急,拓跋燾還曾經墜馬,差點被砍殺,
在拓跋燾身先士卒的砍殺下,魏軍士氣大振最終大敗夏軍,拓跋燾帶領魏軍強勢攻取統萬城,這一座號稱堅不可摧的城池,就這樣被攻克了。
在攻克統萬城的時候,拓跋燾曾經化妝潛入城中刺探敵情,結識了赫連家的公主,赫連勃勃的女兒,滅亡了胡夏後,拓跋燾就迎娶了這位赫連家的公主,她就是赫連皇後。
不可能知道,拓跋燾掃平群雄,一統北方。同時代,南方的劉裕北伐,金戈鐵馬,攻克洛陽長安,氣吞萬裏如虎的壯舉。
劉裕
不可能知道,劉裕北伐長安,滅亡後秦後,同樣迎娶了後秦的公主姚氏,成就了兩段佳話。
這個夏國有這麼多精彩的故事和細節,
如果中國是一個沒有史書的國家,如果中國的史書被焚毀,散失,這些故事都沒人知道,這些國家也會被人懷疑是否存在過。
盡管這一切,並沒有一本史書記載這個國家,在《晉書·十六國載記》中有過記載,就一篇文章,但就足夠了。
第二個夏國的故事也很精彩。
如果沒有史書,不可能有人知道,這個民族屬於羌族中的党項族,可是他們的王族頑固認為自己是拓跋王族,是拓跋燾的子孫。
不可能有人知道,有一個大英雄李元昊反宋稱帝,強制推行党項傳統發式,禁用漢族發式。他自己先做榜樣,自行禿發,隨後發布
禿發令
,限時三日,否則殺之。於是,“民爭禿發,耳垂重環”。他還參與創制本民族文字,即
西夏文
。建立蕃學,培養党項統治人才。
不可能知道,這個國家剛一建立就遭到了宋朝數十萬大軍的圍攻,李元昊善於用兵,先後在好水川、三川口、定川寨三次大敗宋軍,宋軍全軍覆沒。
不可能知道,這個國家雖小,卻也創立了自己的文字。
不可能知道,橫掃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在征服西夏的過程中,啃到了硬骨頭,一個人口僅僅300萬的小國,抵擋住了數十萬蒙古大軍,在靈州之戰中,10萬西夏軍隊全部戰死,一個不留,沒有一個人投降。
不可能知道,成吉思汗一直到去世,都沒能滅亡西夏,一直到死後,秘不發喪,蒙古大軍才滅掉了西夏。盡管也有野史說成吉思汗晚年迎娶了西夏公主而死。
不可能知道,盡管西夏滅亡,城池被屠,可是西夏人依然存在著,只不過變成了鄂爾多斯蒙古人、寧夏漢人,一直到明朝弘治年間,都有西夏文的墓碑,頑強顯示著身份。
盡管這一切的西夏,甚至都沒有一本專門的史書,只不過在《宋史·夏國傳》中有過記載,就一篇文章,但就足夠了。
有了史書,不僅證實了這些歷史,我們還知道了這些人的喜怒哀樂,這些人才變得不是符號,而是活生生的人。
歷史上還有一個夏國,也叫作“夏”,發現了二裏頭遺址,在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二裏頭村,不過也沒有文字。
盡管《史記·夏本紀》記載了這個王朝的故事,可是司馬遷畢竟距離這個時代幾千年了,能得到的資料十分少,史料缺乏細節。
正因為中國是有數千年修史傳統的國家,才有了這些記載和細節,歷史才變得有血有肉。
可是對於夏朝,我們知道得太少了,只知道殷商不是憑空出來的,可是夏朝有太多的未解之謎:
1、夏朝人是什麼民族,說的什麼語言,是否有文字?
2、夏朝是與殷商和周並列存在的,還是繼承存在的?
3、夏朝是突然間滅亡的,還是延續著緩慢滅亡的?
4、殷商時代的土方、鬼方,甚至周朝之後的匈奴,是否是夏朝後裔?
這些都沒有答案。
甚至史書記載的很多夏朝的人,比如大禹、啟、後羿、孔甲,事跡太簡略,還夾雜著神話傳說,這讓人怎麼看?可惜了史書的簡略。
可是,我們不能否認夏朝的存在啊。
如果沒有史書,胡夏和西夏也只是傳說而已,歷史上不能認定有這3個夏國,只是神話傳說,加上什麼孫悟空、火焰山之類的,變成了歌謠,配上咖喱和歌舞,世代傳唱,因為西遊記這個故事,原型最早來源於西夏國,如果沒有歷史記載,甚至胡夏和西夏也會被人認為是不存在的。
最大的問題是,夏朝是後人對其的稱呼,如果它不是這麼自稱的,歷史上還怎麼去找它的蛛絲馬跡?
就像第三個夏國,宋朝稱呼它為西夏,可是它自己並不稱呼自己為夏國啊,它自稱“大白高國”。
可惜啊,沒有歷史文獻記載的民族,就永遠搞不清楚自己國家的歷史。
但我們不應否認夏朝的存在,我相信這些謎底終究會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