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安溪別具一格的土樓,見證名茶鐵觀音走向全球的歷史


字體大小:
2020年9月10日 -
: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黑格爾

談起福建的民居建築,人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被列入世界遺產的“福建土樓”,其中又以閩西南的永定、南靖土樓為首,聲聞四海,舉世皆知,幾乎成了福建的文化“名片”。

其實在閩南泉州地區,也有著眾多獨具特色的土樓建築,分布在安溪、德化、永春等地,尤以安溪縣為最,縣內的聚斯樓、映寶樓、泰山樓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溪,古時又稱為清溪,宋代改為今名。安溪縣最早曾是一處集市,後來隨著泉州港的發展,商業貿易的繁榮而引來眾多人口匯聚,五代時期正式成為縣治。

中國名茶鐵觀音的起源地,便在安溪,因此這裏又被稱之為“中國茶都”。

茶葉一向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安溪縣人多地狹,農業並不興旺,茶葉成為從古至今安溪人發家致富的寶物。

古代的茶商靠著經營茶葉生意,飛黃騰達後,和大多閩南人一樣,他們深受儒家觀念影響,熱愛鄉土,大多斥巨資“起大厝”。

安溪的土樓源於閩西客家人,又因為地方環境人文之不同,因而發展出不一樣的建築風格,

譬如閩西土樓多聚集全宗族之力而建,最大的土樓建築可以容納數千人一同居住,而安溪土樓多為富商巨賈個人所建,因此大多只居住一個家庭及其衍生的子孫後代。

閩西土樓形狀不一,多以便於防守的圓形為主,而安溪土樓是富商們炫耀家財、光宗耀祖的象征,因此以方形為主,富有閩南傳統民居的風格。

在一次偶然的文物普查中,有關部門在安溪西坪鎮發現了一座始建於明朝洪武五年的土樓,這棟土樓被稱之為“聚斯樓”,是福建建築年代最早的土樓之一。

聚斯樓又被稱之為赤石土樓,以生土夯築的巨大土牆,是明初的遺存,在一眾土樓中,顯得滄桑古樸,是彌足珍貴的歷史遺跡。

這棟磅礴的三層建築,高度達到10米多,占地九千餘平方米,屋面鋪設黛瓦,微微翹起的屋脊形成了中國傳統的歇山頂,遠遠望去,猶如氣勢如虹的陸地巡洋艦。

廣闊的土牆圍繞著“回”字形建築,土樓內留存有大量制茶遺跡,以及曾經名揚寶島台灣、東南亞一帶的中藥鋪“益生堂”。

明朝時期,台灣境內曾有一條街名為“赤峰街”,街上的商人大多來自聚斯樓所在的赤石村,以經營茶葉為生。

映寶樓,始建於清朝雍正年間,周圍茶樹環繞,古樸壯麗的映寶樓以條石為基,石頭上方壘砌起高大的土牆,層層疊高,飛簷翹角,依山而建。

土樓的主人名為王省,原本是一位安分守己的農夫,以種田養鴨為生,據說在一次歸家途中,不慎跌倒在地而昏迷不醒,夢裏聽到一個神秘的聲音對他說:

“王省啊,何必著眼於鴨子呢,外面天地廣闊,何不以商為業?”

王省醒來以後,便開始經營茶葉,或許冥冥之中自有護佑,他竟然以茶葉生意成為當地巨富,最終花費巨資蓋起了這座土樓。

映寶樓高三層,除了一、二層用為家居,第三層全部用以制茶、儲茶,至今還留下一百多個烘焙茶葉的土灶。

傳說或許是王家為了神話祖先而造,但是王省發家以後,好善樂施,成為當地有名的鄉紳,乾隆帝曾經禦賜“好義及公”、“樂善本懸”的匾額贈送王家。

這棟樓經曆數百年風雨滄桑,猶如忠誠的守衛,依然默默守望著這片故土。

同樣位於西坪鎮的泰山樓,其主人名氣則要響亮得多,這個人便是近代安溪首富、聞名世界的茶商王三言。

王三言成為富豪以後,曾經捐巨資給清廷,博得了“奉政大夫”的頭銜,據說他經商之路有三大奇。

一奇為以36歲之年齡改農習商,他原本以農為業,農閑之時多出賣勞動力為富商當挑夫,一次挑糧到達目的地後,被雇主認為是私自偷了糧食,憤而將扁擔打斷,立誓出人頭地,不再為人所辱。

二奇是其一次販賣茶葉途中,被爆發的山洪沖入大河,生命垂危,最終抓到河旁大樹才化險為夷,從此悟到了陸路販運不易,轉走水路到廈門,從而將家業做大,開設了“梅記茶行”。

三奇是茶房失火,因禍得福,自火災中偶然發現了“足火茶”的制法,改造了炭烘焙茶葉的傳統,使別開生面的“足火茶”流行於世,成為茶行的“鎮家之寶”。

梅記茶行遠銷歐美、東南亞,受到各階層的熱捧,在很長一段時間,王三言幾乎壟斷了安溪縣鐵觀音茶葉的市場,高峰時期,安溪一半的鐵觀音都經過他的茶行流向全世界。

泰山樓正是他發家以後建造的家族宅邸,一改土樓以黃土夯築的傳統,財大氣粗的王三言以不規則的花崗岩壘砌成整棟牆面,在牆壁之上還架構了用於槍械射擊的孔穴。

整棟樓取“君子泰而不驕”之意而稱泰山樓,費時十年方才完工,可想而知耗費了多少民力、物力。

王三言生前好以善事為務,為家鄉修了不少道路、學堂,還資助同村之人下南洋謀生,真正做到了“為富有仁”。

他的後裔今天遍布海內外,至今仍以銷售茶葉為務,泰山樓也成了王氏子弟拜謁祖先的源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