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嶽飛《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在哪裏?_河北_匈奴血_時期


字體大小:
2025年10月12日 -
:       
 

原創

作者:地圖帝

地圖姬:南宋嶽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有一句“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中提到了賀蘭山,這個賀蘭山在哪裏呢?沒想到@衛大將軍和@風長眼量,這兩個大學的上下鋪兄弟,背景如此相似,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滿江紅·怒發沖冠》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amocity
amocity

  


圖-嶽飛直搗黃龍府 假想路線

@衛大將軍:河北邯鄲-賀蘭山

女真(金)崛起於松花江流域,在白山黑水建立金國,滅掉遼和北宋,並一路南下,迫使南宋皇帝趙構建都杭州。在嶽飛等將領的堅決抵抗和北伐下,南宋收複湖北(武昌、襄陽、鐘祥、隨州等)、河南(鄧州、唐河、信陽、鄭州、洛陽等)等大片土地,尤其是拿下中線軍事重鎮襄陽,使南宋得以喘息,而且北伐之師一度推進至黃河以北的今河北境內。

寧夏的賀蘭山,兩宋時期在西夏的控制下,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都始終拿西夏毫無辦法,嶽飛並沒去過寧夏賀蘭山,這個賀蘭山是另有所指。

《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在今河北邯鄲市區與磁縣之間,位於林峰村南面。河北賀蘭山東西長約10千米,南北寬1-2千米,海拔100多米,不過相對周邊高度只有10幾米。

賀蘭棲真的道人隱居在此修煉,人稱“賀蘭真人”,故名。另一說是因山上長著一種叫賀蘭的花,故名。賀蘭山北麓有條賀蘭河(今牤牛河),河的北邊有東賀蘭村和西賀蘭村。

河北賀蘭山位於河南、河北的交通要沖,南達鄭衛,北連燕趙。北宋初年將領楊延昭曾在其東端高岡上建有車騎關,今還有車騎關村。河北賀蘭山風景不錯,冬天積雪,是古磁州八景之一,引得很多文人墨客為此駐足、吟詩作賦。

嶽飛是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湯陰)人,距河北賀蘭山不遠,嶽飛從戎時曾六次經磁州官道,往返通過河北賀蘭山,對此地非常熟悉。

1127年(金太宗天會五年、北宋欽宗靖康二年、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前後,嶽飛在磁州抗金,任宗澤軍中之留守司統制。1132(金太宗天會十年、南宋高宗紹興二年)前後,嶽飛作《滿江紅》。

磁州為南宋與金交戰的前線,當地有不少和嶽飛有關的遺址和地名,如嶽城、候召等。

@風長眼量:寧夏內蒙古-賀蘭山

《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就是寧夏-內蒙古的賀蘭山。

看嶽飛的用詞,“怒發沖冠”“仰天長嘯”“八千裏路雲和月”,何等壯懷激烈。特別是“八千裏路”,如果配上一座高十幾米的山,或者只能稱為土坡的假山,好比你開一台仰望,配四個自行車輪子。寧夏賀蘭山南北長200多千米,高3556米,只有這種大山才配得上《滿江紅》的磅礴氣勢。

嶽飛是沒去過賀蘭山,但宋朝人都沒去過賀蘭山,這不影響寫詩。

北宋司馬光的《將軍行》:“賀蘭山前烽火滿,誰令小虜驕慢延須臾。”

amocity
amocity

  


北宋呂南公《黃九遊河州》:“黃河東背賀蘭山,回望塵沙萬裏寬。”

南宋李龏的《塞上曲》:“賀蘭山下陣如雲,擬報平生未殺身。”

唐詩宋詞之所以好,因為他們經常用秦漢時期的典故,文化底蘊深厚。

唐朝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作者直接告訴我們,不用猜,他就是寫秦、漢。

宋朝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是秦漢之間、楚漢爭霸時期的人物,比李清照的時代早了一千二三百年。

《滿江紅》中還有一句“笑談渴飲匈奴血”,南宋早就沒了匈奴,這裏也是指秦漢時期的匈奴。

匈奴活躍在秦漢時期,基本盤在漠北,東漢時匈奴就丟失了漠北,一部分西遷,一部分南遷。如果說漠北也有朝代的話,按時間順序是匈奴、鮮卑、柔然、突厥、蒙古。

唐宋時期面臨的北方敵人,主要是突厥、契丹(遼)、女真(金),但唐詩宋詞很少直接用這些名詞,而用匈奴代指胡人。

宋欽宗趙桓被女真(金)人擄走後,寫一首《西江月》:“奸臣招致北匈奴,壯士忠臣何處?”按實情是女真擄走他,匈奴只是唐詩宋詞中對胡人的一個統稱。

總之,只有寧夏-內蒙古的賀蘭山,才符合《滿江紅》的整體意境,嶽飛的志向是要直搗黃龍府(今吉林長春農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