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字體大小:
2025年10月21日 -
:
原創
作者:歷史文章鑒賞
中國幅員遼闊,東西縱橫八千裏,南北橫跨又何止一個氣候帶;正是地域太大,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氣候和習俗。以今天的考古發現來看,古之喪葬形式多樣,大凡百姓就地安葬,王侯將相多鑿山而葬,而像秦始皇這樣的“千古一帝”,不僅整座驪山都是他的墓葬,就連棺槨也是“銅棺”(也有說“金棺”的);如果說秦始皇的“銅棺”是一個極端的話,那麼在新疆發現的“紙棺”就是另一個極端了。
所謂“紙棺”,就是用“紙”糊成的棺材。有的朋友或許要站出來說話了,如今“紙棺”並不少見,大多由多層瓦楞紙按模具膠合而成,也是一種提倡環保的產物;但是,這裏要說的“紙棺”可不是為環保而生,也不是現代的產物,而是距今1700多年前的唐代,因為沒有材料而衍生出的一種奇特棺槨。如果僅僅是“紙”糊的棺材,頂多算為奇特,但在新疆發現的這副“紙棺”可沒這麼簡單;據考古專家介紹,“紙糊”的棺材上還隱藏著唐代的軍事機密,是我國考古史上發現的最有價值的棺槨。
說這話還要先到新疆的“阿斯塔那古墓群”,對考古感興趣的朋友對這個地方並不陌生,因為這裏有著500多座千年古墓,時間跨度從晉代一直延續到唐代後期;“阿斯塔”在中外考古界、歷史學界均受到了廣泛重視,還有“地下博物館”之稱。自1959年開始,直到如今考古發掘工作仍在進行,期間也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古代名將“張雄”的家族墓,當時還出土了距今兩千多年的“水餃”,不僅外形和今天的水餃相似,就連裏面的肉餡也與今天無異。
當然,這裏要說的不是“張雄”,也不是距今兩千多年的“水餃”,而是1973年發現的另一座距今1700多年的古墓——唐代名將“張無價”,以及他的“紙棺”;說起“張無價”可能有的朋友對他不是很熟悉,這裏也簡單加以介紹。“張無價”是唐代李世民時期的著名將領,此人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先後為大唐抵禦西北外強,著名戰績有平定石國、九胡、突騎施;之後古“絲綢之路”開辟,途中有一個“高昌國”,自以為扼守絲綢之路為天險,公然與大唐為敵。
李世民大為震怒,遂派遣大軍將“高昌國”平滅,並設立都護府駐與此地,史稱“西州”,而“張無價”就是這裏的軍事將領;之後張無價病逝於此,但尷尬的是,安葬卻成了一件困難的事。理由很簡單,古“西州”天氣炎熱,屬於典型的大漠戈壁氣候,當地人安葬逝者多以草席裹屍;但“張無價”既是漢人,有著傳統的落葉歸根觀念,同時他也是地位頗高的大將軍,自然不能草草的以“草席裹屍”下葬。
但是炎熱的沙漠氣候又不允許人將屍首運回大唐故土,即便想就地安葬也頗為困難,因為此地連制作棺槨的木料都沒有;無奈之下,“西州”軍民就想出了一個“奇怪”的主意,硬是用紙給“糊”出了一副棺槨。當然,這些都是1973年,考古專家們在他的墓葬中找到的文字記載;當時專家發現這副“紙棺”的時候也頗為震驚,因為上至殷商、西州,下到近代百年,考古發掘中從來沒有發現過“紙糊”的棺槨;同時這也讓專家們極為震驚,按常理來說,在古代無論是哪一方水土的人,其死後都會得到相應的尊重,用“紙”來做棺材既不能保存長久,也顯得對死者極不尊重。
在發現之初,呈現在專家眼前的景象也的確如此,整副“紙棺”已經破碎不堪,甚至連棺材底都掉了下來,而“張無價”的遺骸已成了一具沒有水分的乾屍,身下就壓著也已碎裂的棺材底;這樣的景象實在讓人難以和“名將”這樣的詞匯聯系在一起,難道這是古“西州”漢人將領特有的喪葬風俗?不僅如此,整副“紙棺”顯得黑漆漆的,上面似乎還密密麻麻的寫有字跡;很明顯,就算是1700年前軍民為其“紙糊”棺槨,用的紙張居然都不是乾淨的白紙,而是已經被使用過的“廢紙”。
在場的所有人都大惑不解,甚至連考古專家、史學家也不解其意;這明顯的是對死者的不尊重,說對“名將”的褻瀆也不過分。難道是“張無價”生前做了什麼壞事,以至於引起了公憤,這才故意如此的?專家也多方查證史料,甚至數次仔細檢查了整座墓室;可得出的結果是,無論是史料還是墓室,除了“紙棺”之外都顯得很正常,甚至史料中還對“張無價”贊賞有加。用“紙”做棺材已經很奇怪了,用“廢紙”就更讓人難以理解;最後專家又把注意力放在了“紙棺”上面;專家研究的倒不是“紙棺”的構造,而是其“廢紙”上面的模糊字跡,後經數年辨認,專家興奮的說“這才是對死者的最高贊譽!”
這些“廢紙”可不是普通寫過字的草紙,而是1700年前,“西州”都護奏請大唐朝廷的奏折底稿,以及大唐回複的來往信函;上面內容極為豐富,有當時“西州”的軍隊人數及詳細軍事部署,有多場戰爭的詳細過程,有“張無價”的具體指揮詳情,甚至還有大唐回複的“表彰信函”。這麼詳細的“史料”,即使現存的古籍中也不可能如此清楚,甚至可以說這幅“紙棺”上的內容填補了很多歷史空白;說到這裏也就明白了,“西州”軍民用廢紙給張無價做棺材,不是對他的褻瀆,而是給他的最高贊譽。
很明顯,這些“廢紙”記載的都是張無價在西州之地做出的諸多貢獻,尤其是朝廷發來的表彰信函,更是代表了其一生的最高榮譽;古代軍人素以“馬革裹屍”為榮,而張無價能得以“榮譽加身”,其人在西州軍民心目中的地位也就顯而易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