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20
字體大小:
2020年8月01日 -
:
2020年,火星與地球的運行在軌道上將趨向於靠近中,這樣從地球往火星發射探測器將比較容易,這樣的時間周期又就叫做火星探測「窗口期」,因此今年不少國家都有火星探測項目,美國、阿聯和我國都會發射火星探測器,歐盟和俄羅斯今年原本也有火星探測項目,但媒體報導近期已取消。
人類為什麼這麼熱衷於探索火星呢?不但是它距離我們地球比較近,更重要的是因為火星的表面環境和地球最為相似,實際上金星距離地球更近,但是金星的表面環境非常惡劣,因此如今世界上的航天大國都熱衷於探索火星。
那麼人類探索火星的目的是什麼呢?只為了到上面去看一看嗎?當然不是的!人類探索火星的最終目的還是希望能像在地球上生活一樣在火星上生活,因為自從人類出現以來,除了美國人登陸過幾次月球以外,至今人類還沒有登錄過其他星球,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人類的腳步必然會向著其他星球延伸,而火星將會是人類涉足的第1顆行星,更何況人類不能一直「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如果地球上發生毀滅性戰爭或者自然災難,那麼人類的歷史將會被終結,而如果人類也已經在火星等星球上生活的話,就不會出現歷史終結的局面,因此將來人類必然會向其他星球移民,而第1個移民的行星級星球,極大的可能是火星。
不過火星表面的自然環境條件地球的差別還是很大的,火星的表面沒有水,到處都像是乾旱荒蕪的沙漠戈壁灘,沒有水就沒有生命能夠生存,而且火星的氣壓很低,只有地球海平面大氣壓的0.8%左右,這種情況下人會感覺到自己體內有一種向外的脹痛感,而且大氣層中主要是二氧化碳,人在火星上面根本無法呼吸,而且火星表面的引力較小,只有地球的40%左右,所以實際上火星的表面環境是不適合人類以及其他地球生物生存的。
人類怎樣在火星上生存呢?原來人類能做的辦法就是在火星的表面建造封閉式基地,在基地中營造類似地球表面的氣壓、氣溫、空氣成分等條件,裡面設置成循環可持續模式,人類就可以在裡面像在地球上一樣生活了,不過由於火星的引力比地球小,人類在火星上生存的時間較長的話,身體結構可能會發生變化。
不過封閉式基地的建設很難承載大規模的人口移民,因此人類如果想將火星變成第2個地球,必須將火星進行地球化改造,那麼有辦法改造嗎?人類的科技能力足夠強的時候,當然還是能改造的!如何改造呢?這是可以嘗試如下辦法!
火星和地球同樣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內,只是火星的表面缺少水,而且火星沒有磁場,無法形成並且維持自己的大氣層,這是兩個最關鍵的問題,如何解決呢?其實向火星的鄰居木星借兩顆星球就可以了。
木星是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行星,它的衛星很多,比較著名的4顆大衛星分別是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又叫伽利略衛星,除了木衛一外,其他三個星球上面的水資源都很多,因此可以將這三顆星球中的一顆與火星合併,那麼火星上就會有足夠的水了。
可能有的朋友看到這裡會覺得是吹大牛,以人類現有的手段當然是做不到的,但是當人類的科技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比如《流浪地球》中人類為了尋找新家園,可以給地球裝上行星發動機帶著地球離開太陽系,實際上這個方法正可以用來移動木星的衛星,在這些衛星的表面裝上行星發動機,也是可以將它移動到火星軌道上的,然後以合適的角度和最慢的速度,促使兩者靠到一起,儘量避免劇烈的碰撞,就可以讓木星的衛星和火星融合到一起,當然這會引起火星地質方面的巨大變化,甚至使得火星成為一顆熔岩星球,但是在火星降溫和塵埃落定之後,木星衛星上的水會冷卻下來,降到火星地面上形成地表水。
有的朋友可能會認為木星衛星上的水太多,比地球上的水還多幾倍,覆蓋的火星上的話,會把火星的表面全部覆蓋,使得火星成為一個水球,但實際上兩者相撞之後產生的高溫會將水變成水蒸氣,而火星的引力較小,其中大部分都會散失到宇宙空間中,但是有一部分會剩下來,在火星的表面形成海洋、湖泊、河流等水域,這樣火星表面的水資源問題就差不多解決了,而且兩個星球的融合也給火星增加了質量,火星的引力也會變得略強一些。
那麼如何維持火星的大氣層呢?其實也可以參照我們地球的模式,一般認為地球大氣層是因為地球磁場保護才存在的,而火星之所以沒有大氣層,就是因為火星沒有磁場,而地球磁場的存在,是因為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時引力激起地球內部的鐵質核心的活動才出現的,參照這種模式,只要給火星配一個「月球」就可以了(火星現有的兩顆衛星質量太小,不足以引起內部的熔岩活動),將木星四顆伽利略衛星中質量最小的木衛二移動到火星附近作為它的衛星,就有可能實現這一設想了。
因此,要想將火星變成第2個地球,簡單來說,只要向木星借兩顆衛星就可以了,當然這其中還有不少技術性問題,比如改變大氣壓和大氣成分等,不過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發展,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將來人類移民火星並非只是夢想。但是想以如上的方式把火星改造成地球這樣的宜居行星,所需要的時間卻是十分漫長的,至少需要幾萬年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