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職場

職場中最“可怕”的並非壞人,而是潛伏在你身邊“又蠢又壞”的人


字體大小:
2020年9月25日 -
:        
 

優質創作者

極端利己的

“壞人”

我們懷揣著不同的目的步入社會,在社會中表現出不同的行為,但受社會的道德約束,我們仍是傾向於中立守序的行為方式,也就是不主動的攻擊、誣陷他人。

但並非所有人都會受社會道德約束,許多人在步入社會,進入企業後,由於其本身對利益的欲望過於強盛,從而表現出極端利己主義的行為特質。

就像弗朗西斯·培根所說的那樣:“為了要替自己煮蛋以致燒掉一幢房子而毫不後悔的人,乃是極端的利己主義者”。

極端利己主義者,在一個團隊協作的分工模式中,必然是一個主流價值觀中的“壞人”,因為其個人利益在與社會利益進行對抗。

從表面上來看,極端利己主義者通過打壓、誣陷、攻擊的行為獲得了一定的資源與利益,但他的利己行為,卻導致整體社會利益的受損。

“為了升職而攻擊部門中的其他成員,造成部門形象在上級領導的印象中下降,即使是他獲得了升職,實際上也損害了整體部門的利益”。

因此,從社會價值角度,我們對極端利己主義者的“壞人”評價,實際上是有助於維護我們社會整體道德體系的。

除了“壞人”,職場中則還有一種人則稱得上是“蠢人”。

毫無邏輯的

“蠢人”

“壞人”對他人的負面影響,是出於自身利益欲望促使的主動行為,是基於個人意願的生活方式選擇。

很多時候我們會很厭惡“壞人”,但在其沒有實際損害我們利益的前提下,我們並不會做出過激的行為,其也不會對我們產生過大的影響。

但“蠢人”不一樣,許多人在踏入社會後,表現出一種能力低下、思維淺薄的行為方式,整體工作能力不高、目標不清晰,並且沒有改進的欲望。

這可能是在社會中有著其他吸引他們的事物,他們並未將自己的全部腦力調用至工作之中,甚至於對工作表現出一種淡然的態度。

生物本身便是多樣性的,如果僅是如此,我們也並不會對其冠以這種貶義的“蠢人”形容。我們之所以冠以“蠢人”的形容,在於他的個人選擇,對我們造成了影響。

在工作中,“蠢人”往往無法接受工作的目的,對工作散漫、不上心,從而使工作產出過低,造成與其相連的工作環節進度落後。

同事不得不消耗更多精力對其進行教導、培訓,但往往是收效甚微,很多時候同事為了完成工作,不得不主動幫助他,完成他的工作。

“蠢人”對整個團隊的氛圍、情緒破壞很大,但卻並非企業中最為“可怕”的人。

可怕的

又“蠢”又“壞”

壞人是出於對利益的選擇,主動攻擊他人;蠢人則是由於精力分散導致的散漫,被動的影響他人。

我們並無法評判這兩者誰高誰低,誰最為引人厭惡或是最該被清理出團隊,但通常我們都會盡全力的避而遠之。

而如果兩者結合,一個人變得“蠢且壞”,則對所有企業來說,都應該及時將其清除。

01 蠢且壞

企業中的“壞人”,雖然會主動的對他人進行攻擊,但“壞人”通常會衡量得失,計較後果,他的行為往往是經過理性的深思熟慮後所導出的。

但“蠢人”,卻由於精力分散,導致自身對工作、人際並沒有深度的考慮,其行事並不具備邏輯,很多行為並無法解釋。

如果一個人“蠢且壞”,則會表現出一種很可怕的行事方式,他可能在隨意、不計較得失、不考慮利益的情況下,突然對他人進行攻擊。

而這種攻擊並不存在目的,甚至於說,很多時候都是隨性而為;即使是計較目的,他的行為方式也無法支撐他的目的。

“因為對另一個員工不滿,他們可能會主動的進行誣賴,在必要時甚至會對自身也進行誣賴”。

“如果一個蠢且壞的人是一名領導,那更是災難性的情況,他可能因為對朋友的某些行為不滿,則懲罰所有員工晚上加班到淩晨,從而宣泄情緒”。

攻擊行為有悖每個人的道德標准,因此攻擊行為通常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但對於“蠢且壞”的人來說,他們並不會計算利益的得失。

因此他們很多行為,是幼稚且無理的。

02 應對與遠離

如何應對職場中“蠢且壞”的同事,一直沒有一個非常完善的辦法,通常都是以遠離作為最好的處理方式。

但很多時候我們並無法通過離職來實現遠離,畢竟我們在企業中還有著自己的目標與夢想,因此最好的辦法,則是在團隊中進行遠離。

一方面是盡可能的不要與這種同事形成感情聯系,防止他人誤認為我們與其締結了“圈子”。

另一方面則是盡可能的使雙方溝通維持在工作層面,並有意識的將雙方的溝通內容進行備份,防止未來由於責任問題糾纏不清。

如果對方身處直系領導位置,則盡可能的與同事之間形成聯合,或者是參與到公司的活水計劃進行調組。

一名“蠢且壞”的領導,並無法使我們獲得更多的能力與機會,因此在無法改變的情況下,選擇離職或是調組,也是無奈中的有效方法。

03 識別與自查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認為沒有“蠢且壞”的同事,那麼很可能是我們尚未識別出來,或是我們自己便是。因為“蠢且壞”的人並不會認為自己“蠢且壞”。

如何識別企業中“蠢且壞”的同事,其實有著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則是觀察其工作時的行為模式。

通常有兩個關鍵點,如果一個人經常在背後議論他人,卻全然不顧自身的能力更為低下的事實,同時他的行為多出自於情感因素,並沒有明確的行為目的。

與他們接觸我們時常會感到不適,並且利益總是在無意識中受損,那麼他則很可能是一名“蠢且壞”的人。

蠢既惡,與壞重疊則更是讓人無法接受,他們不僅會制造出難以預料的風險,更會使整個團隊陷入負面影響之中。

他們憑自己的喜好行事,變幻無常且隱藏惡意,他們的憤怒、不滿、悲傷,必然會傾瀉於某些無辜的人。

他們如懸在我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我們卻永遠無法知道它將何時落下。