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歐美
字體大小:
2020年8月29日 -
:
察哈爾學會
關於美國從德大舉撤軍
你需要關注的事
美國國防部部長馬克·埃斯珀(Mark Esper)7月29日宣布,將撤出近1.2萬駐德美軍。其中,約6400人將返回美國,其餘5400人將調往波蘭及其他歐洲地區。同時,美軍歐洲司令部將從德國斯圖加特遷往比利時蒙斯。特朗普政府這一決策是出於戰略調整?還是對盟國施壓?其對區域的軍事平衡及地緣政治又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本期明察秋毫我們一起梳理美國從德部分撤軍的前因後果,並探討該決策的政治及軍事意義。
一、美國在德駐軍簡史及其戰略地位
二戰後,美、英、法、蘇對德國實行了分區占領
,此後,美國在德國便保持著軍事部署,並將德國作為其歐洲防禦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隨著美蘇兩國戰時盟友關系的迅速惡化,東西德分道揚鑣。蘇聯軍隊控制了東德。而在西德,1949年4月簽署的《占領規約》規定允許法、英、美在該國保留職業軍隊,並對西德的裁軍和非軍事化保持完全控制。
1952年,美英法同德國簽訂關於結束對德占領、恢複其主權的《波恩條約》,但相關內容直至1954年10月23日,北約成員國同聯邦德國簽訂《巴黎協定》後,才得以落實。根據《巴黎協定》,西德正式加入北約,並允許包括美國在內的 8 個北約成員國在德國擁有永久軍事存在,美國才得以繼續在德國駐紮軍隊
,今天駐紮在德國的北約部隊的相關條款規定仍是以該協定作為基本依據。
冷戰期間,美蘇對峙,駐德美軍規模也隨著兩國的力量對比變化而時增時減。
冷戰結束後,美國駐德軍事人員數量呈下降趨勢。“911”之後,美國開始著手進行二戰後最大規模的海外軍力部署調整,大幅減少在歐洲地區的軍事存在,特別是駐德規模。現駐德美軍事人員共計3.45萬人,包括陸軍2萬人、空軍1.2萬人、海軍陸戰隊1000餘人和海軍800人。
即便駐德美軍人數不斷縮減,作為美軍歐洲司令部及所屬駐歐空軍總部所在地
,以及美軍非洲司令部的臨時總部,但德國在支援美地區軍事行動中仍為極其重要的樞紐。與其他美海外駐軍不同的是,駐德美軍在防止德極右翼政治勢力死灰複燃、維護戰後國際秩序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並一度成為美在德“合法駐軍”的重要依據。
因此,此次美國撤軍決定在大西洋兩岸和全世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然而事發雖突然,但是此事並非美方的心血來潮,而是早有預兆。
特朗普上任以來,屢次抨擊北約各國沒有履行會員國義務,更是多次點名批評德國,威脅稱美國將會減少駐德軍隊數量。去年6月,特朗普訪問歐洲前,美國駐德國大使格雷內爾(Richard Grenell)曾表示:"如果讓美國納稅人繼續為在德國的5萬多名美軍買單,而德國人卻將他們的預算盈餘用於國內項目,是很無禮的。"此後特朗普出訪歐洲時更是繞開了柏林。同年6月13日,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訪問華盛頓期間,特朗普則進一步稱將把駐德美軍調配到波蘭。
2020年6月15日,特朗普再次批評德國違背北約的約定:“我們保護德國,但他們怠乎職守,這不合理”。同時宣布計劃將減少9500名駐德美軍,至7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埃斯鉑正式宣布時,預計撤離美軍數量已上升至1.2萬。
由此可以看出,該政策的實質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以來一系列惡化美德關系行動的延續。
如果結合上述德國在美國歐洲戰略中的重要性來看的話,此次事件對兩國關系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也引發了美德雙方針對該決定作出的一系列爭論。
二、 美德各方對部分撤軍的表態
對於美國從德撤軍,各界意見不一。德內部人士對美國單方面行動、並未就相關決策提前通知歐洲表示質疑,同時也表示美撤軍能增強德國與歐洲的獨立性。盡管美國官方聲稱撤軍對美戰略有利,但許多軍方與前軍方人士都表示強烈反對撤軍。
質疑美國排斥歐洲
單方面作出決定
負責跨大西洋聯盟關系協調的德國聯邦議員拜爾接受德新社采訪時批評道
:“特朗普正在推動西方的衰落。特別是華盛頓方面完全沒有提前知會柏林或布魯塞爾,這令人無法接受。”
德國聯盟党的外交事務發言人瓦德普爾也表示
:
“該計劃再次證明了特朗普政府忽視了領導機制的根本要素,沒有將盟友納入決策機制。這是對歐洲人的又一次警告。”
美撤軍能提升
歐洲主權、獨立性?
