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財富
字體大小:
2020年9月03日 -
:
《中國質量萬裏行》雜志社
文/子木
2020年疫情對全球經濟撞擊之後,大洋彼岸的美聯儲啟動新一輪超級QE周期,全球各國跟著大放水。
雖然央媽在大會小會上強調,要將“穩貨幣”基調貫穿下半年,要小水精准滴灌,更加靈活適度,然而身體卻很誠實。
數據顯示,今年從3月開始,M2(貨幣供應量)增速突破2位數,已經維持連續6個月的高速增長,要知道,上一次2位數增長還是在2017年的3月份樓市大調控之初出現的。
隨著增速提高,廣義貨幣總量也在快速集聚。截止8月份,全國廣義貨幣總量已經達到了212.55萬億。
要知道2013年時,M2才是100萬億,2020年就跑到了200多萬億,不到7年時間翻了一倍,平均增速達到15%。
這意味著中國除了一二線核心地段的房價和股票市場上的龍頭大股能跑贏印鈔機,其他幾乎全軍覆沒。
(數據來源:禾略研究院)
尤其今年1-6月份更為恐怖。半年時間M2就增加了14.85萬億,已超過2018-2019年13.07萬億總額。
是的,那個熟悉的時代又回來了。
那麼這麼多錢到底去去哪兒了?對大家的生活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樓市是否會因此受益,哪些城市的房價會有起伏?
這些答案大家需要明白。
1
分化的財富
昨天夜裏,一位讀者在微信群裏打趣道:
“我家這裏是國企大院,一波疫情過去,滿大街都是沒上牌子新買的的奔馳寶馬。我們開工了茫茫多的新項目,以前沒結算的老項目都結算了。放水真他X的好用。”
隨後引來成片的吐槽和抱怨。
因為這邊奔馳寶馬是開上了,但那邊,還有一大堆人顯然過得不是太好,有哭喪著臉說工資不見漲的,甚至還有丟了工作去勞動仲裁局告老東家的。
冰火兩重天的氣氛,彌漫開來。
其實按照國際算法,用M2/GDP衡量經濟健康,中國在2018年底的M2就達到了26.3萬億,占GDP比重為193%,是美國的2.8倍,貨幣已經屬於嚴重超發,我們在2018年已經為印鈔機降速。
然而今年誰都沒想到,疫情的出現打亂了貨幣節奏。
保就業和穩增長成為頭號任務,為了能渡過這個檔口,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只能讓印鈔機再次提速。
無奈的是,我們還沒有一個直升機撒錢的機制,居民的收入依然主要依賴工資,所以這部分錢,只能通過信貸的方式,從銀行轉移到企業,再從企業的存款慢慢變成居民的存款。
當然流動性灌溉是一個先來後到,從上到下的傳導過程。國企一般排在民企前,企業主排在員工前,社會財富集中在上遊,然後層層剝離,普通人只能收到最基本的工資收入。
2
剪刀差趨勢
當然這次和歷史有很大的差距,在“精准滴灌”策略下,當局已經通過加強監管,築高了活水流動的“渠”。
尤其是樓市的渠修得最高,例如繼續加強城市限購,限制居民購房杠杆,給開發商設置三道紅線,層層嚴控。
的確,效果是顯著的,炒房客被壓在了五行山下,但樓市的內生動力依然存在,貨幣傳導下,居民財富增長後,又轉而買了房。
備注:增量占比=2019-2020年各貸款主體增量/各項貸款增量總額
根據最新報告顯示,2019-2020年在居民的支出項中,中長期貸款(主要是住房消費),占比高到33.75%,房地產購買力正在積蓄,不斷夯實房價基礎。
在這點上,M1-M2的黃金剪刀差趨勢,顯然更有說服力。
這幅圖很經典,需要大家仔細看。紅線代表M1同比增速,藍線代表M2同比增速。
同期紅線在藍線上方(M1>M2),證明市場流動資金充沛,樓市火熱,房價上漲;同期藍線在紅線上方(M1<M2),證明市場流動資金幹涸,樓市蕭條,房價橫盤或下跌。
如果你仔細核對圖中幾個重點區域,會發現這和歷史上幾個房價上漲周期嚴絲合縫。
我們再來看近期的部分,大概從2018年初開始,M1的同比增速一路下滑,落入M2下端,直至2019年年初才勉強停住跌勢,觸底反彈。
在2019年的走勢中,3-5月以及11-12月都迎來了反彈趨勢;2020年,1月因春節因素和疫情夾擊,觸0,之後便重啟新一輪上漲趨勢。
如果你經常關注樓市,會發現M1的走勢和全國主要城市的樓市行情極其相似。尤其是北京的行情走勢,簡直高度吻合。
(數據來源:貝殼研究院)
這是因為,北京是全國最“吸金”的城市。
北京企業規模龐大金融產業發達,“銀行-企業”的信貸傳導機制成熟,“企業存款-居民存款”的轉移路徑相對公平透明,也就說,央行放水,北京居民儲蓄馬上就起來了,是典型的上遊玩家。
以此我們明白了,貨幣超發至上而下,吸金能力強的城市受惠最大,居民儲蓄增長最快,同時影響房地產成交量,以及房價的漲幅。
總之,吸金能力=房地產價值=房價潛力。
那麼除了北京以外,還有哪些城市吸金能力最強呢?
