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這裏有座“千年土堆”,都說為了見證浪漫愛情,專家卻發現了古墓_石像_王建_考古


字體大小:
2025年7月20日 -
:       
 

原創

作者:彤陌紅塵

縱觀上下五千年,世人多以征殺戰場的英雄為榜樣,卻往往忽略了浪漫情懷;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卻成了古代“浪漫主義”愛情的典範,而那座《鳳求凰》未散的“撫琴台”,自然就成了古人美好愛情的見證。可惜時過境遷,數千年的歷史歲月早已將具體位置吞沒,以至於世人錯把一座大土堆當作了傳說中的“撫琴台”;可誰也沒想到,這座“大土堆”的真實身份竟然是座千年帝王古墓,還發現了一尊石像,專家說“全中國僅此一尊。”

這要先從成都“五裏鋪”說起,此地本來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卻有著一座千年歷史的“大土堆”;本地人口口相傳,這就是司馬相如當年以琴音傳情,一曲《鳳求凰》造就一段浪漫愛情的“撫琴台”。但這裏需要強調一下,傳說中的“撫琴台”遺址不止這一處,在其他地方也有;為了弄清楚到底哪裏才是真的“撫琴台”,考古專家還專門翻閱了史料。依據《益州耆舊傳》的記載,司馬相如的故居在“成都橋西二百步處,少城中笮橋下一百多步處”,也就是古“寶雲庵”附近;直到數十年後,考古隊還在此處發掘出了古代建築,同時證明了真正的“撫琴台”並非在五裏鋪。

那麼問題是,五裏鋪的這座千年“大土堆”又是乾什麼用的?這個問題隨著1940年的戰爭也被擱置,轉而變成了在此處修築“防空洞”;可隨著挖掘,人們竟然發現了一座青磚砌成的牆。很明顯,“大土堆”下面應該是一座古墓,隨後專家也證實了這一點;可遺憾的是,還是因為戰爭的原因,考古發掘工作困難重重,只能又重新回填,暫時將其擱置。直到數年後,四川戰事平息後,考古隊才再次回到這裏,並重新進行了考古發掘;這次沒讓專家們失望,不僅證實了這是一座距今兩千年的古墓,還是一座等級非常高的帝王陵。

amocity
amocity

  


證實這一切的是墓中發現的一卷“哀冊”,類似於墓志銘,上面同樣記載了墓主人的生平事跡;不僅如此,專家還出土了完整的7套“玉大帶”,還有玉璧、玉環、銅器、陶瓷器、鐵豬、鐵牛等數百件珍貴文物。這裏還是要強調一下,當時還處於局勢不定的時期,考古發掘工作也顯得十分困難;這次考古專家成功完成發掘工作,同時還能出土如此多的珍貴文物,在當時也是一件震動中國文化界的大事,尤其是墓中發現的一尊石雕像,直到如今在全中國也僅此一尊。

這尊石像雕刻的不是別人,正是這座古墓的主人——“前蜀高祖”王建。說起這個王建,本是唐滅之後的一方割據勢力,後在成都稱帝,史稱“前蜀”,其陵也被稱為“永陵”或“永陵地宮”;公正的說,“王建”在歷史上並不是什麼出類拔萃的人物,但他的“石像”為什麼讓專家如此震驚呢?先從“石像”本身來看,這尊石像呈現的是“坐姿”,通高和真人相似;整尊石像線條簡潔又不失細節的把控,諸如石像腰間的玉帶、頭巾和皮靴等處細節,很明顯是經過匠人精心雕琢而成。

amocity
amocity

  


看得出,這尊石像在刻意塑造真人的容貌,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古代第一尊“寫實”雕塑,這對歷史研究和千年前的藝術技藝提供了很高的研究價值;史料記載王建的容貌為“隆眉廣顙,龍睛虎視,狀貌偉然”,這尊石像也大抵如此,因此專家戲稱為“這是近兩千年前,我國第一張‘真人照片’。”當然,目前我國得存於世的石像不在少數,也有不少屬於文物級別的帝王石像;但是均沒有留下可以佐證其身份的文字記載;而“王建石像”則不同,史料中不僅清楚記載了這尊帝王石像,甚是還明確記載了匠人如何雕造,後又如何搬運到永陵的。

也正因如此,王建石像是我國第一尊“本人”寫真石刻,其意義十分重大,就連考古專家也說,這是全中國唯一的一尊“石刻雕像”;後來“永陵地宮”還成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像”也成了國家一級文物,有興趣的朋友倒是可以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