德國外交部主管歐洲事務部長羅斯主張將美國政府的決定作為增加對歐洲信心的機會:“我們現在不應該抱怨和哀歎,而應將美國的舉動視為敲響警鐘,是加強歐洲主權的機會。
德國聯邦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羅特根表示:“
美國人誤認為,美國士兵為德國的安全做出了貢獻,但事實是美國將德國作為其自身國際軍事存在的後勤中心。”
美國官方意見:
撤軍是為了戰略轉移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伯稱
這是美國在歐洲重新設防大計劃中的一部分,是“重大戰略和積極的轉變”,“將毫無疑問落實美國和北約對俄羅斯的威懾作用這一核心原則。強化北約、增強對俄羅斯的威懾力、讓盟友安心以及改善美國的戰略彈性”。
美國政界、軍方人士的
反對聲音
22名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共和党議員,於當地時間6月9日致信特朗普
,敦促美國政府不要大幅減少在德國的駐軍數量。
美國駐歐洲陸軍前司令本霍奇斯表示:
“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美國前陸軍歐洲指揮官馬克·赫特林中將也認為
,這是特朗普政府的“危險和短視”。
前美國駐歐洲陸軍司令本·霍奇斯表示,
輪流駐軍和常年駐軍不同,勢必會影響指揮官對當地戰略環境的理解。與特朗普一貫不和的美國共和党參議員羅姆尼稱,這是美國給盟友的一記耳光,美國政府的決定是給俄羅斯的“禮物”。
的確,當前的研究成果大都贊成戰略轉移是美國撤軍的原因之一。但也有專家指出,美德關系的惡化也是轉移美軍的主要原因。近期,默克爾拒絕出席美國舉辦的峰會。去年德方也沒有按美國要求增大國防支出。對此,美國政府也曾公開表達了對德的不滿。可以說,美國撤軍的原因是多面的,而其中的複雜性還有待深度分析。
三、美國從德撤軍原因及目的
美德戰略互信嚴重縮水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征分析稱,默克爾一周內兩度拒絕特朗普關於七國集團峰會的提議或許是此次撤軍消息的直接原因。
《柏林日報》持贊同觀點稱, “特朗普顯然對德國總理默克爾拒絕參加美國舉辦的G7峰會感到憤怒“。因此,美國撤軍被視為德美關系進入深刻分歧期的象征。德國電視一台(ARD Fernsehen)表示,“默克爾冷對特朗普的邀請”,這可能是跨大西洋關系上的首次。特朗普試圖借機表達對默克爾的不滿,並向德國施壓。
“施壓德國”- 殺一儆百
對於美國的撤軍計劃,德國媒體普遍猜測與軍費有關。去年8月,美國時任駐德大使格倫內爾曾威脅稱,由於德國國防開支未達到GDP的2%,美國准備撤軍。
德國是歐洲的經濟大國,承擔的防務開支卻遠未達到美國的預期。埃斯珀在宣布從德國部分撤軍時便表示:“德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應該可以為自己的國防加大支出。”此前,特朗普將德國稱為“拖欠者”。在回應撤軍問題時,他反問道,當德國達不到其對北約的支出承諾時,美國為什麼要保留駐德國部隊?
此外,歐洲防務一體化的積極進展,表現出歐洲獨立趨向,這同美國的戰略和期望相左
。再加上本屆美國政府奉行“美國優先”理念,不再樂意為盟友的防務當“冤大頭”,而是希望盟友為美國駐軍承擔大部分費用。在美國看來,北約其他成員國目前的防務開支普遍偏低,在共同防務中的貢獻度嚴重不足。作為歐洲防務的實際領導者,美國便以強硬態度“實力說服”北約各國增加防務開支,並以減少防務甚至撤軍相要挾下,大多數北約國家不得不確認同意增加防務開支。
但美國在強推北約等盟友增加防務開支上並不順利。美國政府一再敦促韓國、日本等國,為駐紮在其境內的美軍支付更多費用,雖然韓國做出了一定妥協,卻遠未達到美國的預期。在這一背景下,選擇拿德國開刀,可以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迫使其他盟友增加防務開支。
美國全球戰略重心的東移
對於此次撤軍,美國防部長埃斯帕表示,這是對世界各地美國駐軍進行評估後作出的決定。他還試圖向媒體解釋,此舉並非總統對德國的懲罰。不過,無論撤軍之舉是否為所謂“懲罰”,都只是表面現象,其背後所隱含的是美國全球戰略重心的東移。
冷戰結束後,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以及多極化趨勢的出現,國際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轉變,力量重心的變化也逐漸引起了美國關注點和戰略方向的變化。從奧巴馬時代開始,美國的戰略重心就開始東移。從“亞太再平衡”到如今的“印太戰略”
