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寒冬至,守護老人的溫暖與安康_身體_圍巾_李大爺


字體大小:
2025年8月04日 -
:       
 

寒冬至,守護老人的溫暖與安康

作者:有讀

防寒保暖,抵禦冬日侵襲

冬季,那凜冽的寒風宛如一把把銳利的冰刀,對老年人的健康虎視眈眈。當氣溫驟降,老年人高血壓、中風的發病率便會悄然增高,心腦血管病患者更是容易陷入心絞痛、心力衰竭等病痛的泥沼。不僅如此,感冒、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凍瘡等疾病,也常常在低溫的慫恿下肆意侵襲老年人的身體。

就拿隔壁的李大爺來說,去年冬天的一個早晨,他像往常一樣出門晨練,卻因忽視了保暖,回家後便發起了高燒,引發了支氣管炎,在醫院足足躺了半個多月才慢慢康複。這一場病下來,李大爺的身體大不如前,也讓家人揪心不已。

所以啊,老年人在冬季一定要把防寒保暖當作頭等大事。及時關注天氣預報,隨著天氣變化增減衣物,千萬別為了一時的輕便而讓寒氣有機可乘。出門時,帽子、圍巾、手套、羽絨服一樣都不能少,全方位武裝起來,為身體築牢溫暖防線。晚上睡覺時,也要記得換上厚棉被,再准備個熱水袋,讓雙腳不再冰涼,確保一夜好眠。

一、添衣有道,暖身先暖心

amocity
amocity

  


(一)多層穿搭,靈活應變

在寒冷的冬季,給家中老人選衣、添衣可是大有講究。多層穿衣法就如同為老人的身體構築了一道靈活的保暖防線。想象一下,清晨的氣溫較低,老人先穿上柔軟、吸汗的純棉內衣,宛如給肌膚貼上了一層溫暖的 “保護膜”,不僅舒適,還能迅速吸收身體散發的濕氣,讓肌膚時刻保持乾爽。接著,套上一件保暖的羊毛衫或羽絨內膽,細密的絨毛、充盈的空氣層,如同無數個小暖爐,緊緊鎖住身體的熱量。最外層披上防風防水的沖鋒衣或厚棉衣,無論是凜冽的寒風,還是冰冷的雨雪,都能被這堅實的 “壁壘” 阻擋在外。

張奶奶的子女就深諳此道,去年冬天,他們為張奶奶精心挑選了幾件輕薄保暖的羽絨服,內搭羊絨衫,下身是加絨的厚褲子,還准備了好幾條柔軟的圍巾。張奶奶出門散步、買菜時,根據溫度變化隨時增減衣物,整個冬天都過得暖暖和和,感冒都很少找上門。

就像這樣,隨著一天中氣溫的起伏,老人可以輕松地添減衣物,既能保證保暖效果,又不會因穿得過多而行動不便。

(二)重點部位,加倍呵護

老人的頭部、頸部、腳部,就如同身體的 “散熱窗口”,稍不留意,寒氣就會趁虛而入。頭部是陽氣匯聚之處,也是熱量散失的 “大戶”。一頂溫暖的帽子,就像給頭部戴上了一個 “保暖罩”。材質上,毛線帽柔軟舒適、保暖性佳;皮帽防風防水,適合風雪天氣。款式呢,要能遮住額頭和耳朵,全方位阻擋寒風侵襲。李爺爺冬天出門,總是戴著一頂厚實的雷鋒帽,把耳朵、額頭捂得嚴嚴實實的,他笑著說:“自從戴上這帽子,腦袋再也不怕冷風吹啦,頭疼的毛病都少了。”

頸部,連接著頭部與軀乾,這裏的血管豐富,一旦受寒,血管收縮,引發血壓波動、頭暈不適不說,還可能連累呼吸道,讓感冒、咳嗽有機可乘。一條長長的圍巾,松松地繞在脖子上,既能保暖,又不影響老人活動。羊毛圍巾保暖性強,觸感柔軟;絲綢圍巾輕盈順滑,還能在搭配上為老人增添幾分優雅。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 腳部離心髒最遠,血液循環相對較差,保暖難度更大。一雙保暖的鞋襪,是守護雙腳的關鍵。羊毛襪、羊絨襪,保暖又透氣,讓雙腳在冬日裏也能自由 “呼吸”。鞋子的選擇,要注重鞋底的防滑性,厚底、有紋路的設計,能有效防止老人在結冰的路面滑倒。晚上臨睡前,用熱水泡泡腳,水溫在 40℃左右為宜,既能促進血液循環,又能舒緩一天的疲憊。水中加入艾葉、生姜等中藥,驅寒效果更佳。泡上 15 - 20 分鐘,邊泡邊輕輕按摩腳底的湧泉穴,等雙腳微微泛紅,擦乾後穿上厚襪子,一夜都能睡得香甜。

二、飲食調理,滋養冬日身心

(一)營養均衡,三餐有講究

冬季,老年人的身體就像一輛需要精細保養的老爺車,營養均衡的飲食則是優質的 “燃油”,為身體的正常運轉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三餐合理搭配,葷素結合,是飲食的關鍵。

