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5年11月28日 -
:
原創
作者:夏目歷史君
“司馬家”在中國歷史上也算得上是鼎鼎大名的大族勢力,特別是在漢朝末年,司馬家族中湧現出了包括司馬懿在內的一批頂尖人才,後來司馬家族更是篡位,建立晉朝。
但晉朝滅亡後,司馬懿後代卻幾乎被“斬殺殆盡”,司馬家族到底是得罪了誰?為什麼會成為歷朝歷代的皇族當中,下場最慘的存在呢?
司馬懿的後代會有如此結局,是因為當年犯了兩個特別明顯的錯誤,最終造成家族滅亡。

第一,與司馬懿有關。在他人生最後階段策劃了一次政變,誅殺了政敵,為之後司馬家族篡位打下堅實的政治基礎,這次政變便是“高平陵之變”。
本來大家認為:這場政變和之前歷史上發生的很多起,不會有太大區別。但問題在於當時司馬家族沒有履行自身承諾,這是司馬家被後來世家大族拋棄的開端。
要想明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還得從那時政局開始說起。
魏明帝去世後,新上台的皇帝相對年輕,並沒有辦法處理朝政,所以魏明帝留下幾個輔政大臣——而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輔政大臣分成了兩個派系。
一個是以大將軍曹爽為代表的曹氏宗親,而另一個為團結在司馬懿周圍的世家大族勢力,這兩個陣營相互爭權,但因為曹爽本身是皇室,所以一直能壓制住世家大族陣營。

後來世家大族不願坐以待斃,索性在司馬懿帶領下,趁著曹爽不在帝都發起政變,強迫對方交出手中大權。其實曹爽作為當時曹魏王朝最有權勢的人,不可能會被輕易擊敗,更別說他手裏還有軍隊。
若是那時曹爽能抵抗到底,司馬懿估計很難取勝。所以司馬懿便做出一個決定——他要誘導曹爽投降,司馬懿當時承諾:只要曹爽放棄抵抗,就不會追究他的責任,能保住富貴。
而曹爽在思慮再三後,還真選擇放手。只是讓曹爽沒有想到的是,司馬懿卻沒信守承諾,抱著不留後患的心態,在曹爽放棄抵抗後誅滅其一家。
因為這件事,司馬家徹底失去信譽,之後也基本沒有哪個大家族敢全力支持司馬家。
即便是後來的東晉小朝廷,主持朝堂的也算是司馬家,反而是曾經聽命司馬家的其他大族。司馬家作為最開始破壞政治生態的政治勢力,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慘重代價。

不過如果僅是一個高平陵之變的話,還不至於讓都消亡。但讓人無法理喻的是,之後的司馬家族又犯了第二個大錯,那就是在公開場合弑殺皇帝。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家族基本上控制朝綱,再往後等司馬懿去世,他的兒子繼承家族的爵位和權力,逐漸成為曹魏實際上的控制者。
當時曹魏的皇帝曹髦,在司馬家族眼中也就只不過是一個傀儡而已。
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家族完全可效仿西漢末年王莽篡漢一樣的路子,使用較為溫和的方式奪取政權,畢竟當時司馬家族已然是實際上王朝掌控者。
但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當時的曹魏皇帝曹髦非常強硬,他並不願意輕易放棄祖輩打下的基業,一直試圖反抗。最後曹髦在奪權的時候,當街被司馬家族親信砍殺。
這件事嚴重影響了歷史進程,使得當時的政權更迭徹底失去溫情,變成你死我活的鬥爭。

所以在東晉滅亡時,繼任的王朝對司馬家族表現的也非常殘酷,這是導致司馬家族徹底被誅滅的根源所在。
司馬家族誅殺曹髦影響在於,在那以前的皇權更迭之中,還從來沒有過一個皇帝是在公眾面前被殺。
其實歷史上並不是沒有傀儡皇帝,在東漢中後期的時候也集中出現過外戚乾政,宦官乾政到最後毒殺皇帝這種事情,但這都只僅限於上層。
而在兩漢時期的權臣,最多也是廢立皇帝或者篡位僭越,比如霍光、董卓。
當年霍光廢帝是說海昏侯“不賢明”,僅廢了他的皇帝位;就算是殘暴如董卓也只是廢除皇帝,也一度試圖迫使其禪讓,而不是當眾砍殺皇帝。
當年曹魏篡漢的時候,同樣沒有殺一直是傀儡的漢獻帝,給他封過一個山陽公爵位,安享晚年。

而且在他的封地內,可以繼續奉漢正朔,面對曹魏的聖旨可不稱臣,也可不拜,理論地位仍在諸侯王之上。去世後,漢獻帝甚至依舊以天子禮儀入葬,並且得了一個“孝獻皇帝”的諡號。
而後來司馬家族當街砍殺當朝皇帝,讓很多人都意識到皇帝其實和普通人沒什麼區別,他們也同樣會死。
如果沒有大權在握的話,傀儡皇帝甚至還過得不如普通人,那打破了這層“皇權面紗”的司馬家族,會在混亂的南北朝時期被消滅殆盡也就很正常,因為他們再也沒有了皇帝身份作為庇護。
比如東晉滅亡時,最後兩位皇帝晉安帝、晉恭帝也都是被清算而死。
晉安帝時爆發過著名的桓玄之亂。桓玄起兵造反逼迫晉安帝禪位,他還追封父親桓溫為宣武皇帝。但只過三個月,他建立的新王朝就搖搖欲墜,另一個野心家劉裕趁機崛起。

公元404年春,劉裕在京口起兵,很快進入國都建康,桓玄在逃亡途中被殺。之後,劉裕迎接安帝司馬德宗複位,他自己也成為新權臣。
但劉裕不甘幕後,過了十餘年晉安帝被他派出的刺客直接勒死在皇宮東堂。安帝死後,劉裕扶持恭帝即位,而這位末代皇帝也只是一個負責禪讓的“空殼”,乾了一年多就被迫禪讓,然後被降封為零陵王。
不過他根本不自由,被劉裕親信隨時監視,最後劉裕依舊不放心,在即位一年多後派刺客刺殺,之後司馬家族也在政治清算中基本消亡。
正是因為當年司馬家族開了當眾謀殺皇帝的好頭,讓劉裕在東晉末年毫不掩飾的弑君。
東晉再往後基本上沒幾個亡國之君的家族能有好下場,不管是唐宋,還是明清,建立政權後對前朝皇族的清算是一個比一個慘烈,最多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

可以說,自西周建國分封商朝後人為諸侯王建立起來的樸素政治慣例,在司馬家族這裏就基本上不存在了。
其實司馬家族所開創的晉朝,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水平最低劣的王朝之一。在西晉時期,就因為嚴重的宗室內亂和各種錯誤政策導致北方淪陷,少數民族入主中原。
雖然後來生活在北方的少數民族逐漸被漢族同化,但生活在北方的漢族確實曾飽受苦難。
而且文人吃五石散這樣的東西,來逃避生活的頹廢風氣,也是在晉朝“發揚光大”,這種風氣幾乎貫穿了整個南北朝。
直到後來隋唐建立一統,兩晉時期的這類亂象才逐漸消失,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大家很少能夠在各種影視和文學作品上看到晉朝的原因之一。
那作為這個頹廢王朝統治者的司馬家族會消失於歷史長河,也自然是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