,其內在邏輯是一脈相承的。
不過,美國全球戰略重點調整過程中,在局部地區也有微調。比如,克裏米亞危機之後,美歐和俄羅斯的關系再次急劇惡化,美歐恢複和加強了對戰略對手俄羅斯的擠壓遏制。對美國而言,波蘭比德國距離俄羅斯更近且更好控制,因此成為重點拉攏對象。由此可見,從歐洲、中東等地區部分撤軍是美國戰略東移的重要步驟,而從德國移防波蘭則體現出其在局部地區的戰略微調。
對俄戰略擠壓 — 一石多鳥
美從德撤軍,除了加速推進全球總體戰略東移以及對其他盟國施壓之外,客觀上還對俄羅斯構成新的戰略擠壓。
美國將部分駐德軍事人員增補至波蘭境內,使波蘭成為駐歐美軍前沿部署的重點之一。據外媒稱,根據美波簽署的《加強防務合作協議》,波蘭同意支付美國駐軍的幾乎所有費用,滿足白宮提出的所有要求。這樣一來,波蘭不僅達到了北約關於將2%的國民生產總值用於國防目標的規定,而且將為美國駐軍支付修建基礎設施可能要花費的巨額資金。在美國看來,波蘭此舉無疑給北約其他成員國“帶了個好頭”。
此次撤軍非但不是對歐洲防務的弱化,反而通過北約東擴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歐洲防務。
盡管這一撤軍行動短時期內會對美德關系及美歐關系產生一定影響,進一步激化美德矛盾,但並不會改變目前以美國為主導的北約防務格局。
不過,美軍增加在波蘭的駐軍,將加劇北約特別是波蘭與俄羅斯的緊張局勢,也必然會引起俄羅斯的強烈反制。
對此,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駐歐美軍越少,歐洲才越安全”。
四、 軍事戰略及地緣政治的影響
德國極右勢力不斷壯大
在歐洲民粹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德國內極右翼勢力恐沉渣泛起。
近年來,將“反歐洲一體化、反精英政治、反外來移民”作為核心政治主張的歐洲民粹主義,已從單純思想層面演變為帶有明確政治目標的社會存在。受此影響,以德國選擇党為代表的極右勢力,在圖林根州等地方議會選舉中異軍突起,成為德國政壇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給“後默克爾時代”的國內政治走向帶來更大不確定性。美軍一旦撤離,上述極右勢力可能獲得影響德國防務安全政策的更大空間,這是默克爾政府不願看到的。
美歐盟友關系加劇分裂
撤軍將進一步侵蝕跨大西洋夥伴關系根基,加劇歐洲盟友對美離心傾向。
在歐洲方面看來,美方在未事先與德及主要歐洲盟友溝通的情況下,單方面作出撤軍決定,表明美正從不可或缺的盟友變成“靠不住的盟友”。德國負責跨大西洋事務的協調官皮特·貝爾指出,“美撤軍舉動將動搖跨大西洋夥伴關系的支柱”,美方的不負責任行為,不但將貶損自身在歐洲國家中的信譽與聲望,更會令後者感到沮喪,倒逼其加快防務合作進程和“戰略自主”步伐,在傳統安全領域最大限度擺脫對美依賴。
對俄威懾擾亂全球戰略穩定
美借軍力調整加緊對俄戰略圍堵,單邊退約行為波及地區和全球戰略穩定。
強化在東歐地區的軍事存在,在與俄毗鄰地區塑造對俄軍事優勢,是美近年來在歐洲的主要戰略目標。一旦美方如期將部分駐德軍事人員增補至波蘭境內,並以中歐、南歐和西歐地區現有軍事基地群為依托和支撐,便可形成“大縱深、立體化、全方位”
對俄軍事威懾態勢。
小結
美國作為北約框架的重要支柱,是支持歐洲盟國與俄羅斯抗衡的主要軍事力量;其從德部分撤軍並重新向東部署的戰略決策一方面可被視為對俄威懾,穩定其全球戰略的一步棋,另一方面也象征著美歐軍事同盟的進一步分裂,北約的進一步瓦解。特朗普政府單邊主義及美國優先為主外交政策勢必會深化大西洋兩岸現存的內部矛盾及信任裂痕。本次美軍的重新戰略部署究竟會對地區的權力平衡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充滿不確定性的北約的未來又會駛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學術延伸
撤軍所體現出的北約對俄戰略姿態
據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伯稱,美軍在從德國撤軍之後可能於黑海區域、巴爾幹半島以及波蘭等地區派駐美軍。1997年,北約曾向莫斯科方面保證不在北約新盟國的領土上派駐戰鬥單位。此次撤軍後的戰略部署與其先前承諾顯然不相符合。此部分將著重探討北約-俄羅斯關系從合作走向對抗的原因以及此次撤軍所闡釋出的巴爾幹以及黑海地區對於北約戰略姿態的重要性。
01
戰略“不互信”,北約-俄羅斯關系何以至此?