早餐,可准備一份燕麥粥,燕麥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搭配一個水煮蛋,補充優質蛋白質,再加上一小碟涼拌青菜,如菠菜、生菜,提供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午餐,主食選擇糙米飯或全麥面條,它們相較於精米白面,保留了更多的 B 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菜品上,一道胡蘿卜炒肉絲,胡蘿卜富含胡蘿卜素,能保護眼睛、增強免疫力,肉絲則提供蛋白質;再來一碗西紅柿雞蛋湯,西紅柿的維生素 C 與雞蛋的蛋白質相得益彰,美味又營養。晚餐適量減少主食攝入,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養胃安神。清炒時蔬,像西蘭花、芹菜,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助力身體夜間的新陳代謝。

(二)溫熱滋補,適度為宜

冬季,人體陽氣內藏,適當食用溫熱性食物,能幫助老年人驅散體內寒氣,增強身體的抵抗力。羊肉性溫,是冬季的禦寒佳品,清燉羊肉湯,鮮嫩的羊肉在奶白色的湯中翻滾,撒上一把蔥花、香菜,喝上一碗,從舌尖暖到腳尖。桂圓,也稱龍眼,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功效,可直接食用,也能用來煮粥。但要注意,溫熱食物雖好,卻不可貪吃。過量食用羊肉,容易上火,引發口腔潰瘍、咽喉腫痛;桂圓含糖量較高,吃多了會影響血糖穩定,還可能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消化不良、腹脹等問題。因此,要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適量食用,淺嘗輒止方為養生之道。

三、適度鍛煉,煥發冬日活力

(一)運動選擇,貼合身體

冬季的寒冷,可擋不住老年人追求健康的腳步。在選擇運動項目時,得充分考慮老人的身體狀況,挑些強度適中的。太極拳就很不錯,那一招一式,如行雲流水,看似輕柔緩慢,實則蘊含深意。它能有效鍛煉老人的平衡能力,增強腿部力量,預防跌倒。許多老人晨練時打一套太極拳,打完後神清氣爽,一整天都精力充沛。八段錦也備受推崇,動作舒展優美,如同給身體做了一場全方位的 “按摩”,有助於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還有散步,簡單又易行,飯後在小區裏慢悠悠地走上幾圈,既能促進消化,又能享受冬日的暖陽。

不過,運動前的熱身千萬不能馬虎。先活動活動手腕、腳踝,轉轉腰、頸,讓身體的關節 “熱熱身”,喚醒沉睡的肌肉。剛開始運動時,強度要小,循序漸進地增加,給身體一個適應的過程,這樣才能避免受傷,達到鍛煉的最佳效果。

(二)鍛煉時機,安全至上

老人鍛煉的時間也有講究。冬季的清晨,氣溫極低,寒風刺骨,這時候出門鍛煉,血管容易收縮,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最好選擇上午 10 點到下午 3 點這個時間段,陽光正好,氣溫相對較高,身體能更舒適地投入運動。

鍛煉場地的選擇同樣重要。室內的話,要保證通風良好,空氣清新;室外呢,就得挑選平坦、乾燥、沒有積雪和結冰的地方,像小區的廣場、公園的步道都是不錯的選擇。要是路面濕滑,鋪上防滑墊或穿上防滑鞋,多一份保障,家人也更放心。出門時,隨身攜帶個保溫杯,裝上熱水,運動間隙喝上幾口,既能補充水分,又能暖身。

四、情緒調節,點亮冬日暖陽

冬季,那漫長的黑夜、刺骨的寒風,常常讓老年人的情緒如墜寒冬。據研究表明,冬季日照時間短,人體分泌的褪黑素增多,容易使人感到困倦、乏力,情緒也隨之低落。而且,寒冷的天氣限制了老人的戶外活動,社交圈子變窄,孤獨感便如影隨形。

我曾聽聞,小區裏的王奶奶,原本是個開朗熱情的人,可一到冬天,就變得沉默寡言,整天坐在窗邊發呆。家人發現後,輪流陪她聊天、看電視,還帶她參加社區的老年活動。漸漸地,王奶奶又恢複了往日的笑容,她說:“有人陪著說說話,心裏就敞亮多了,冬天也沒那麼難熬啦。”

所以,子女們要多抽時間陪陪老人,聊聊家常,講講外面的趣事。哪怕只是一個電話、一條微信,也能讓老人感受到溫暖。老人自己呢,也可以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像書法、繪畫、養花、下棋,既能修身養性,又能打發時間。平日裏,保持規律的作息,早睡早起,中午適當午休,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晚上睡覺時,營造一個安靜、舒適、溫暖的環境,睡前泡泡腳、聽聽舒緩的音樂,助眠效果極佳,讓好心情從每一個清晨開啟。

