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職場

32歲一事無成,如何改變自己頹廢的狀態?


字體大小:
2020年8月10日 -
:     
 

我表哥,三十二歲負債七十萬,表哥人也很胖,幾乎做不了體力活,水桶粗的肚子;嫂子也跑回了娘家,至今未歸,還有一個十三歲的女兒,但表哥也沒有因此而自我頹廢。

那我表哥是否算是一事無成呢?在我看來也不算。表哥有一個漂亮的女兒,也有房也有車,盡管負債了七十萬,但家庭應有的也有了。

我想說的是,要想改變頹廢的自己,我們首先要學會肯定自己。

一、學會肯定自己,尋找生活中的亮點

頹廢是什麼?頹廢是一種對現狀極不滿意隨後自暴自棄的一種“逃避模式”。從心理學機制上講,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的心理防禦機制會被開啟,與其主動面對時的痛苦,我們更喜歡選擇逃避。

而頹廢,就是這種機制下的產物。當你覺得自己不可能的時候,你就會開始放棄過往的高要求、高標准,既然痛苦不能獲得想要的東西,那不如選擇不要那麼辛苦努力了。

想要改變自己的頹廢狀態,我們就必須學會肯定自己,並去發現生活中的亮點。

三十二歲事業一無所成?沒關系,後面還有幾十年的時間去努力。三十二歲不婚不育?沒關系,有了錢直接辦理領養手續更好。

太胖了減不了肥?不怕,嚴格制訂減肥計劃,管住嘴、邁開腿,三十二歲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會敗給減肥?不可能。

改變,我認為首先需要從我們的內在去做出改變。換一種更為積極的思路去看待自己的周遭一切,看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把事物往好的方向上去想,多肯定自己多一點自信。

樂觀,是我們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

但光改變內在,顯然不夠。盲目的樂觀,比頹廢更可怕。因此,外界也需要我們去做出改變,即策略——行動——複盤。

二、用行動,去扭轉外在的劣勢

人要想不頹廢,首先要端正我們的心態。心態好了,那麼自然做什麼事都有了動力和自我激勵堅持下去的源泉。

心態如果變得積極向上了,那麼我們就可以開始著手去面對生活中的具體挑戰和難題了。

具體怎麼挑戰?唯有做出行動,制訂策略然後複盤總結。

我的建議是,找到讓我們頹廢的具體事務,並以1.2.3.4.作為標記並備注,列出優先級最高的事務,然後依次給出解決方案。

例如,我,今年三十二歲,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是我的事業,工資低、前途低、待遇不好。那麼我應該怎麼做?

把問題寫在紙上,並加以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如離職轉行、報名培訓班學習、向領導提出加薪要求等等。

我們從這些解決方法中,一步一步去嘗試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可以把這假想成一道數學難題,我們用幾個解題方式去嘗試破解這道難題,直到找到最優解為止。

拿減肥來說,同樣是如此。減肥讓身體更健康,生活更有質量,壽命更長。這是減肥的好處和優勢,勢在必行。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解決減肥這個難題呢?

控制卡路裏攝入量具體的做法有:不喝碳酸飲料、少吃油炸高熱量食物等等

增加運動量:能不坐車就不坐車、騎車走路是比較好的日常減肥措施,其次跑步和遊泳也是非常好的方法。

除了減少卡路裏的攝入量,增加運動量之外,還有沒有別的方法來應對減肥?

其實多吃蔬菜、早睡早起對減肥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其實不管是減肥也好,改變職業路線也好。幾乎人生所有難題,我們都能像解答數學問題那樣,從中找到幾個方法並去依次解答。

人生所有難題,知識給你答案。

但問題的另一個變量是:你的執行能力。

你很可能會對離職重新找工作這件事產生很大的懷疑度和不安全感;面對減肥上少吃多動的定律,也極大考驗著你的自制力。

每個活生生擺在我們面前的生活難題,要想給出答案比較容易,但要想按照答案本身去做,這是很多人所做不到的。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的道理。

所以,這裏又牽扯到一個問題:即改變過程中所遇到的阻力。

針對這個問題,或許我們可以從反饋中找到解決的方法。

辛苦減肥一周,所帶來的快感就是反饋。戒煙兩天,就值得向朋友炫耀自己的自制力;而選擇離職重新開始,踏入新的環境新的同事,又何嘗不是一種反饋?

為了這種改變所必要的長久時間,能讓我們堅持到底的,就是改變中所獲得的反饋,這種反饋應該是正向,是積極的,我們需要去留意這種反饋,並讓反饋成為我們堅持到底的必有因素。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不可怕,可怕的是成為“油膩男人”。即喪失了對生活的美好向往,也失去了想要改變的動力和源泉。

如果你對此感到忿忿不平,又渴望改變這種狀態,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具備改變的第一種因素了,即內在的渴望。

因為對很多人來說,他們往往意識不到這些問題。或者說,他們“不願”意識到這些問題,他們視難題為“房間裏的大象”,即使如此龐大,也要假裝看不見。

願你我,都不是房間裏的大象。我們都要學會面對難題,而非逃避難題,這是人生中極其重要的一課。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點擊關注,每天為你帶來更多職場洞察與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