自2014年俄羅斯違背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兼並克裏米亞並介入烏克蘭內戰以來,北約的東翼戰略部署與方針都呈現出了顯著的發展。北約與俄羅斯的關系從2014年以來急轉而下:在北約-俄羅斯合作停滯的同時,美國與北約盟國將主要精力轉移到了保證其盟友安全的方面上。而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上來說,將北約-俄羅斯關系的惡化僅僅歸結於克裏米亞危機是十分欠缺考慮的:此關系的天然緊張態勢事實上根植於雙方所面臨的安全困境。
北約的持續東擴一向被俄羅斯視為是西方“包圍”與“削弱”俄羅斯的戰略的一部分。
俄羅斯領導人也多次表達出對北約向東擴張的不滿。但在北約眼中,一個在融入西方還是戰略獨立上搖擺不定的俄羅斯也難以成為一個可靠的盟友。
02
“選邊站”的黑海與巴爾幹地區
北約-俄羅斯合作的困境導致了高加索地區、巴爾幹地區與中亞國家長期陷於大國角力的“風暴之眼”。此次撤軍與隨後北約計劃的軍事部署正是自2014年以來北約對俄羅斯“威懾與防禦”姿態的一個延續:在俄羅斯兼並克裏米亞並打破黑海與巴爾幹地區的戰略平衡之後,北約急需展現其在上述地區保護其盟友的承諾;其目的除防止原先的北約盟國倒向俄羅斯之外,更是意圖遏止俄羅斯侵略這些國家。而其防禦性的姿態也十分顯而易見:原先駐紮在德國的空軍基地並沒有遷移至上述區域的計劃,且未來輪值部署的軍隊均裝備防禦性而非進攻性武器。考慮到對於俄羅斯來說,在安全利益受嚴重威脅時俄方完全可能采取預防性行動發動先制戰,此舉這也是為了降低與俄羅斯發生沖突的可能。
然而這樣的戰略部署也並不能夠保證達到北約對俄威懾“升級”的效果,據曾擔任駐歐美軍陸軍指揮官的退役美軍中將本·霍奇斯稱,撤出先前永久駐紮在德國的情報、後勤、防空部隊可能會延後聯盟在戰爭狀況下做出決定的時間,由此損害北約反制俄羅斯攻擊的能力。
END
參考資料
文獻:
徐瑤:《美國海外基地體系的演變:一項基於戰略認知的研究》,載《複旦大學》,2013年5月30日,第101-102頁。
Sharyl Cross (2015) NATO–Russia security challenges in the aftermath of Ukraine conflict: managing Black Sea security and beyond, Southeast European and Black Sea Studies, 15: 2, 151-177, DOI: 10. 1080/ 14683857. 2015.
1060017
Tuomas Forsberg & Graeme Herd (2015) Russia and NATO: From Windows of Opportunities to Closed Door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uropean Studies, 23:1, 41-57, DOI: 10.1080/14782804.2014.1001824
網站: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3zGvvgsPPTE
http://www.xinhuanet.com/mil/2020-08/13/c_1210750244.htm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3598914
https://www.dw.com/en/us-troops-in-germany/g-54384376
https://www.dw.com/en/us-military-in-germany-what-you-need-to-know/a-49998340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0-06/16/content_1992233.htm
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20-07/03/c_139158083.ht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onn%E2%80%93Paris_conventions
dw.com/en/us-military-in-germany-what-you-need-to-know/a-49998340
https://news.tongji.edu.cn/info/1007/74595.ht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25996/answer/63080192
https://www.dw.com/en/us-troops-in-germany/g-54384376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3598914
https://www.dw.com/en/us-troops-in-germany/g-54384376
https://www.dw.com/en/us-military-in-germany-what-you-need-to-know/a-49998340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0-06/16/content_1992233.htm
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20-07/03/c_139158083.htm
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official_texts_87597.htm
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official_texts_25470.htm?selectedLocale=en#:~:text=The%20%22Founding%20Act%20on%20Mutual,Council%20on%2016%20May%201997.&text=The%20new%20security%20partnership%20between,stable%2C%20peaceful%20and%20undivided%20Europe.
https://www.brookings.edu/blog/up-front/2014/12/04/the-budapest-memorandum-and-u-s-obligations/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baltics/2014-04-17/nato-after-crimea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07/29/pentagon-trump-troop-withdrawal-germany-punishment/
https://www.wsj.com/articles/pentagon-to-detail-plans-for-u-s-troop-cuts-in-germany-11596026413
文案:
何牧嶺
屠子琳
汪一放
周一諾
設計:
周一諾
監制:
方柔尹
往期明察秋毫
求分享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