五、家居安全,守護溫馨港灣

寒冷的冬季,大多數老人選擇宅在家裏,享受家的溫暖。可別小瞧了這居家的環境,裏面藏著不少安全隱患,得格外留意。

先說室內溫度,一定要適宜且穩定。老年人的身體對溫度變化較為敏感,忽冷忽熱很容易引發感冒、心腦血管疾病。一般來說,將室內溫度維持在 20℃ - 25℃最為合適。使用空調、暖氣時,別把溫度調得過高,與室外溫差過大,老人外出時身體可就吃不消了。而且,長時間開著取暖設備,室內空氣容易變得乾燥,不妨擺上一台加濕器,讓空氣濕度保持在 40% - 60%,這樣老人呼吸起來才順暢,皮膚也不會乾巴巴的。

amocity
amocity

  


在使用取暖設備時,安全問題千萬不能馬虎。電熱毯是不少老人冬天的 “必備品”,但可別徹夜開著,睡覺前提前打開預熱被窩,睡覺時調到低溫檔或者直接關掉,避免燙傷和火災隱患。小太陽、暖風機等取暖器,周圍一米內千萬別放易燃物,像紙張、衣物,以防引發火災。使用燃氣取暖器時,務必保證室內通風良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定期檢查取暖設備的線路、插頭,一旦發現破損、老化,及時維修或更換。

老人行動不太方便,地面要是濕滑,摔一跤可不得了。衛生間、廚房這些容易積水的地方,鋪上防滑墊是個好辦法。洗完澡、做完飯,及時擦乾地面,保持乾燥。家具的擺放也有門道,別擋著老人日常活動的通道,桌椅、櫃子要擺放穩固,要是搖搖晃晃的,老人扶一把都可能摔倒。床邊最好安裝個夜燈,晚上老人起夜,不用摸黑找燈,避免碰撞受傷。

對了,家裏要是有樓梯,扶手一定要牢固,台階上貼上防滑條,給老人的上下樓多一份安全保障。要是老人獨自在家,子女不妨給家裏裝個智能攝像頭,方便隨時查看老人的情況,萬一有個意外,也能及時發現、處理,讓老人居家的每一天都平平安安。

六、出行防範,護航冬日腳步

(一)防滑防摔,步步為營

冬季的路面,就像一個隱藏著無數陷阱的 “溜冰場”,對於老年人來說,稍不留意,就可能摔倒受傷。下雪天、結冰天,路面濕滑程度加劇,老人盡量減少外出。若不得不出門,一雙專業的防滑鞋至關重要。這類鞋子鞋底通常采用特殊的橡膠材質,有著深深的紋路,能像章魚的吸盤一樣,緊緊 “抓住” 地面,大大增加摩擦力。

王爺爺就吃過沒穿防滑鞋的虧,去年冬天,他穿著日常的皮鞋出門買菜,在小區門口的結冰處,腳下一滑,重重地摔了一跤,手腕骨折,在床上躺了好幾個月才康複。康複後的王爺爺,每次出門都格外小心,換上子女買的防滑鞋,還用上了拐杖。

除了防滑鞋,拐杖、助行器等輔助器具也能為老人的出行保駕護航。拐杖的種類多樣,四腳拐杖穩定性強,能為老人提供更可靠的支撐;助行器則適合身體較為虛弱、平衡能力較差的老人,它就像一個移動的 “扶手”,讓老人行走更穩當。家人若能陪同出行,那更是多了一份保障,遇到突發情況,也能及時照應。

行走時,老人要注意姿勢,雙腳微微分開,與肩同寬,身體重心稍向前傾,就像企鵝走路一樣,緩慢而穩重。手臂自然擺動,保持平衡,每一步都要踩實,確認腳下安全後再邁出下一步。千萬別著急趕路,穩穩當當才能平安抵達目的地。

(二)外出規劃,周全考慮

冬季的天氣變幻莫測,老人出行前一定要關注天氣預報,提前知曉氣溫、雨雪、大風等天氣情況,合理規劃出行時間與路線。早晚高峰時段,車流量大、道路擁擠,老人行動不便,很容易在人群、車流中受到碰撞或驚嚇,盡量避開這些時段出行。

出行路線的選擇也有學問,盡量挑選平坦、乾燥、沒有積雪和結冰的道路,避開陡坡、彎道、施工路段等危險區域。要是路程較遠,優先考慮公共交通工具,地鐵、公交車相對平穩,還有座位可供休息。要是家人有時間,接送老人出行無疑是最安心的選擇,讓老人免去路途奔波之苦。

趙奶奶每周都要去醫院複查,以往她總是自己坐公交車去,冬天天冷路滑,子女擔心她的安全,便輪流開車接送。趙奶奶感慨地說:“有孩子陪著,路上安心多了,冬天出門也沒那麼害怕啦。”

總結

冬季,對於老年人來說,是一個需要格外留意、精心呵護的季節。防寒保暖、合理飲食、適度鍛煉、情緒調節、家居安全以及出行防範,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扣,關乎著老人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

家人們,讓我們多花些時間陪陪家中的老人,用愛為他們驅散冬日的嚴寒,用關懷為他們的生活保駕護航。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冬日裏安然無恙,盡享天倫之樂,度過一個溫暖、健康、愉快的冬天。讓我們攜手努力,為老人的幸福晚年添上一抹最絢麗的色彩。

《由-咕嗝AI工具箱-排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