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字體大小:
2020年9月15日 -
:
百家榜創作者,39健康網官方帳號,健康達人,優質創作者
中美發熱標准為何不同?是怎麼計算與制定的?
人的體溫是衡量一個人是否發燒的重要指標,但人的體溫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天的不同時段也都存在著波動
,比如人的體溫在傍晚時分達到最高,而在清晨的時候又最低。所以,如果單純的認為37.3度就是發燒的話,那麼每天傍晚大多數人可能都在發燒,此外體力勞動之後,體溫也會迅速上升。
圖源:加拿大McGill大學
除了在不同時段體溫有波動之外,人體的不同部位體溫也有差別
。根據以往的臨床數據統計,人體在健康的情況下,體溫最高的部位是肛門,溫度可以達到37.5度,其次是口腔的溫度為37.2度,相對較低的是腋窩的溫度為36.8度。
我國的體溫發熱標准一般分為一級:37.3-38℃;二級:38-38.4℃;三級:38.5-39.4℃;四級:39.5-40℃。按照我國的標准,一級和二級屬於低燒,三級以上就屬於高燒發熱
。
而美國的標准,則分為輕微:38-38.4℃;中等:38.5-38.9℃;嚴重:39-40℃。所以從美國的區分標准看,38.5只是中等發燒
。而且除了標准認定不一樣之外,美國對於發燒的認定還考慮到了不同部位的體溫。比如在美國看病,單純的腋窩溫度不能確定發燒,還要測量口腔以及肛門的溫度
,只有身體不同部位的體溫都發生升高之後,才能被認定為是發燒。
圖源:CC周
正是因為這種差距,才導致在量體溫的時候,出現不了不同的認定標准。很多人理解錯了,以為美國是為了減少病人才提高了發熱標准,其實標准一直如此。
中國一直遵循170年前的標准
現代醫學上,人類體溫標准的制定始於1851年,由國內科醫生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創立。
卡爾醫生通過對25000人的體溫進行監測,獲得了超過100萬個的腋窩體溫數據,根據這些數據,他最終得出人體的平均正常體溫是37度,波動的範圍在36.2到37.5度之間
。
Carl Wunderlich 圖源網絡
目前,我國臨床上的發燒標准遵從的還是170年前卡爾溫德利希醫生設立的腋窩體溫標准。不過早在1974年的時候
,醫務人員就發現,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腋窩的溫度最低,37.3的發燒門檻不適用於口腔溫度
,所以有醫務人員建議在測量體溫時,不能根據一個部位的溫度一刀切。
不過在具體的標准制定和衡量上,目前我國還沒有做出改變。
人類體溫正在神秘降低,體溫低於37℃
在不同國家對體溫高低的認定標准掰扯不清的同時,人類整體的體溫水平卻已經不知不覺間發生了變化
。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2000年以來的一些體溫數據
,並且跟19世紀的體溫記錄做對比,結果發現,相比於一兩百年前,現代男性的體溫比過去下降了0.58℃,而女性的體溫下降了0.32℃
。
19世紀,人的平均體溫是37度,而現代的平均體溫則是36.6度了。
人類體溫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醫學界還沒有確切的結論,不過一般分析認為,這跟人類一兩百年來社會結構變化
和科技的進步
有很大關系。一百多年前的人類想要獲取食物,需要付出更大的辛勞,而現代人足不出戶就能吃到很多美食。運動和新陳代謝會使人體體溫上升,相比之下,現代人新陳代謝普遍放緩,溫度自然不會太高。
另一方面,人體內發生炎症反應,免疫細胞的活性會促使體溫上升
。過去的人們動輒生病,所以體溫處於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人類生病的概率大大降低,這就導致人體的平均體溫,都維持在一個低位運行的區間。
有科學家還發現,整體溫度的降低,還可以延長人類的壽命。因為體溫高就處於一種高消耗和高運行的階段,而體溫低,身體機能處於低位運轉狀態,耗損和消耗也就降低了。
不過話說回來,整體體溫的變化那是全人類的趨勢,對個體而言,不同的體溫對於身體還是有不同的影響的。比如老年人因為新陳代謝慢,體溫相比於年輕人就低一些,這就會導致老年人在氣溫下降的時候更覺得冷,而且血管收縮的緣故,老人身體的協調性也會下降。
所以對於你我來說,整體體溫的變化短時間內看不出什麼端倪,而每個人保持自己的體溫和年齡相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身體的相對健康。
參考資料:
<1>《中國37.3度美國38度算發燒?中美發燒標准不同之爭》 CC周刊 2020.9.5
<2>《生活方式進步,炎症反應減少 人類因此越來越“冷”》 科技日報 2020.1.21
<3>《“開槍”測體溫到底准不准》 健康報 2020.3.3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