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湖北一明朝藩王墓,連續7次被炸盜,考古隊挖掘後:文物一件不少_墓葬_靖王_工作


字體大小:
2025年8月24日 -
:        
 

原創

作者:愛獵奇的席曉優

他是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兒子,地位顯赫,屬於正統的“皇二代”。

郢靖王的陵墓也堪稱帝王級別,包含了7間享殿,周圍紅牆的長度達到了127丈,地面建築氣勢恢宏。

由於其龐大的規模和奢華的設計,這座墓葬多次遭遇盜竊的侵擾。

amocity
amocity

  


1937年,侵華日軍曾對其進行了長達半個月的猛烈轟炸。

而自1999年以來,墓葬更是屢次遭遇炸盜,盜洞最深可達8米,其中兩次甚至炸穿了地宮的頂部。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最終無一盜賊成功得手!

那麼,這座墓葬為何如此堅固?其中到底隱藏了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當考古隊進入墓葬後,又會發現什麼令人驚訝的情況?

今天,我們一同揭開郢靖王墓的神秘面紗!

2004年冬季,湖北省鐘祥市三叉河村的村支書接到了一個緊急電話。

電話中,有人報告在村旁的山包上,看到有幾個人穿著厚重的衣服,手持工具,悄悄地在土包上挖掘。

村支書心裏一緊,立刻掛斷電話,趕緊前往山包。

然而,當他剛到達現場時,那些人已經迅速消失不見了。

無奈之下,村支書只得向上級部門如實報告了這一情況。

村支書之所以急匆匆趕往現場,是因為那個不起眼的土包,正是朱元璋的第二十四子郢靖王朱棟與其妃子郭氏的合葬墓。

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侵華日軍對墓園地面建築的破壞,幾乎將其摧毀殆盡。

在之後的歲月裏,又經歷了多次人為的破壞與自然的侵蝕,這座原本雄偉壯麗的帝王級陵墓,最終僅剩下了一個不起眼的土包。

早在1961年,郢靖王墓便被列為鐘祥市首批文物保護單位。

到了2002年,這座墓葬更是被升格為湖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文物部門派專人長期守護,這也體現了對其重視程度。

盡管如此,盜墓賊的肆意破壞卻依然難以防止。

正如之前提到的,這座墓葬多次遭遇盜墓的惡行。

為了有效保護這一重要文物遺產,湖北省文物局決定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

那麼,歷經多重破壞的墓葬,最終會為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呢?

2005年11月21日,由湖北省文物局組織的考古隊,來到了郢靖王墓的所在地。

經過一番詳盡的勘探,考古學家們確認墓葬的封土呈現橢圓形,封土高達8米,東西長46米,南北寬35米,總周長120米,地宮為磚室結構。

考古隊員們都十分興奮,這座大規模的墓葬肯定蘊藏著珍貴的文物,尤其是作為朱元璋兒子的墓葬,裏面的遺物定然極具歷史價值。

然而,想到墓葬曾經遭遇的種種不幸,大家又不禁心生擔憂,默默祈禱它沒有遭到嚴重的盜掘。

考古工作開始有序進行。

經過討論,考古隊決定先行清理墓道,計劃在一周內完成。然而,當他們准備動手時,發覺墓土異常堅硬,像石頭一樣難以挖掘。

郢靖王墓地勢較高,墓口位於墓塚的半山坡,土壤乾燥是常見現象,但如此堅硬的土層實屬罕見。

經過一番努力,考古隊終於挖開了部分土層,發現土層由石塊、黏土和碎石交替堆砌,密實度極高,挖掘難度遠超預期。

清理墓道的工作耗費了考古隊員大半個月的時間。

歷經27天,直到12月18日,墓葬的金剛牆和甬道的頂部終於顯現出來。

大家充滿期待,但就在這時,一塊異常的石牆阻擋了考古隊的進一步進展。

這塊石牆就像是磚砌的半堵牆一樣堅固。

經過仔細清理後,考古隊員發現它是兩塊墓志銘,被上下兩條鐵箍固定。

盡管心中充滿了好奇,考古隊員還是小心翼翼地將墓志銘移到了旁邊,並繼續清理。

隨著清理工作不斷深入,墓門的輪廓終於浮現出來。

然而,墓門背後的景象再次讓考古隊陷入了困境。

他們發現墓室門前被三塊巨大石板嚴密封住,每塊石板重約一噸,且四周被鑄鐵件固定,周圍的縫隙也被灌滿了石灰和糯米漿,緊密得幾乎無從下手。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考古隊不得不請來了專業的拆解人員。

盡管這些專業人士面對巨石也有些發愁,但他們最終決定使用舊輪胎堆積到石板的兩側,准備分批開鑿。

經過一番艱苦努力,三塊巨石終於被拆除,墓門的模樣得以顯現。

amocity
amocity

  


墓門為拱形結構,磚封得嚴嚴實實,封堵使用的石灰和糯米漿混合物非常堅固。

經過整整37天的努力,12月28日,墓門終於得以開啟。

現場的考古隊員和附近的村民們都充滿期待。

隨著隊員們小心翼翼地拆除封堵的磚塊,拱門上方的幾塊磚突然被拿掉後,竟然湧出了大量的白色氣體。

這氣體中是否帶有毒性?考古隊員們立刻疏散了周圍的群眾,開始對氣體進行檢測。

經過四五小時,氣體終於散去,考古隊員們才重新開始工作。

氣體的來源其實是墓室內積聚的水蒸氣,證實了墓葬長期以來的防水措施。

通過拆除幾層厚重的磚塊,墓門終於完全顯現出來,門是由兩扇厚重的朱紅色石門組成,每扇門上掛著一把大鎖,門縫大約十公分。

其中一位考古隊員好奇地往門縫裏窺視,看到墓室內一片漆黑,但隱約可以看見霧氣繚繞,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

進入墓室後,考古隊員們發現墓室被分為前、中、後三部分,還各自設有耳室。

進入前室後,考古隊員們幾乎什麼也沒發現,唯獨牆面上有一層氧化後的白石灰。

然而,東側地面上的上百個小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坑的形狀規整,呈橢圓狀,尺寸大約十公分。

細查之下,考古隊員們還發現,坑中有一具未腐爛的木人俑。

顯然,墓室曾多次遭受水浸,這也解釋了為何墓室內的氣體是普通水蒸氣。

繼續深入挖掘,考古隊在耳室發現了三具年輕女性的陪葬屍體,並通過牙齒判斷其年齡都不超過十八歲。

這些女性的陪葬是活人殉葬的體現,這一制度在明代初期曾有實施,直至明英宗臨終時才被徹底禁止。

進入後室,考古隊發現中央擺放著一個棺床,旁邊放著兩只珍貴的元青花梅瓶,一只描繪龍紋,另一只則是四愛圖,極具歷史與藝術價值。

此處還發現了大量的碎片,從中清理出了超過一百件文物,包括國家級文物。

在墓室的東側壁龕裏,考古隊發現了一些郢靖王生前的珍貴物品,包括水晶仙子筆架和瑪瑙龍獸等。

這些隨葬物品的發現,再次印證了墓葬的防盜措施極為堅固,盜墓賊即使進入墓中,也因一堆堆腐朽的碎片而放棄了進一步破壞。

最終,經過一番詳細研究,考古人員揭開了郢靖王墓的全部神秘面紗,清理出的文物為明代早期的歷史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這些發現,無疑將成為考古界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