3
吸金的城市
根據禾略研究院數據顯示,全國主要60城,過去一年本外幣存款增量資金達到14.05萬億,占全國21.36萬億的65.79%,其他近250個城市占比為34.21%。
可見上遊城市對資金的聚集效應,已經超出常人想象。
備注:增量占比=2019-2020年各存款主體增量/各項存款增量總額(數據來源:禾略研究院)
第一梯隊是北上深,一年內資金增加4.43萬億,拿走了20%的錢。其中北京最為明顯,超出第二名上海4萬億,超過深圳2倍。
資金的聚集與分配,讓一線城市居民手中的財富得到快速增長,這也解釋了2020上半年三大一線城市房地產成交高歌猛進的事實。
(數據來源:禾略研究院)
其次是第二梯隊,杭州占位榜首,資金增量占比全國達到4%,吸金能力超越廣州。
杭州這些年發展速度奇快,在科技創新帶動下,完成了城市全產業鏈布局。前段時間杭州螞蟻金服向全球宣告啟動上市,估值近3萬億人民幣,一夜之間5000多人暴富,還引發了當地區域房價的劇烈波動。
其次能站在第二梯隊還有蘇州和成都,都是超新一線城市。蘇州因為樓市大調控被強行按趴在地上,而成都在上半年樓市表現強力,多個樓盤再現千人搶房熱象。
長三角競爭已經有些年頭,在財富積聚能力比拼中,格局已經非常明朗,上海作為老大哥地位紋絲不動,杭州新晉二線老大,之後是蘇州,最後才是寧波和南京。
備注:★為人民幣存款數據,烏魯木齊、保定數據截止3月份(數據來源:禾略研究院)
而且通過第三梯隊可以看出,財富積聚有明顯的城市群效應。例如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緊挨著上海的南通吸金能力竟然高於南京,嘉興作為上海衛星城,吸金能力竟然和安徽縱一省之力打造的合肥,相差不多。
在財富流動層面,現在的粵港澳大灣區顯然要弱於長三角,這也源於城市長期的經濟能力積累。
(數據來源:禾略研究院)
除此之外,武漢因為疫情打擊,資金增量失速,大連不及沈陽,沈陽被定義為東北第一城的概念越來越重,未來也將成為東北財富聚集的核心。
(數據來源:禾略研究院)
從資金總量上排名,中國財富10城,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蘇州、成都、重慶、寧波、南京。
4
流動的選擇
我們再回頭看貨幣增量曲線,上一次M1落入M2下端,是從2011-2015年,也是中國最有名的5年漫漫樓市大橫盤周期。
這次從2018年,M1落入M2下端,已經2年,未來持續5年還是更久,沒有人能預測得知。但這已經不再重要,因為當下的格局已經不同往常,樓市分化、城市分化,很難再現全國大漲格局。
但這時候,M1-M2同樣有研究價值,那就是研究細微波動。吸金能力強的城市,未來的房地產價值和樓市行情,將與央行放水節奏高度吻合。
全球經濟衰退已成定局,那麼全球QE周期注定是漫長的,央行持續刺激經濟,利率下調也與之對應。
在這個無盡頭的大周期中,全國居民儲蓄會逐步提升,但吸金能力較強的城市,居民財富增速一定是最快的,其房價定然會在購買力基礎上,持續上漲,這樣的城市房產擁有投資價值。這是由人口和財富積聚效應必然導致的結果。
當然拋除房價之外,貨幣超發時代還有另一層含義需要我們明白。
首先,大家一定要努力想辦法進入能級更高的城市。你在三四線城市拼死拼活賺錢,人家在一二線城市輕輕松松收錢,這本就是兩個維度的競爭。
如果把時間維度拉升到下一代,貨幣傳導會把不同城市的起跑線拉得越來越長,出生紅利將更加明顯。
其次,想辦法多學習理財技能,保護財富,QE時代對財富的吞噬是殘酷的,想想10年前的錢到現在值多少,再想想今天的菜價肉價,你就能明白許多。不管是買房還是炒股,買基金還是創業,我們又進入了一條不得不奔跑的賽道。
這不是在傳導焦慮,因為事實本就是讓人無奈的。最後子木送給大家最喜歡三毛的一句話,
“人情冷暖正如花開花謝,不如將這種現象,想成一種必然的季節。”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