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科學
字體大小:
2020年8月30日 -
:
瀟湘晨報官方百家號
這裏有一群科學家常年致力於探索海洋的奧秘,他們讓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到海洋環境變化、海洋汙染、台風形成原因等科學知識。
這裏先後出過6位院士;擁有浙江省首批重點領域創新團隊,以及自然資源部系統內唯一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國重室”)和三個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與浙江省共建有浙江省海洋科學院。
本周三,海洋二所聯合都市快報共同發起邀請,全城征集15戶親子家庭走進科學實驗室,活動剛一上線,僅兩小時就有200餘戶家庭報名。
29日上午,最終入選的15戶親子家庭,如約而至,有幾戶家庭甚至提早一個小時就已經等候在海洋二所門口。
在海洋二所科研樓15樓會議室,“科學家天團”依次登場。為了這次活動,國重室的6位科學家提前半個月就開始准備,還進行過兩次彩排,深怕孩子們覺得他們講的內容太過深奧難懂。
國重室辦公室主任姜良紅給大家介紹了實驗室相關情況後,張翰博士上台,講了發生於海洋上的天氣現象——台風。從台風的形成到台風對海洋的影響。為了增加互動,每位科學家講完,都會設置提問環節,問題一出,台下的小小科學迷們就刷刷刷舉起手來。
鮑敏博士給大家講了海洋會缺氧的知識。“有些河道會發出臭味來,就是因為河水缺氧了,海洋當然也會缺氧,這時候海裏的魚蝦貝類就會大量死亡。”鮑敏說,海洋二所已經建立了大河口鄰近海域缺氧災害預警預報系統,並在很多業務化部門進行了成功應用。
高級工程師朱乾坤,講的故事則圍繞“衛星遙感”展開。為了拉近跟台下觀眾的距離,朱老師先是拿出了三個人物的圖片來解釋什麼是遙感——《封神演義》中的千裏眼、擁有千裏眼順風耳技能的葫蘆娃,以及火眼金睛的孫悟空。一下子就成功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並迅速圈了粉。等他下台的時候,很多孩子都跑過去要拍照合影。
接下來,大家跟著科學家,一起來到了15樓頂上。邊上就是學軍中學,朝南望去,還可以看到保俶塔,樓頂有兩個白色“巨型足球”——一個直徑6.5米,一個直徑3.5米,顯得格外矚目。海洋二所衛星地面站負責人尹中林說,這兩個“大球小球”,內部是衛星遙感數據接收天線,負責接收極軌衛星監測到的海洋數據。
這是中國接收海洋遙感衛星數據時間最長的地面站。實驗室裏很多研究工作,都是基於這些天線接收到的海洋數據開展的。
參觀完“大小球”,轉場到了2號樓,“科學家天團”的高級工程師劉增宏已經等著大家了。他是自然資源部“杭州全球海洋Argo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長。劉增宏說,科學家在上世紀90年代發明了Argo這種水下機器人,它的名字來源於古希臘神話。幾千個浮標組成的全球Argo實時海洋觀測網,讓科學家可以一直探測到海洋內部。
最後,國重室儀器設備共享中心的張翾老師給大家演示了科學家們探測海洋需要使用的一些儀器設備。
“長大了想做科學家”,參與活動的孩子們異口同聲對著科學家叔叔阿姨們說。童言稚語
Q:過去這一年,有哪些科學事件讓你印象深刻?
A:太多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
(方梓恒 五年級)
Q:你有喜歡的科學家嗎?
A:我喜歡李四光,最近在看他的《看看我們的地球》,喜歡他對科學嚴謹認真的態度。
(梁朱楨 五年級)
A:有,愛因斯坦,他就是個天才,創立了相對論。
(崔馨羽 六年級)
Q:你平時喜歡參加科普活動嗎?
A:喜歡,去年參觀過杭州市氣象局,看天氣是怎麼預報出來的。還參加過一個活動,做過一個小實驗,火在手掌上燒不會痛。
(王均溢 五年級)走進科技成果發源地
都市快報科學傳播中心團隊在浙江省科協指導下,將經典的科普品牌“科技成果科普發布”做了新的衍生——“走進科技成果發源地”。
目前已走進浙江省農科院、杭州高級中學天文社、海洋二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接下來,快報將持續舉辦一系列“走進科技成果發源地活動。通過帶領公眾造訪浙江科研院所和各類科普教育基地,探訪創新型實驗室。希望通過系列親子科學活動,讓浙江的孩子們感受到科學的無窮魅力。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